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沧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云南理论网 >> 临沧 >> 正文
镇康:跨越发展的文化韵律
发布时间:2019年06月19日 10:00:51  来源: 云南日报
分享至:

  云南日报记者 李春林  黄翘楚

  地处祖国西南边陲的镇康县,国境线长96.358公里,与缅甸一衣带水,胞波情谊源远流长,是中国通向印度洋陆上距离最近的前沿商埠和对外开放重要的内陆窗口。

  界碑在城边,国门在城中,一城连两国。如何“以边造边”,通过提升文化软实力,主动服务和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更好地发挥文化对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作用,镇康县交出了自己的答案。

  该县近年来以党建文化为引领凝心聚力,以国门文化为抓手驱动贸易发展,以边地文化为纽带促进各民族相融相通,举力奏响了文化交融发展的号角,形成了文化促交流、文化促发展、文化促稳定的浓厚氛围,谱写了可圈可点的新时代跨越发展篇章。

  党建文化滋养民生幸福

  “吃水莫忘挖井人,党的恩情记心上。实现伟大中国梦,一路高歌云飞扬……”在勐堆乡蚌孔村,身着傈僳族服饰的村民们正在排练民间歌曲《十谢共产党》,节奏轻快的吉他伴奏和少数民族群众朴实的演绎,吸引了不少劳作之余的老百姓驻足聆听。

  从镇康县城出发,沿蜿蜒盘旋的盘山公路行驶约两小时,就能抵达位于中缅边境的蚌孔村。“我们村群众以傈僳族为主,国境线长30公里。过去我们住的是茅草房、杈杈房,过的是刀耕火种的日子,别说通水通电,就连出行也是大问题。”谈及过往,蚌孔村党总支书记杨新军感慨地说。“可以说这首歌唱进了我们的心坎里,在党和国家的关心下,如今的蚌孔村焕发了新生,硬化的道路蜿蜒却平整,现代化新居错落有致,一盏盏路灯点亮了边境山乡。我们以打造边境党建文化长廊为工作切入点,深化‘警地共建’和‘国旗飘飘’工程,把党员素质提升融入扶志、扶智工程项目,从根本上拔出致贫‘穷根’。” 杨新军说,在党建的引领下,当地不仅激发了广大群众的内生动力,同时形成了守边固边兴边良好局面。

  把党建文化建设贯穿于各项工作之中,以党建为引领,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执行,这样的事例在镇康还有很多。通过抓实党建扶贫“双推进”,镇康深入实施“兴边富民”工程,加大边疆地区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等方面的投入力度,全面推进美丽家园建设,发展高原特色产业,夯实边境地区发展基础,增强农村发展后劲。

  在勐堆乡蟒蛇山村党总支书记段国成的带领下,平均年龄不足35岁的村“两委”班子将基层党建文化充分融合到产业发展中,为实现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组织保障。

  “我们将村里的致富能人逐步吸纳进村‘两委’班子,以实施‘领头雁’工程为突破口,发挥村级党组织头雁效应。”段国成说,在基层党组织示范引领下,村里的甘蔗、茶叶、林下种植养殖等产业得到长足发展,在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下,以在村级文化活动中心开展培训、活动等为契机,全村上下形成了党员带头互帮互助,团结进步的良好氛围。

  同样的场景还出现在凤尾镇凤尾社区,“一图看懂党的十九大报告”“社区是我家,共建靠大家”“为民服务创和谐家园”等展板比比皆是,依托党建文化墙、党建文化长廊以及文化广场等为载体,将党的发展历程、党建基础资料、本地民族优秀历史文化通过图文、壁画等方式予以展示。

  凤尾镇党委副书记毕自能介绍,当地立足城区发展实际,探索实践城市基层党建“五个共建”工作模式,通过建立微信公众号平台等方式,破解城区人员和驻城区单位与社区联系不紧密等工作瓶颈,逐步形成了“党员联管、组织联动、资源联用、责任联担”的“共驻、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体系和“城市党建一体化”的党建工作格局。

  国门文化滋育边贸经济

  走进镇康县南伞镇,道路中间鲜红的国旗和中国结映入眼帘,街道两旁绿树成荫,花团锦簇。正值上午,南伞口岸前货车和人流正有序通关。刚建成的国门公园内,不少国内外游客正在界碑前拍照留念。“建设国门公园的过程中,我们融入了镇康的历史、民族、边境、红色以及党建文化,希望进一步提高国门形象。”镇康县商务局局长黄志华介绍。

