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网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云南理论网 >> 红河 >> 正文
“红色精神”引领乡村振兴
发布时间:2019年04月19日 17:41:10  来源: 云南日报
分享至:

  云南日报记者 李树芬

  白云缭绕,山峦含翠,村舍点缀。

  拾阶而上,回身四望,滇南田园春色尽收眼底,如油画铺展。

  眼前,一座简陋的小茅屋,为这山水打上了永恒的印记——中国共产党云南第一次代表大会会址。

  穿过烽火硝烟,跨越岁月长河。近些年来,蒙自市着力保护查尼皮红色资源,擦亮红色品牌,让红色信念生生不息,红色基因代代相传。当地干部群众继承革命精神,奋发图强、埋头苦干,正大步走在新时代的征程上,红土地上迸发出新的活力。

  走好红色传承路

  殷惠萍,中共云南一大会址管理处负责人,也是查尼皮的讲解员。据她介绍,选址查尼皮为会议召开地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蒙自当时是迤南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中心,是农运、工运非常活跃的地区;一方面,这里地理位置既隐秘又便于向外流动,站在山坡上向下俯视,能清楚地看见山下的行人,掌握山下动静,易守难攻。 

  1928年,正值龙云“拥蒋反共”达到高潮,中共云南省特委书记赵祚传被捕牺牲,党组织残缺不全。生死存亡之时,历史选择了查尼皮。 

  1928年10月13日,从查尼皮的这间茅草屋里飘出《国际歌》的歌声。昏暗的马灯下,吴澄、吴少默、李鑫、杜涛等17名党代表讨论通过了《云南现状与党的任务议决案》等4项决议,选举产生了第二届中共云南临时省委。中共云南第一次代表大会的秘密召开,如同一粒火种,划破了滇南沉寂已久的黑暗夜空。

  会后,在云南省临委的领导下,云南的工人运动、学生运动和武装斗争一浪高过一浪,早期革命斗争出现了波澜壮阔的新局面。

  由于查尼皮在历史中的不凡分量,一直受到党中央及云南省的关心和厚爱。1991年起,查尼皮历经多次修缮,在原址原貌恢复的基础上,以AAA级旅游景区为目标,进行提升改造,增添了纪念馆、办公区、停车场等配套设施。

  1993年,省一大会址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4月,被命名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2年,被列为中组部党员教育示范点;2011年,被收录进入“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二期名录”;2017年,由云南省红色旅游领导小组办公室推荐,经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和中国红色旅游发展专业委员会评选,中共云南第一次代表大会会址蒙自查尼皮被评定为“中国红色地标”。

  “党的十八大后,特别是最近这几年,每年的六七月,来旅游参观的游客特别多,最多的一天接待游客4000多人。”殷惠萍已经在此工作了16年,她说,前来旅游参观的游客有团队游客,也有自驾游散客,不仅有州内和本省游客,也有很多外省游客。“未来,这里还将建设体验教学区域和休息区域等功能性设施,以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青山默默,松涛阵阵。躬身走进低矮的茅屋,简陋的火塘、方桌、条凳、马灯等物品,仍诉说着当年的艰难,墙上猩红的旗帜时刻提醒着参观者:勿忘历史、珍惜今天。

  当好时代建设者

  王树林,71岁,芷村镇查尼皮村人,196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9岁的时候,跟着大人骑着马,翻山越岭三四个小时到蒙自赶街,吃上了生平第一碗过桥米线。”与中共云南一大会址一墙之隔,王树林家的小楼就掩映在绿树中。如今已年逾古稀的他在一楼经营着小卖部,生活富足,衣食无忧,早已过上了4代同堂、儿孙绕膝的晚年生活。

  1980年,王树林担任查尼皮村党支部书记,一干就是22年。面对阻碍查尼皮发展的“拦路虎”——交通,他带领支委一班人和党员群众,以手抬肩扛等原始方式,奋战200余天修通了从查尼皮到集镇的道路,打通了查尼皮与外界连接的纽带。

