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前沿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云南理论网 >> 理论前沿 >> 正文
以“八导”高质量推进易地搬迁建设
发布时间:2019年09月05日 09:49:28  来源: 云南日报
分享至:

  作者:谭鑫 赵健杉 赵应华

  把解决搬迁群众思想问题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促进搬迁群众转变思想观念、行为习惯、生产方式,实现搬得出、稳得住、快融入、能脱贫的目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真正的社会主义不能仅仅理解为生产力的高度发展,还必须有高度发展的精神文明——一方面要让人民过上比较富足的生活,另一方面要提高人民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水平,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脱贫致富。”最近,我们到会泽县城的易地搬迁点进行调研,了解到会泽县为加强易地扶贫搬迁县城安置点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以会泽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为抓手,由各级“挂包帮”单位与搬迁群众结对开展精神文明共建行动,通过“八导”,把解决搬迁群众思想问题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促进搬迁群众转变思想观念、行为习惯、生产方式,实现搬得出、稳得住、快融入、能脱贫的目标。这些举措,对于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完成易地扶贫搬迁建设任务,作出了积极的实践探索。

  狠抓易地搬迁安置点党的领导

  坚持党建脱贫双推进,将党的领导贯穿易地搬迁安置全过程,不断健全搬迁安置点基层党组织建设,持续加强党组织对安置点群团组织的领导,积极培育基层自治组织,不断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持续增强党的凝聚力号召力战斗力。一是健全完善基层党组织。按照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网格覆盖要求,优化组织设置,推进组织设置与网格区域相融合,建立“街道党工委—社区党总支—组团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的党建网络体系,以党建引领强化安置点后续管理和社会治理,着力强化党组织引领能力。二是加强对基层自治组织和群团组织的领导。加强党组织对社区居委会、职工之家、青少年之家、妇女联合会的领导。三是积极培育社会组织和互助组织。在党组织的引领下,成立老年协会、业主委员会、文体协会,开展生活融入、邻里互助、纠纷调解、平安创建等活动。积极扶持培育社区互助服务组织,组建老人小孩临时看护中心、邻里互助组、红白理事会,倡导文明进步、守望相助、相互关照、邻里和睦的良好风尚。

  狠抓易地搬迁群众的教育引导

  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领搬迁群众思想政治工作,持续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广泛开展“自强诚信感恩”活动,增强搬迁群众对党委、政府的信心、信任和信赖。一是深入开展教育培训。结合搬迁群众生产生活实际,通过入户访谈、集中培训、知识讲座、社区夜校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搬迁群众牢固树立“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思想,把贫困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党的感恩,转化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自觉意愿和行动。二是深入开展政策理论宣讲。充分发挥讲师团、大众宣讲团、文艺骨干、基层宣传员、扶贫帮扶干部的重要作用,深入易地扶贫搬迁新城社区群众中间,利用理论微宣讲、身边好人微访谈、“新城”故事会、入户访谈等载体,以相声、快板、小品、舞蹈、微情景剧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唱响共产党好、唱响祖国好,把党的好声音、好政策传递到千家万户,让广大搬迁群众“知政策、懂政策、用政策”。

  狠抓结对帮扶干部的培训指导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党员干部,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教育引导干部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一是扎实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始终牢记根本宗旨、坚定理想信念,始终牢记历史使命、勇于担当负责、积极主动作为、保持斗争精神,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始终以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的精气神和埋头苦干、真抓实干的自觉行动,推动党的精准扶贫政策在会泽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二是深入开展群众工作方法教育。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走好群众路线,带着真心真意真情到群众中去,做好说服、解释和思想政治工作,诚心诚意地与他们沟通交流,帮他们排忧解难,办实事、解难题、谋利益。

  狠抓搬迁群众文明新风的倡导

  坚持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以破除陈规陋习、移风易俗为重点,广泛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努力形成崇德向善的社会风尚。一是营造崇德向善的良好氛围。打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街巷、主题公园、主题广场、主题走廊等,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社区、进家庭、进课堂。利用宣传栏、电子显示屏、墙体版面等载体,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明习俗、传统文化,展示文明建设内容。编制《居民文明手册》,引导广大搬迁群众将“创文明城、做文明人”的理念融入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二是推进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组织开展光荣脱贫户、党员示范户、文明卫生户、勤劳致富户等评选活动,在楼栋和组团设立“光荣榜”进行公示,让搬迁群众学有榜样、干有方向、奔有目标。三是注重“家庭、家风、家教”建设。开展“好家风、好家训”征集推广活动,培育弘扬良好家风。开展最美家庭、好母亲、好婆婆、好儿女、好媳妇等评比活动,通过树立身边先进典型,建立善行义举榜,以身边事教育身边人,激励搬迁群众求富、求知、求善、求美,艰苦奋斗,勤俭持家。

