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网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云南理论网 >> 社会主义论坛 >> 2019年 >> 第5期 >> 正文
激发内生动力 稳定脱贫根基
发布时间:2019年05月23日 15:19:15  来源: 社会主义论坛
分享至:

  贫困群众是脱贫攻坚的对象,更是脱贫致富的主体。把贫困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调动起来,主动参与脱贫攻坚,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作为“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要更加注意以人为本,正心扶志,把精准脱贫工作中的内生动力培育和激发从思想上认识到位,从行动中落实到位,使脱贫攻坚的过程既成为群众摆脱物质贫困的过程,又成为摆脱思想贫困的过程,进一步稳定脱贫的根基,巩固脱贫成果。

  思想变革是前提。人不怕贫,就怕失志。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就是要帮助贫困群众树立脱贫的志气和致富的信心。好政策离不开好的宣传,各级干部要深入到群众中去,广泛开展“自强、诚信、感恩”主题实践活动和“新时代感恩”宣讲行动。通过与贫困群众面对面拉家常等多种方式唤醒他们的主动脱贫意识。与贫困群众一起看今天的幸福生活,看这些年来生产生活发生的变化,看到党委、政府为此付出的努力,看到州、县、乡、村干部的艰辛和奉献,看自己实际享受到的各方面实惠和扶持政策,引导贫困群众在“账”上算清楚、想明白,从内心深切体会发展带来的实惠,消除“等靠要”和“应得”思想,培育贫困群众主体意识,不当观众、不当看客、不当闲人、不当懒人,增强自立自强意识,树牢用双手勤劳致富的观念。与贫困群众一起比过去,引导群众拿自家、本村的历史和现状比一比,纵向比列出“恩情单”,拉出“实惠表”,算出扶贫账,比出新气象,变帮扶和被帮扶由以往的“被动式”成为“互动式”,实现由“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的转变。与贫困群众一起谋未来,引导群众比幸福谋划未来,通过隔壁邻居横向比、致富能人传帮带,把群众的思想行动引导到发展生产、增收致富上来,引导贫困群众树立“懒惰贫穷可耻、勤劳致富光荣”意识,破除思想障碍和畏难情绪,充分激发群众激发立足自身、依靠自身实现脱贫的信心和决心,树立勤劳致富、脱贫光荣、贫穷可耻的价值取向,饮水思源、知恩图报的激情,持续增强群众感恩意识,让贫困群众树立起坚定不移心向党、听党话、跟党走、感党恩的坚定信念,让“拥护核心、心向北京”成为自觉。

  能力提升是根本。提高贫困群众脱贫致富能力,是实现由“输血式”扶贫到“造血式”扶贫的关键。要大力开展扶智教育,围绕产业发展和就业需要,加强技能培训,增强脱贫致富本领,实现科学生产、增产、增收。一方面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加强基本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培训,增强他们脱贫致富的信心和能力。通过有针对性地对科技知识、市场知识、劳动技能的培训,提高他们的就业创收能力。培训内容上,针对技能缺乏问题,对于从事农业种植、家庭养殖、农产品加工的农户,要对他们进行种养加技术、市场信息方面的培训;对于外出就业的劳动力,对他们进行专项技能培训,加强技能培训的针对性,注重实践效果,使他们有一技之长;针对生活陋习,重点培养他们养成理发、洗澡、刷牙等卫生习惯,养成整理内务、规律作息等生活习惯,养成着装整洁、知礼懂礼等文明习惯,改变嗜酒、赌博等不良风气;针对交流困难的问题,重点进行普通话培训,确保“直过民族”贫困人口基本具备普通话沟通交流能力。对于有资源无劳动力的农户,引导他们参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经营,实现资产收益,通过多措并举,切实增强贫困群众“自我造血”的能力和信心。另一方面,对贫困家庭的子女加大教育资助力度,确保他们应读尽读,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措施精准是重点。在产业扶贫方面,要以市场为导向,把主观愿望不强的贫困群众拉进新型经营主体、拉进产业链,让贫困群众跟着公司、龙头企业、合作社、集体经济组织走,确保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至少有一项稳定增收项目覆盖,完善贫困户与新型经营主体联动发展的利益联结机制,努力打造地方特色品牌,采取“订单农业”等销售模式,积极拓展销售市场,拓宽产品销售渠道,确保贫困户获得稳定收益,增强应对市场风险能力,减少生产生活当中的不确定性。有条件的地方还可以探索“互联网+”销售模式,加强对农户特别是贫困户电商平台终端操作技能培训,利用电商平台帮助农民销售土特产品,发展农村经济。在就业扶贫方面,要强化宣传发动,提高贫困劳动力就业积极性,通过订单培训等针对性培训,提高其就业技能。拓宽就业渠道,扩大有组织输出比例,做好后续管理服务,促进稳定就业,真正实现“一人就业,全家脱贫”。改进帮扶方式,多采取以工代赈、生产奖补、劳务补助等方式,组织动员贫困群众参与帮扶项目实施,杜绝简单发钱发物帮扶,发挥好群众的“主体”作用、干部的“引领”作用、政策的“导向”作用,实现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对一些扶贫项目和资金,应当采取竞争性分配方式,哪个地方的工作主动性强、积极性高,项目和资金就优先投向哪个地区。对尚有劳动能力却无所作为的贫困群众应减少资金和物资的直接给予,要因户施策教育惩戒,通过这种导向,激发各地自强自立、创业致富的热情,摆脱甘于贫困的状态,形成争相脱贫、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为脱贫攻坚汇聚强大正能量。

  乡风引导是关键。要不断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加大乡村文化供给滋养。发挥村民自治作用,规劝制止陈规陋习,倡导科学文明生活方式,发挥好村组织带头人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用。同时,要教育引导群众抵制陈规陋习,发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和孝亲敬老的传统美德,引导人们自觉承担家庭责任、树立良好家风,强化家庭成员赡养老人的责任意识。通过教育引导、乡规民约、村民理事会等多种形式,培育和树立勤俭节约光荣、孝敬老人光荣、家庭和谐光荣、脱贫致富光荣的社会风尚。对扶贫开发过程中涌现的脱贫致富先进典型,要及时总结,扩大宣传,开展脱贫示范户创建活动,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提高典型的影响力和示范效应,让贫困群众学有榜样、赶有方向,树立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深入开展“最美集镇、最美村庄、最美家庭”创建活动,抓实抓细抓小城乡人居环境整治和村庄清洁行动,从改变贫困群众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居住环境入手,让广大贫困群众生活得更有质量、更有尊严,不断提振精气神。对那些“等靠要”思想严重、无感恩之心、无法治观念的贫困群众,村里要采取必要的措施,对其开展批评教育,引导其改正错误,批评教育后仍然我行我素的,按照村规民约给予相应惩处,达到“惩罚一个、教育一片”的目的,带动社会风气持续好转。

  (责任编辑 沈 艳)  

  作者 李燕兰 中共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委常委

     原载2019年《社会主义论坛》第5期“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新时代 新作为 新篇章”

责任编辑:苏宇箫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CCZH到10658000(5元/月)
订阅《春城手机报》:娱乐版发送CCYL到10658000 (3元/月)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