  革命先烈艰苦奋斗、不怕牺牲的精神,鼓舞着一代代查尼皮人自强不息、积极向上,成为建设美好乡村的精神支柱。

  “传承红色基因,我们就是要继承先烈的革命精神,当好新时代建设者,尽最大努力建设好查尼皮。”查尼皮村党支部书记王明介绍,党支部把“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作为党员的学习主题,全面提高党员的党性意识。以乡村振兴为目标,围绕镇党委“讲好一个故事,传承一种精神;抓好一个班子,带好一支队伍;推进一个阵地,夯实一片基础;做实一批产业,致富一方群众;打赢一场硬战,实现一个目标”的工作思路,采取讲好省一大会址和老一辈革命先烈的英雄故事、建立干群纽带、促进产业转型发展等一系列举措,使查尼皮村党的阵地建设、队伍建设得到全面加强。

  芷村镇宣传委员祝伟红介绍,查尼皮村紧紧依托红色基地,组织全村党员在每年建党节、国庆节等重大节日,来到查尼皮景区,在一大会址茅草屋前,在党旗下,庄严重温入党誓词;到陈列室,参观学习革命先烈的先进事迹,缅怀先烈,接受教育;在党性教育室观看了教育片,全面了解查尼皮的风雨历程。通过实地学习教育,增强查尼皮村党支部党员的理想信念意识。

  时间记录着翻天覆地的变化。1991年,蒙自修建了通往查尼皮的砂石路;1993年,村子里有了柏油路;2017年,蒙文砚高速公路通车,查尼皮迈上了发展的快车道。如今,王树林家和其他村民一样先后添置摩托车、装载车、小轿车,去往蒙自只要半个小时就可达到。拉人载货,清脆的汽车喇叭声响彻山野,村民日子越过越红火。

  绘好乡村振兴图

  沿着崎岖的山路,一行人坐在微型车上,一路“跳”到村民李水龙的“毕成樱桃采摘园”。年初一场不期而遇的冰雹过后,挂在枝头的樱桃果实稀稀落落,但这并没有让这个憨厚的中年男人陷入绝望。面对络绎不绝的订货电话,他满怀信心,“只要政策好,相信来年一定会有好收成,加上散养的土鸡,农家乐肯定受欢迎。”

  “传承红色圣火,兴建美丽家园”。这些年,前往查尼皮接受红色教育的人呈井喷式上升,芷村镇党委、镇政府提出建设“林果乡村·生态家园”,对查尼皮进行重点示范打造,通过对红色文化的深度挖掘和塑造,充分展示光辉历史、传承和发扬光荣革命传统,将红色文化融于乡村振兴中,红色旅游方兴未艾,带动当地群众发展致富。

  乡村振兴重在产业发展。在巩固和提质增效全镇5万亩大枇杷产业,擦亮芷村“大枇杷”名片的基础上,芷村镇积极引进农业龙头企业,加大土流转力度,全面推进“一带两线”产业带建设,发展高原特色林果产业,在全镇形成了大抓优质林果产业的良好开局。目前,引进了红河州裕和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流转土地1300亩,建设优质花椒种植示范基地;引进红河浩阳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白石岩村委会白沙坡村流转土地1000亩,建设优质花椒种植示范基地,基地已完成种植,苗木长势良好。下一步,芷村镇将加大龙头企业扶持力度,通过示范带和基地建设的示范引领作用,辐射周边村寨和群众,带领群众大力发展优质林果产业,实现一村一寨一特色、一乡一镇一品牌、一带一线一风景。

  “查尼皮有这样一笔珍贵的历史文化财富,是我们创业路上不竭的精神动力。”祝伟红介绍,“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历史,留得住乡愁。今天的查尼皮人传承革命精神,坚定信心、鼓足干劲、苦干实干、持之以恒,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奋力绘就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图景。”

责任编辑:王大林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CCZH到10658000(5元/月)
订阅《春城手机报》:娱乐版发送CCYL到10658000 (3元/月)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