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云南理论网 >> 昆明 >> 正文
寻甸:一棵“西菜”开启创新转型之路
发布时间:2019年06月17日 11:26:15  来源: 云南日报
分享至:

  (原标题:一棵“西菜”开启创新转型之路——来自寻甸县鸡街镇西菜基地的蹲点报告)

  云南日报记者 张雁群 雍明虹

  你或许想不到,在香港、深圳、上海等地的西餐厅里,人们所品尝到的蔬菜沙拉、罗宋汤、烤蔬菜等菜品中的蔬菜,有的就来自千里之外的昆明市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鸡街镇——藏在大山深处、曾经贫瘠的这个小镇,如今正不断焕发出创新转型的光彩,令人刮目相看。

  清晨,刚刚浇过水的大棚里,散发出湿润的泥土清香,碧绿的罗马生菜叶片上水珠晶莹剔透,金灿灿的意大利黄瓜躺在瓜藤下等待采收,一群头扎围巾的妇女正麻利地摘下翡翠般的嫩叶……在鸡街镇福邦农业有限公司的蔬菜基地里,这一幅初夏农田的画面格外生机勃勃。

  每天,从这里采摘的20多吨西菜(进口品种蔬菜)通过冷链卡车运输,16个小时后将到达深圳,经过分拣,2小时后将送达香港等地。

  对于鸡街镇而言,与种植水稻、小麦、包谷、洋芋、烤烟等传统作物不同的是,这一棵棵“西菜”开启了现代农业产业链的全新理念,更让这个曾经的“穷乡僻壤”鸣奏出一曲农业产业变革的序曲。

  大山里的西菜远销香港

  绵延的乌蒙山系宛如大地上的一道道褶皱,也更像一道道屏障“锁住”了鸡街镇:仅到县城就得驱车两个多小时,到昆明更需绕着道走,怎么看都不适合产业发展,更鲜有投资者进入。

  交通的阻隔,让这个坝子一度“藏在深山人未识”, 贫困、落后、闭塞成为这里曾经的代名词。

  “以前,即便这里种植条件再好,也很难吸引人来投资,因为运输就是个大问题。”鸡街镇镇长张应堂说,这个情形到近几年才有了好转,轿子雪山专线的修通让鸡街镇开车两个多小时就能到达昆明。

  “我们这里森林覆盖率达60.75%,有大小水库和坝塘36个,气候温凉,很适宜搞种植。”张应堂对此颇为自豪。

  2009年,寻甸福邦农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黎英强,从深圳来到寻甸试种西菜成功后,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来到鸡街镇这片群山环绕的坝子,想要种植更大规模的西菜。

  种植西菜对土壤、水质、空气、气候都有很高的要求,追求品质的黎英强对没有工业污染、山清水秀的鸡街坝子很满意。从2016年开始,黎英强在鸡街镇1500亩的流转土地里种上了西菜,加上前期寻甸县仁德街道和七星镇的600亩土地,一共在2100亩土地种上了30多个品种的西菜,年产量约1.2万吨,成为全国产量最大、品种最多的西菜基地。

  如今,福邦公司已经在寻甸建起了钢结构联栋温室育苗大棚30亩,钢结构联栋温室生产大棚200亩,钢结构单栋温室生产大棚1600亩,水泥柱大棚200亩,冷库5000立方米,加工包装钢结构铁皮房5000平方米……

  短短两年多时间里,一个个现代化大棚在坝子里建起来——这个西菜产业基地落户鸡街镇,给乡镇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农民增收、产业变革、产业发展潜力大,甚至还带动了周边草莓、蓝莓等水果的生态种植。

  年供应量占全国60%以上

  “这里每年供应的西菜占全国60%以上,是全国最大的西菜供应基地。”寻甸福邦农业有限公司经理郑炳其说,这些西菜专门供应香港及北上广、深圳、杭州等发达地区,其中远销香港的占比达到70%以上。由于蔬菜的品质优良、无污染、品相好,很受发达城市西餐厅欢迎。

  “现在从鸡街镇运送的蔬菜最快16个小时就能到达深圳,以后武倘寻高速修通后,到昆明更快,物流效率就更高了。”张应堂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记者在温室育苗大棚看到,通过机器自动化操作,很快就完成了育苗盘的基质填充、种子栽种。经过20天的漂浮育苗,再加上25天的种植,蔬菜就可以采收,一年能种8茬。

