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期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云南理论网 >> 社会主义论坛 >> 2019年 >> 第7期 >> 正文
讲好怒江实施精准脱贫的生动故事
发布时间:2019年07月19日 15:05:16  来源: 社会主义论坛
分享至:

在2019年全国两会上,独龙族全国人大代表马正山欣喜畅言,独龙族整族脱贫,实现一跃跨千年!4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再次给云南省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独龙江乡群众回信,祝贺独龙族实现整族脱贫,勉励乡亲们为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继续团结奋斗。4月16日,《人民日报》刊文报道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10万乡亲“挪穷窝”,深度贫困地区怒江州又传精准脱贫喜讯:截至2018年底,贫困人口由2011年的31万多人下降到14万多人。这是史诗般的成就,是党的民族政策在边疆地区的光辉铺展。我们在享受已经取得的发展成果时,必须着眼历史发展的长时段,把脱贫攻坚与怒江各民族的民族发展结合起来,注入新时代各民族人民的民族志中,讲好发生在怒江的一个个同心筑梦、携手追梦、奋进圆梦的故事,讲好党和政府加大对怒江地区投入、确保不让一个兄弟民族掉队、不让一个民族地区落伍的故事,讲好怒江实施精精准脱贫、确保各族同胞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的故事。

讲深度贫困地区精准脱贫的严峻形势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扶贫开发工作发表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扶贫开发工作的科学规律,阐明了扶贫开发工作的基本途径,为怒江州深度贫困地区推进精准化脱贫攻坚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实施意见》,明确了对怒江等深度贫困地区加大中央财政投入力度,加大金融扶贫支持力度,加大项目布局倾斜力度,加大易地扶贫搬迁实施力度,加大生态扶贫支持力度,加大干部人才支持力度,加大社会帮扶力度,集中力量攻关,构建起适应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需要的支撑保障体系,确保完成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任务。

2017年1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支持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实施意见》,对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工作作出全面部署,对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支持力度前所未有。由于贫困问题有区域性特征,中央的支持政策在不同深度贫困地区的时间路径成为重要的学术命题。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是这场硬仗中的硬仗,需要进一步研究深度贫困区域的特殊性,不断总结精准扶贫成功实践,结合实际,建立起扶贫的长效机制,获得经得起历史检验的精准脱贫成效。

从历史发展视角看,怒江地区少数民族大多是从原始社会末期或奴隶社会直过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缺少深厚和广泛的发展基础。民族旧有的习惯和思维方式、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及独特的地理位置、恶劣的自然环境等,使当地处于较为贫穷和落后的状态之中。怒江州的基本州情是“区位重要、地形特殊、民族众多、资源富集、生态良好、人民贫困”。怒江州属跨越了几个社会发展阶段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的“直过”地区,全州面积为1.47万平方公里,山区面积达到99.99%。怒江州深度贫困问题的典型特征,一是农作物生长环境恶劣,人民生产生活方式落后;二是地处偏僻、交通滞后、信息闭塞;三是产业结构单一,农村种植业结构仍以粮食为主,农业商品率低,第二三产业发展严重不足。

在我国,贫困地区与生态环境脆弱地带具有高度的相关性,同时与山区少数民族人口分布区具有相关性,两者在地理空间分布上具有较高的一致性。怒江面临的许多严峻问题和矛盾,必须与人的生存环境联系起来,从地方性生态视角作出相关解析。怒江州生态环境复杂脆弱,人文环境独特丰富,经济社会发展长期迟滞落后,特定的自然地理、生态与环境、历史进程、民族文化、经济区位等,以及生态脆弱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山区、边境地区等,使怒江成为深度贫困人口集中分布的典型区域。

怒江州作为深度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一直受到诸多方面的约束。一是怒江州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薄弱。二是丰富的旅游基础资源开发不足,怒江的旅游产业尚未有效带动当地经济发展,旅游业对促进人民就业、助力脱贫攻坚作用不明显。三是自然资源富集与人民实际获利脱节严重。怒江州是矿产资源富集区,但多数收益归属投资者,而产生的“后遗症”却留给怒江州各族人民。四是怒江农民容易出现返贫问题,受诸多因素制约,造血功能弱,增收困难,成为贫困问题反弹的高发区。

[1]  [2]  下一页  尾页
责任编辑:苏宇箫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CCZH到10658000(5元/月)
订阅《春城手机报》:娱乐版发送CCYL到10658000 (3元/月)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