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保护苍山洱海的“干部关”
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在以洱海保护治理为重点的洱海流域绿色发展关键时期,迫切需要锻造一批善于运用现代科技并具有法治思维、市场经济理念、改革创新手段破解洱海保护治理现实问题的优秀干部。要把培养、发现、使用在生态文明建设和洱海保护治理中担当作为的干部作为重中之重,强化在洱海保护一线培养使用干部的工作力度,进一步统筹好全州干部资源,选派并充实调整一批责任心强、作风扎实、善于做群众工作的干部沉到洱海流域周边乡镇,具体参与洱海保护治理工作。加强双向激励,认真落实干部工作机制,组建工作专班,建立“责任清单”“问题清单”“成绩清单”,直接深入到生态搬迁、面源污染整治等工作最前沿,考察了解干部在洱海保护治理中的现实表现,综合研判干部履职情况,及时起用一批担得起重任、顶得住压力、推得动工作的干部,对执行决策不坚决、落实责任不彻底、工作推动不见效的干部,从严从快进行组织处理。
筑牢保护苍山洱海的“人才关”
千秋基业,人才为本。人才机制不活、总量偏少、结构不优、支撑不足,是制约大理绿色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要以机制创新为突破口,最大限度释放人才活力,使人才成为大理绿色发展的“生力军”。当前,要以实施大理苍洱人才“霞光计划”为抓手,把引进、培养和开发生态文明建设人才摆在突出位置来抓,实施好“十百千”行动计划。“十”就是突出洱海高原湖泊生态恢复治理研究,建立不少于10个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和洱海保护治理院士专家工作站,通过加大项目研究经费投入、给予一定政治经济待遇、建立研究成果运用补偿机制等方式,引进全国乃至世界湖泊治理、生态环保领域专家人才到大理进行洱海保护治理研究实践。“百”就是突出生态产业发展,以县市和企业为依托,在全州筹建不少于100个州级以上专家工作站,吸引州内外专家人才到大理研究推广生态产业发展,推动大理绿色发展。“千”就是鼓励动员千名本土人才到乡镇和村开展产业发展对口联系帮扶活动,以“1+10”的联系服务方式,培养不少于1万户生态文明发展示范户,通过示范带动,推动大理绿色发展。组织部门要切实肩负起应有的政治担当、使命担当,不仅要在洱海流域保护治理中全面融入、全面发力,更要发挥好考核评价这个“指挥棒”作用,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及环境质量指数考核结果运用,推动各级各部门把工作重心放到全面绿色发展上来,推动大理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
(责任编辑 从永刚)
作者 赵国良 中共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委常委、州委组织部部长
原载2019年《社会主义论坛》第6期“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新时代 新作为 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