  狠抓搬迁安置点环境美化的劝导

  聚焦功能优化完善、环境美化亮化、管理服务提升、乡土文化保护等,把县城安置点建设成独具地方特色的“美丽社区”“幸福社区”。一是开展县城安置点环境卫生集中整治行动。围绕“干净、宜居、特色”三大要素,突出环境整治,把县城安置点纳入会泽县城日常保洁范围,让专业环卫公司负责处理日常生活垃圾,做到安置区及周边无垃圾堆放、无污水横流、无杂物乱放;开展城镇生活垃圾分类,探索垃圾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确保环卫设施完善,垃圾日产日清,公厕卫生符合要求。二是实施县城安置点人居环境提升工程。改善居住环境,制定搬迁群众家庭环境卫生评分标准,激发每个家庭比、学、赶、超,争夺文明卫生户、卫生楼栋“流动红旗”。

  狠抓搬迁群众生活技能的教导

  依托会泽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围绕稳定脱贫目标,做好搬迁前、搬迁中、搬迁后各项工作,不断提升帮扶实效。一是实施就业技能培训计划。根据岗位特点、用工需求、个人意向等,有针对性、灵活性、实效性地提供符合市场需求的免费职业技能培训及免费创业培训,快速提升搬迁群众的实用就业技能,确保有就业能力的移民搬迁家庭每户至少有1人接受职业技能培训,实现稳定就业。二是组织生活技能培训。开展用电用气、电梯运行、食品卫生、消防和道路交通等安全知识培训。三是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行动。组建志愿服务队,深入社区组团、家庭开展“手把手”引导。

  狠抓搬迁群众文明行为的督导

  坚持制度规范与激励引领双落实、双推进,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制度建设始终,融入搬迁群众日常生活全过程。一是坚持制度融入。引导搬迁群众破除陈规陋习,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居民文明公约》,加快养成健康、文明、科学的卫生习惯和生活方式,实现搬迁后生活环境改变、生活方式转变的良性循环。二是坚持生活融入。推行“爱心超市”建设,探索完善“爱心超市”积分评定兑换制度,从人居环境、政策知晓、配合工作、家庭美德、学生学习、脱贫能手、移风易俗等方面设置积分评定标准,定期对群众进行评分、记分,激发群众“靠行动获得积分、用劳动赢得商品”的内生动力。三是利用山歌、小品、快板、演讲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引导群众自编、自演、自评,以讴歌党的好政策、展现新风尚为主要内容,开展群众性文化比赛活动。

  让搬迁群众成为时代文明新风的向导

  健全完善搬迁安置点社区治理体制,打造环境优美、治理科学、和谐有序的“美丽社区”“幸福家园”,不断增强搬迁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一是积极构建“三治”融合的治理机制。建立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发挥群众参与治理主体作用,加强县城安置点自治组织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健全社区议事协商制度,推进社区事务公开,加强权力有效监督,指导制定村规民约,推进新城社区依法治理。二是不断增强搬迁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开展向搬迁群众送文化活动,建立群众文艺队,培养非物质文化传承人,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文化礼堂、文化广场、村史馆、“四点半”课堂、托儿所、讲习所、母亲学校、家风文明示范工程等设施,引导搬迁群众进讲堂(道德讲堂)、进学堂,讲述“新城”故事,体现文化扶贫、文化富民。三是持续提升时代文明新风。注重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推出一批文明模范、最美家庭、示范楼栋,鼓励搬迁群众自编、自导、自演文体节目,唱响共产党好、祖国好,激发搬迁群众热爱家园、建设家园、美化家园的浓厚氛围,发挥榜样示范引领作用,达到“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的效果,让搬迁群众争做新时代文明新市民。

  (作者1单位:云南省委党校社会和生态文明教研部;作者2单位: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作者3单位:曲靖市委文明办)

  责任编辑  从永刚  郭笑笙

责任编辑:王大林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CCZH到10658000(5元/月)
订阅《春城手机报》:娱乐版发送CCYL到10658000 (3元/月)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