  “站在国门前我心潮澎湃,更加明白‘我是中国人’几个字背后所代表的意义。”正在国门公园游览的省外游客林子佳说。

  黄志华表示,在创建国门文化的过程中,镇康除成立国门书社、建设国门公园外,口岸管理部门还成立了共建国门文化联合体,通过整合口岸办、外事办、边防检查站、海关和卫计局五个部门的组织资源,成立了国门党工委,坚持“出入有境、服务无境”的理念,通过开展服务联比联创联评活动,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和能力,有效推进国门文化建设。

  “我们充分发挥国门文化建设的纽带作用,主动为缅籍边民提供教育、医疗等保障,促进双边友好共融。”黄志华说,目前镇康共计接纳缅籍学生2000多名,国务院侨办华文教育昆明基地与镇康一中联合开办“华侨大学昆明预科部临沧先修班教学点”,镇康县一中被国家批准为“汉语推广中小学基地”。

  同时,镇康县还先后组织实施了南伞口岸新形象工程、国际商务港等项目,依托玉蒿林爱国感恩教育基地等实训阵地,广泛开展“唱国歌、升国旗、走边关”等主题活动,并与缅甸果敢自治区政府成立了双边文化活动互访机制,有效推动了中缅经贸和文化交流。

  “文化通则民心通,民心通则贸易通。”黄志华说,创建国门文化有效地促进了边境经济的快速发展,目前已有5户中方企业走出国门到缅北投资兴业,24户缅籍商户入驻镇康投资经商。2018年至2019年榨季,从果敢自治区进口甘蔗35.29万吨,支付果敢自治区甘蔗种植农户甘蔗款1.46亿元。2018年从果敢自治区进口茶叶4648吨,货值27888万元。

  2018年,南伞口岸人流量、车流量、货运量、货值、外贸进出口总额5项指标同比去年分别增长27.9%、15.5%、46.3%、76.4%、120.9%。2019年1至4月,出入境人员已达72.3万人,车辆22.3万辆,货运量43.1万吨,货值5872.19万美元,外贸进出口总额34472万元,大部分数据远超预期。

  边地文化滋润胞波情谊

  中缅边境上,各个世居民族语言相通、习俗相近、文化相同,多姿多彩的民风民俗形成了相互包容的边地文化。

  其中有一种民间民俗,当地群众把它叫作“阿数瑟”,相传已有上千年历史,它以打歌和集体舞为主,弹唱自由、即兴对答,深受老百姓喜爱。“小雀抬水镇康地,白鸽抬水镇康人。”“打歌打到月亮落,跺起黄灰做得药。”经过数代镇康人的演绎,“阿数瑟”不仅唱响了镇康的村村寨寨,也成为了当地独有的边地文化品牌。

  “歌颂劳动,赞美生活,‘阿数瑟’是长期的生产生活催生出的最直白的表达和最质朴的释放。”镇康县文联主席施文明表示,这一原生态的表达方式伴随着每一代镇康人的成长,流淌在每个镇康人的血液中,绵延千年的唱词唱调,是老百姓安宁喜乐岁月的生动写照。

  “阿数瑟”即兴作对子是这一民俗文化的精髓所在。“看到什么都要见景生情地和生活、经历等联系起来,用你问我答的形式临场发挥。”施文明解释,在“你出我还、你搭我唱”的过程中,“阿数瑟”丰富了广大老百姓的精神生活,不断激发着勤劳的镇康人民热爱生活、开拓进取追求美好生活的信心和信念。

  “阿数瑟”也为镇康、缅甸果敢地区各民族的友好往来架起了“连心桥”。“两国边民世代友好、亲密往来,中缅情谊源远流长,‘阿数瑟’是双边民间友好交往联谊活动最常见、最受欢迎的方式。”施文明说,两国边民还组建了打歌队,逢年过节、婚礼喜事都会进行互访交流,送上祝福。打歌过程中老百姓手挽手,肩并肩,通过肢体和语言上的交流,最终达到了思想上的认同,成为维系双边感情的重要纽带。

  据了解,近年来镇康通过组织“阿数瑟”打歌晚会、“阿数瑟”广场舞表演、“共饮一江水中缅联欢”等系列文化活动,让更多中缅群众参与到“阿数瑟”打歌的热闹氛围中,共叙胞波情谊。

  为不断挖掘传承、繁荣发展“阿数瑟”等民间民俗文化,镇康县委、县政府大力培养乡土文化能人、民族民间文化传承人,在挖掘、收集、整理与编创上下功夫,着力打造“阿数瑟”文化品牌。

  2012年,“阿数瑟”民歌舞乐文化被列入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2017年,“阿数瑟”民歌舞乐文化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镇康被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这一边地文化生动名片,将继续彰显镇康文化魅力。

责任编辑:王大林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CCZH到10658000(5元/月)
订阅《春城手机报》:娱乐版发送CCYL到10658000 (3元/月)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