独家约稿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云南理论网 >> 独家约稿 >> 正文
创新办学服务区域特色产业
发布时间:2019年10月28日 10:08:05  来源: 云南理论网
分享至:

  原标题:创新办学服务区域特色产业——滇西应用技术大学着力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实践探索

  云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调研组

  滇西应用技术大学(以下简称“滇西大”)作为应用型普通公办本科高等学校,主要致力于培养区域特色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和发展急需的生产、管理、营销一线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建校以来,滇西大借鉴应用型高校办学经验,采取“一个总部下设若干特色学院和应用技术研究院”的开放式办学构架,总部设在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特色学院布局于滇西特色优势产业聚集的州市,目前已组建的傣医药学院、普洱茶学院、珠宝学院分别落户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普洱市思茅区、保山市腾冲市。通过务实创新的教学科研,为各地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服务。

  在教育扶贫背景下诞生并快速发展

  2011年,中央明确教育部定点联系扶贫滇西边境山区。2012年,经实地调研论证,教育部与云南省人民政府共同编制出台《教育部 云南省人民政府加快滇西教育改革和发展共同推进计划(2012—2017年)》,明确提出人力资源开发扶贫示范区的战略定位,以培养服务滇西特色优势产业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创办一所新型应用型大学——滇西应用技术大学。

  从2012年起,教育部和云南省人民政府启动了滇西大的筹备工作。在各级相关部门全力配合下,滇西大筹建工作以需求调研、顶层设计、汇总分析、专家咨询、方案引领、领导推动、部门联动等一系列探索和实践方式不断推进。2015年11月24日,云南省人民政府第75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滇西应用技术大学试点方案》,明确了滇西大的发展路径。教育部与云南省把创办滇西大作为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有效措施和高等教育改革的试点,坚持立足滇西,服务云南,辐射带动周边,按照“创办一个学院,振兴一个产业,造福一方百姓,传承一方文化”的办学宗旨建设。

  2017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滇西应用技术大学正式建立。同年9月,滇西大在2016年试办本科专业的基础上,正式开办康复治疗学、傣医学、中药学、茶学、宝石及材料工艺学、产品设计等6个本科专业。2018年,滇西大又新增健康服务与管理、食品科学与技术、市场营销、物流管理、护理学、酒店管理等7个本科专业。其中,珠宝学院除开办本科专业外,还开办了工艺美术品设计、休闲体育等3个专科专业,并开始招收外国留学生。

  2019年,滇西大开始面向全国部分省市招生,现有的18个普通本科专业招生1523人,4个专科专业招生550人,又成功申报了地理空间信息工程、汽车服务工程等7个本科专业。

  全面创新适应区域优势产业发展

  滇西大通过学习、借鉴、探索、创新等途径,努力将学校建设成为引领滇西、云南乃至中国西部及周边的具有竞争力、特色鲜明的应用技术大学。

  办学体制创新。滇西大借鉴国外应用技术大学模式,采取一个总部加若干特色学院、应用技术研究院(“1+N+M”)的开放式办学构架,实行大学和学院分层办学、分层管理。这一办学构架充分体现“政、产、学、研、用”的深度合作,实现了教学与实践的无缝对接。

  滇西大总部作为管控、协调、服务和创新中心,同时负责大学一年级学生的公共基础课和部分专业基础课。特色学院分布在滇西特色优势产业聚集的州市,相对自主办学,承担专业及实践教学任务。应用技术研究院的功能定位为技术创新中心,产业孵化基地,地方发展智库。

  滇西大按照“分层治理、产教融合、需求驱动、合作办学、开放衔接、省部共建”原则,坚持以本科教育为主,适时开展专业硕士学位教育,努力使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融合发展。学校继续教育学院已获准开办5个成人高等教育专业,2019年计划招生250人。同时,学校设立了“滇西应用技术大学职业培训中心”。

  办学模式创新。滇西大采取“1+1+1+1”合作模式,即每个特色学院至少要与一所部属高校、省属高校,一个科研院所、骨干行业企业建立合作办学机制。特色学院理事会、专业指导委员会、校企合作委员会中,来自行业、企业、社区和其他合作办学方的成员比例不低于50%;专业课程和运用真实任务、真实案例、真实场景教学的覆盖率以及用人单位的参与率均达到100%。

  滇西大积极探索校企、校校、校地等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学校分别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山大学、浙江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北京中医药大学等10所部属高校,以及8所省属高校建立了对口帮扶工作机制,形成了“部属高校+省属高校”的兵团作战对口支援格局。

  人才培养创新。滇西大本着与滇西地方特色优势产业需求、与社会对人才需求、与行业职业标准相结合的原则,全面构建特色学院人才培养机制。一是创新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二是突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和“大平台+模块”的教学特色。三是强化育人为本、能力为本、就业为本。四是实施“双师”“双课”“双纲”“双考核”“双证”。五是坚持教学改革是龙头,专业建设是核心,教材建设是基础,师资队伍建设是关键,全面实施信息化是手段。

  教学管理创新。滇西大建立了内部控制和外部评价相结合的完善的质量控制机制。内部实行双层质量控制,总部建立人才培养基本标准,学院建立内部质量管理机制,大学学术委员会对学院实行年度质量评价。外部实行多维评价,建立行业企业评价调查系统和独立第三方评价系统。建立特色学院办学评估与退出机制。