  翠绿的罗马生菜、纤细柔嫩的法国小香葱、暗红色的红橡生菜、长得像茴香的刁草、散发出阵阵清香的玛利草、金灿灿的意大利黄瓜……每个初次来到这里的人,都会对这些长相新奇、琳琅满目的蔬菜感到讶异:没想到这个偏远山区的小山村里,竟种出了如此优质、丰富的西菜。

  “我们的蔬菜送到香港市场,经过严苛的农残等通关检查,多年来,从没有一次不合格的。”黎英强介绍,生态种植加上科学管理让西菜的品质十分优良,深受发达地区的西餐厅青睐,有的品种甚至供不应求。

  “福邦的田间管理模式和种菜方式,对寻甸来说都是全新的。”张应堂说。福邦农业是一家集西菜种苗培育、基地种植、产品加工、市场销售为一体的现代新型农业全产业链企业,它的进入,激发了鸡街镇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潜力。

  特色农业引领群众奔小康

  “我在这里打工,收入比去外面打工强,每天还能回家喂猪,现在日子一天比一天好。”鸡街镇泽和村村民施明银笑着告诉记者。

  2017年,施明银大胆地将自己的10亩地,一半流转给福邦公司,一半租给他人种烤烟。他和媳妇、两个儿子、大儿媳妇都来福邦打工,现在一家5口人每月工资收入逾万元,同时每年每亩土地还有1600元的流转费。

  “以前到外面打工,离家远,还很辛苦,也苦不到多少钱。现在这个活路(种菜)好多了。”今年60岁的杨丽花在基地做收菜、种菜等工作,对于干惯了农活的她来说,很满意现在这份工作,除了吃住都在公司,每个月还能拿到2500元工资。

  这个现代化农业基地正成为鸡街镇农民脱贫致富的“领头人”。张应堂介绍,福邦公司每年支付土地流转费数百万元,涉及农户数达380户。此外,蔬菜的种植、管理、采收、打包等活计,每天需用本地工人300多名,每月支付工人工资达到90万元,一年超过1000万元,为当地农民提供大量就业机会和实实在在的收入。

  “以后农民的收入会越来越高。”福邦公司目前正通过培养农民种植大户和家庭农场主的形式,发展大规模种植,争取3年内培养出100名种植大户和50名农场主,这将让农民有更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带来更多收入。

  “下一步,我们打算把鸡街镇打造成全国最大的西菜特色小镇。”立足于寻甸特色,走一条特色化、差异化的发展之路,这让张应堂对鸡街镇的未来有了更深远的思考。

  “以后,我们还想通过在鸡街镇举办西餐文化旅游节,提升寻甸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希望其他农副产品都能搭乘这个平台。”福邦公司计划在寻甸县的支持下,立足于鸡街镇打造西菜交易集散地,和旅游节、文化节“联姻”,让公司和农民都获得多渠道收入。

  曾经贫困、闭塞的乡村,在脱贫攻坚步伐的有力推动下,在现代农业产业的带动下,当地村民正朝着向往的幸福生活奔去。通过农业“大产业+新主体+新平台”发展模式,寻甸鸡街镇走上了一条生态、品牌、特色的发展之路,正为云南打造“三张牌”中的“绿色食品牌”,抒写生动实践。

  【记者手记】

  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致富路

  走进寻甸县西部的鸡街镇,能深切感受到曾经被大山阻隔的“穷乡僻壤”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近5年来,鸡街镇的发展变化令人欣喜。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吃苦耐劳的寻甸人民从来没有停止过前进的脚步。一项项政策的落实,一个个产业的带动,从最初的种洋芋、种包谷,到后来种烤烟、种蔬菜,发展养殖业;从过去的吃不饱穿不暖,到现在住上新房,手头宽裕,日子红火。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大自然对寻甸最好的馈赠。按照乡村振兴的发展思路、云南“三张牌”的发展理念,鸡街镇正走上一条生态、品牌、特色农业的发展之路,前景令人期待。

  鸡街镇西菜基地的蓬勃发展令人感怀,这正是云南发展高原特色农业的生动实践。进入新时代,勤劳淳朴的寻甸人民正努力发扬脱贫攻坚的精神,追寻自己的梦想,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持续巩固脱贫成效,在奔向全面小康的路上全速前进。

责任编辑:王大林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CCZH到10658000(5元/月)
订阅《春城手机报》:娱乐版发送CCYL到10658000 (3元/月)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