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8月设立的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涵盖昆明片区、红河片区和德宏片区。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既要认真学习和充分借鉴前四批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改革试点经验;同时,又不能完全照搬东部沿海和内陆地区的已有经验,必须充分发挥沿边地区的区位优势和产业特色,把握新契机、挖掘新动能、探索新模式,为全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探索“云南路径”。
我国自由贸易区战略发展历程
自由贸易区是中国特色开放型经济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在长期对外开放实践中,经过不断完善和发展,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开放型经济理论。自由贸易区持续推进也体现出开放型经济理论“大胆创新、与时俱进”的基本特征。自2000年以来,我国自由贸易区战略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
探索实践起步阶段,为2000年至2006年。21世纪初,全球经济一体化渐行渐近,开放使世界各国的“一国经济”走向“世界经济”,形成“全球相互依赖”的经济格局。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顺应全球发展趋势,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谈判开始,进入了自由贸易区的探索实践阶段。该阶段中国自贸区实践主要包括:在我国不同区域建立自由贸易区,确定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基本构架,构建一国两制背景下海峡两岸经贸合作框架等。
上升至国家战略发展阶段,为2007年至2011年。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明确提出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无论是在政府的文件还是党的文件,都是第一次出现。该战略顺应国内外经济发展形势,全方位参加各种区域贸易合作,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抓手。我国从“参与区域经济合作”到正式提出“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充分表明党和政府把参与区域经济合作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我国自由贸易区在这一阶段发展迅速,截至2012年我国与22个国家签署了10个自由贸易协定和一个局部自由贸易协定(即亚太贸易协定)。但该阶段我国与欧盟和美国等主要经济体相比较,自由贸易区的数量、速度与质量还存在较大差距。
持续深入推进阶段,为2012年至2016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明确将“加快自由贸易区建设”作为重要改革任务,把“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确定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举措。2015年12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的若干意见》,明确了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的总体原则、战略布局、开放重点领域、保障体系及支持机制等,是具有战略性、全面性和可操作性的自由贸易区建设顶层设计。这个阶段通过举办亚洲太平洋经济合作组织(APEC)、二十国集团(G20)等重要会议,全面支持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议(RCEP)、亚太自由贸易区发展,我国的自由贸易区逐渐在全球贸易投资方面崭露锋芒。
应对新挑战稳步发展期,为2017年至今。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赋予自由贸易试验区更大改革自主权,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赋予自贸试验区更大改革创新自主权”。在党和国家的政策支持下,各个自贸试验区实现了一批重点领域的创新突破,总体上实现了战略定位和发展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