  深度融合加速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

  滇西大各学院与高校、研究院(所)产学研有机结合,与企业产教深度融合,为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探索创新之路。

  傣医药学院积极推行院所、院校合作及产教融合,加强与兄弟单位和行业企业的交流与合作,在师资队伍、课程体系、科研平台、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进行了诸多有益的探索。傣医药学院分别与上海交通大学、中山大学、北京理工大学、昆明医科大学、云南中医药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云南分所及其所属的西双版纳柬龙制药厂、光明食品集团云南石斛生物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昆明药业集团版纳药业有限公司等产学研融合,共建傣医学术大师、高校名师、科研院所骨干研究员、企业高级工程师、民间医生等组成的专兼职双师型教师队伍。

  普洱茶学院分别与云南普洱茶集团有限公司、云南天士力帝泊洱生物茶集团有限公司、普洱祖祥高山茶园有限公司、国家普洱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普洱茶研究院等单位深度合作,在企业(院所)共建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教学实践基地和科研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真实的生产性项目和工作环境,搭建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大平台。普洱茶学院将现代企业(院所)真实工作环境引入校内,在学院内共建普洱茶体验馆、普洱茶产品协同研发和协同创新中心,构建双主体培养学生的“双环境”;努力建设大学与企业核心技术人员“角色”互换的“双导师”队伍,共同开发课程,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在办学过程中,学院还与茶产业企业共建“普秀班”“帝泊洱班”“祖祥茶园班”,实施对口培养。

  珠宝学院以“弘扬珠宝文化、服务产业发展、振兴滇西经济”为己任,严守“玉德育人、求真至尚”的院训,践行务实创新的教育思想,培养具有积极人生态度、良好人文素养、较强综合应用能力的珠宝行业应用型人才。珠宝学院以全国珠宝产业全链条岗位为专业设置依据,结合现有院校办学现状,遵循与兄弟院校差异化发展的基本思路,以应用能力培养为宗旨,灵活合理设置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培养符合全国珠宝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本科人才。珠宝学院秉承国际视野与地方特色相结合、技术应用与学术理论相贯通的治学原则,积极探索“五合一”教学模式,即“教室与车间合一、教师与师傅合一、学生与学徒合一、教程与工艺合一、作品与产品合一”。学院积极搭建合作共赢的校企合作平台,引进国内优势学科高校和知名珠宝企业的优质资源,培养学生“理论引导实践、实践创新能力”的业务素质。珠宝学院聘请珠宝企业大师和行业名师为“企业导师”共建骨干课程,学生加入不同岗位取向的“导师工作室”,进行近距离、实战化的职业素养训练和团队技术合作,补全现有应用教育教学环节的短板,达成培养滇西珠宝业精英和领军人物的培养目标。珠宝学院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联合开展“翡翠鉴定师证书班”和“宝石鉴定师基础班”,为当地珠宝从业人员提升专业化水平。

  以多重机制走好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之路

  建校以来,滇西大不断建立完善长效对口帮扶合作机制,搭建帮扶合作平台,有力推动学校迈上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

  建立对口帮扶合作机制。2016年至今,中组部、团中央、教育部、部属省属高校以智力帮扶方式派出挂职干部人才33人,到滇西大担任学校总部及特色学院领导、相关部门负责人及专任教师。

  建立人才和科研支持机制。在人才培养方面,华中科技大学—滇西应用技术大学产业人才培训基地落户学校总部,北京中医药大学远程教育滇西应用技术大学傣医药学院学习中心正式成立。对口帮扶高校指导帮助滇西大开展特色专业申报、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完善及自编教材编写、论证等工作。部属高校派出知名教授到滇西大任教并指导青年教师教学工作。学校通过柔性引进、“双聘制”、聘请客座教授等方式引进一批部属省属高校副高职称以上教师作为专业带头人。学校青年教师到华中科技大学、中山大学、浙江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云南大学、大理大学等部属省属高校参加入职培训、进修访学、跟岗锻炼。学术科研方面,对口帮扶高校教授到滇西大开展学术交流,指导学校教师申报校级、省级、部级课题,组织学校教师参与部属高校牵头的科研项目。

  建立教学资源协调保障机制。在对口帮扶高校的协调下,联想(中国)有限公司等企业向滇西大提供了智慧教室、VR教学资源开发平台等一批优质教学资源。华中科技大学向滇西大捐赠了价值150万元人民币的电子文献资源及数据资源,并长期帮扶指导学校图书馆建设。滇西大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共建的滇西金融研究院持续推进云南州市特色产业和区域经济跟踪与研究,目前已有成果产出并为地方政府组织多期培训。北京中医药大学专家在大理和景洪开展多次义诊活动。浙江大学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与普洱市政府签署合作协议并在普洱茶学院设立分中心。

  (组长:罗进忠 成员:刘洪 杨丽宏  杨文江  何守伦 和向芬 苏宇箫)

  责任编辑  从永刚  郭笑笙

责任编辑:王大林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CCZH到10658000(5元/月)
订阅《春城手机报》:娱乐版发送CCYL到10658000 (3元/月)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