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找准三个着力点
在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过程中,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找准着力点,加快推进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
崇尚精品、创先争优,是履行使命担当的不懈追求。一是立足中国、借鉴国外,挖掘历史、把握当代,关怀人类、面向未来,构建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不断提高我国的国际学术话语权。二是立足改革开放。从我国改革发展的实践中挖掘新材料、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观点、构建新理论,加强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系统总结。三是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加强调查研究。坚持从人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中汲取智慧营养,努力多出一些带“泥土气”、接地气的对策建议和学术主张。
严谨治学、干事创业,是不辱使命担当的有力保障。一是坚定理想信念。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自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自觉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贯穿研究和教学全过程,转化为清醒的理论自觉、坚定的政治信念、科学的思维方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掌握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把正确政治方向、价值取向、研究导向体现到哲学社会科学各学科各领域。深入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深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深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研究,加强对重大实践经验的总结提炼,提高对深层次思想理论问题的辨析引导水平。二是树立学术道德。“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作为学者,更要讲究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崇尚“士以弘道”的价值追求,真正把做人、做事、做学问统一起来。三是潜心学术研究。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有“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的执着坚守,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诱惑,守得住底线,不为一时之利所动摇,不因一时之誉而急躁,立志做大学问、做真学问。
履行责任、锲而不舍,是扛起使命担当的内在动力。自古以来,我国知识分子就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志向和传统,凸显了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担当。一是提供思想理论支撑。我们要扛起使命担当,创新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思想理论支撑。二是揭示社会发展的大逻辑大趋势。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积极为党和人民述学立论、建言献策,要分清本质和现象、主流和支流,既看存在问题又看其发展趋势,既看局部又看全局,提出的观点、作出的结论要客观准确、经得起检验。三是研究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深入研究和回答我国发展和我们党执政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四是坚守求真务实的底线。要不断求临沧的基本市情之真,务坚持艰苦奋斗之实,做出经得起实践和各族人民以及历史检验的实绩。
(责任编辑 沈 艳)
作者 沈 萍 云南省临沧市佤族文化研究院副研究员
原载2019年《社会主义论坛》第6期“理论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