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来云南社会建设的深刻启示
当前,云南面对决胜脱贫攻坚和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艰巨而复杂的任务,实现谱写好中国梦的云南篇章的历史重任必须从云南实际出发,不断总结经验,深化改革,砥砺前行。70年来,云南社会建设积累的宝贵经验对于新时代在更高水平、更高起点上实现新跨越新发展新突破具有极为深刻启示。
必须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不断创新具有中国特色和云南特点的社会治理体制机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的核心和灵魂是坚持党的领导,以党建引领社会建设和社会治理不断创新。云南作为欠发达的边疆省份,社会发育相对滞后,社会建设起步晚、起点低、挑战大、困难多,70年来社会建设之所以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就,关键在于党的坚强领导和全省人民团结奋斗。同时,立足云南社会的特殊性,不断解放思想,大胆探索,主动作为,健全和完善具有云南特点的社会建设机制。
必须以“三个定位”为抓手,以“三大攻坚战”为重点,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持之以恒强弱项、补短板,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步伐,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面向新时代,云南社会建设面对的最大的挑战是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脱贫攻坚任务重、困难大。因此,必须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讲话精神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引领,聚焦社会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短板,举全省之力,加快补齐贫困地区、边疆地区、民族地区发展短板。在此基础上,按照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新要求和新发展理念,逐步化解发展不平衡和不充分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不断增强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能力和水平。
必须以城乡融合为目标,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70年来,云南城镇化水平不断提升,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但是城乡二元化的经济社会状况尚未得到根本转变,区域内部的二元化结构依然存在。地处东部的昭通、曲靖、昆明、玉溪、文山、红河6州市的面积占全省47%左右,人口占67%左右,在不到全省一半面积居住全省约2/3人口,同时这一地区也是城市化、工业化和现代化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西部边境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水平明显滞后,这里也是贫困人口最为集中的地区,在经济发展、边疆稳定、文化转型和民族团结、宗教和顺等方面积累了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必须以“美丽乡村建设”“最美丽省份建设”等战略为抓手,加快西部边疆地区、农村地区发展,加快补齐乡村基础设施、人居环境、教育科技、产业发展、治理能力等方面短板。
必须以基层基础为重点,以社区治理为抓手,加大基层治理改革创新的力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基层是一切工作的落脚点,社会治理的重心必须落到城乡社区,社区服务和管理能力强了,社会治理的基础就实了”。70年来,云南城乡社区建设不断加强,在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创建、民族宗教管理、边疆治理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基层治理经验。新时期,云南基层社区治理必须在发挥好已有经验的基础上,立足云南各地民族、文化、社区特色和工作实际,加大创新力度,不断巩固基层党的执政基础。
必须以团结稳定和共同发展为目标,不断创新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宗教治理、边疆治理工作机制,推进边疆治理现代化。云南边境线长,边境地区人口占到全国边境人口的30%左右,边境县数量居全国第二。70年来,云南立足边疆省情,在禁毒防艾、民族团结创建、跨境婚姻、联合执法、边境国际合作机制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边疆治理经验。新时代,云南边疆社会结构、经济结构、组织结构和文化结构将发生深刻变迁,边疆社会建设和社会治理环境将进一步优化,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和制度政策优势。与此同时,必须坚持边疆建设与边疆治理的“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的原则,以维护国家安全和边疆稳定为底线,不断推进边疆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
(责任编辑 沈 艳)
作者 李 诚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科社教研部副教授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民族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原载2019年《社会主义论坛》第6期“特别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