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期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云南理论网 >> 社会主义论坛 >> 2019年 >> 第10期 >> 正文
七十年云南文化建设的主要成就
发布时间:2019年10月24日 11:56:58  来源: 社会主义论坛
分享至:

  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成绩斐然

  20世纪50、60年代,云南组织民族民间文学遗产和文物的收集整理,积极推进考古发掘事业,熠熠生辉的文化遗产通过发掘、保护和开发,重见天日,谱写了云南保护和弘扬文化遗产的辉煌历程。改革开放后,云南古籍保护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文物保护力度不断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立法工作和保护实践均走在全国前列,在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具有重要影响,为我国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进入新时代,云南文化遗产保护力度不断加大,世界文化遗产申报、保护、利用和研究水平不断提高。云南世界遗产达到5个,位列全国第二;全省各级历史文化名城(镇、村、街区)位居全国前列;有中国传统村落708个,占全国总数的10.38%,仅次于贵州省,位居全国第二。建立了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数据库系统,组织开展了云南首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记录成果梳理和遴选工作。“傣族剪纸”和“藏族史诗《格萨尔》”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14个传统工艺入选第一批国家传统工艺振兴项目;4个项目入选国家级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剑川木雕、白族扎染、会泽斑铜、个旧锡器、建水紫陶、宁洱贡茶等企业被命名为国家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等。

  公共文化建设日趋完善

  云南大力改善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文化艺术教育、以团带班、专业带业余、开展文化活动、增加经费投入等方式加强了人才队伍建设,有效保障了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实现和文化发展成果的共享。随着经济的逐步发展,云南加大资金投入,制定相应政策,采取一系列措施,在实施建设民族文化大省向民族文化强省转变的战略中,云南省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示范项目)、国家和省级文化先进县、文化惠民示范村(示范社区)的带动辐射作用充分发挥,具有边疆民族地区特色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建立了以固定文化设施、流动文化设施和数字文化阵地相结合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实现了公共文化服务全覆盖。通过制定和完善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美术馆、文化站等公共文化机构的服务标准,以法治保障公共文化服务网络的高效运行。进入新时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标准化和均等化不断推进,云南省乌蒙山片区、石漠化片区、边境地区、藏族聚居区贫困县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公共文化服务方式更加多元,文化志愿服务活动已形成浓厚氛围,已成为全省公共文化服务的生力军。老年人、未成年人、残疾人、农民工、农村留守妇女儿童、生活困难群众作为公共文化服务的重点对象,充分享受到读书看报、看电视、听广播、文艺鉴赏、参加公共文化活动等基本文化权益,有效地保障和改善了文化民生,实现文化乐民、文化育民和文化富民。

  文化产业蓬勃发展

  云南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就开启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初步探索。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不断深化的文化体制改革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不竭动力,释放了文化生产力和社会活力,走出了一条具有边疆民族地区特色的文化产业发展之路。制订了一系列文化产业政策措施,支持文化企业发展,推进十大历史文化旅游建设项目,文化产业成为云南经济社会发展的新亮点。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全面深化,云南立足资源,突出特色,加强人才培养和品牌打造,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科技、金融融合,加快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文化产业集约化专业化规模化水平不断提升。逐步形成了以大企业带动、大项目引领、大园区承载的文化产业发展新格局。重点发展了新闻出版发行、广播影视、印刷包装、会展服务、珠宝首饰、民族民间工艺品、游览娱乐、歌舞演艺、创意设计、文化信息传输等10个重点主导产业,在财政、税收、土地、金融等方面,推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云南文化产业发展呈现勃勃生机。以“金木土石布”为主的特色文化企业遍地开花,走向海内外,成为云南文化创意产业的生力军,文化产业的特色魅力显著提升。文化产业园区、基地规模效应不断增强,充分发挥了集聚效应和孵化功能。省级文化创意产业园形成了覆盖会展、影视、演艺、出版等15个门类的全文化产业链。演艺、影视、新闻出版蓬勃发展。《花腰恋歌》《爨碑残梦》《情比山高》《独龙之子高德荣》《杜鹃花红》《生命中的好日子》《边城》《茶颂》《舞乐传奇》《锻刀》《铁血英雄路》等优秀影视作品走出云南、走出中国,屡屡获奖,塑造和传播了云南的美好形象,极大彰显了“影视滇军”的综合实力和影响力。

责任编辑:苏宇箫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