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网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云南理论网 >> 漫画说 >> 正文
禄丰:恐龙家族不断“添丁”
发布时间:2019年04月12日 11:02:39  来源: 云南日报
分享至:

云南日报美编 张维麟 画

  话题

  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拉开的第二波禄丰恐龙化石发掘研究热,至今热度不减。这个地处南国的化石埋藏区内持续有新的发现及研究成果,使中生代生活于此的恐龙家族不断“添丁”,为科学研究和文化旅游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藏量丰富 世界公认的“恐龙坟场”

  1938年至今,禄丰境内发掘出的恐龙骨骼化石碎片数以万计,组合装架的完整个体超过120具。仅恐龙山镇老长箐一处(今世界恐龙谷),科学家们根据地层埋藏密度预测,至少仍有400多具恐龙化石个体埋藏于地下。在东河、川街河峡谷一线,恐龙化石的埋藏密度让来自世界各地的古脊椎动物学家惊叹不已。就在不久前,棠海村一位小伙子放牛时还在一个山坡上发现了裸露于地表的巨大恐龙骨骼石头。据说,在一些经过冲刷的沟壑中,恐龙骨骼化石甚至成为村民的建筑材料。

  经过80年发掘与研究,禄丰恐龙化石被专家们划分为三个动物群:“禄丰蜥龙动物群”“川街恐龙动物群”“马门溪龙动物群”。其中,“禄丰蜥龙动物群”为中国古脊椎动物学研究奠定了基础,禄丰因而被国内外学术界称为“恐龙坟场”。胡承志、董枝明、赵喜进等专家认为,禄丰盆地是中国的恐龙之乡,是世界最著名的恐龙化石产地之一。“川街恐龙动物群”与“禄丰蜥龙动物群”一起可构成侏罗纪恐龙动物群演化、迁徙的完整系列。

  作为目前世界上唯一在同一剖面上找到的侏罗纪早期、中期以及晚期三套不同类型恐龙化石的地方,禄丰阿纳恐龙化石地点具有重大的科学研究和科普价值:禄丰地区川街盆地具有类型完整、连续的侏罗系剖面,恐龙化石及伴生的古生物化石数量巨大、种类繁多,时间连续且跨度大,在世界范围内十分罕见,是我国继自贡大山铺之后又一个世界级恐龙墓地,其化石保存的数量和质量可能超过著名的美国犹他州恐龙纪念地。

  禄丰盆地大洼出土的恐龙化石及伴生动物化石,总称“禄丰蜥龙动物群”。已出土的恐龙化石中,有蜥龙类、虚骨龙类、鸟龙类三个种类,达25属35种,代表有许氏禄丰龙、巨型禄丰龙、金山龙、大地龙、马门溪龙、云南龙等,是我国乃至世界上迄今为止发现的最丰富、最完整的古动物群之一。阿纳发现的新恐龙化石种类,又极大丰富了“禄丰蜥龙动物群”的家族。在阿纳同一系列剖面上连续出现早、中、晚三套侏罗世恐龙动物群化石和伴生的古生物化石,具有世界唯一性,从原蜥脚类到蜥脚类、兽脚类的演化,以及植食性恐龙、肉食性恐龙、脊椎动物化石与无脊椎动物化石共埋一地的少有奇观,必将对侏罗纪恐龙动物群的演化、迁徙、区域分布以及原蜥脚类与蜥脚类之间的亲缘关系等重大问题的研究有所贡献。

  胚胎骨化石 有力终结“有龙无蛋”说

  至今为止,在禄丰县境内还没有发现恐龙蛋化石,这成为禄丰恐龙的“千古之谜”之一。

  2013年 4月,英国《自然》(Nature)杂志以《恐龙胚胎骨化石》为题的“封面故事”指出:“恐龙胚胎化石极为少见,主要限于晚白垩纪。因此,人们对中国一个新发现的‘早侏罗世’蜥脚类恐龙胚胎骨化石层很感兴趣。这个骨化石层距今约1.90亿至1.97亿年,是迄今所发现最古老的这类化石层。”这枚化石的产地就在禄丰。

  2003年,来自宝岛台湾的著名古生物学者黄大一教授,在禄丰县大洼恐龙山发现一枚世界最古老恐龙胚胎骨化石。黄大一教授领衔,学者们自费发起了这一研究项目。后来,国际著名古生物学家、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教授罗伯特·赖斯也加入到了这一研究行列。专家们通过同步辐射研究中心精密的红外线光谱造影系统,在恐龙化石胚胎骨内发现了被保存近2亿年的有机残留物的关键证据。罗伯特·赖斯与黄大一均认为,这些有机物质是“胶原蛋白”。赖斯还指出:“胚胎骨化石中能找到复杂蛋白质的有机残留物非常难得,特别是这些样本中的有机残留物,比过去历来所发现的,在年代上更早1亿年之久!”

  专家表示,这项深受国际瞩目的新发现,首度开启了“恐龙胚胎学”研究的新领域。

  持续发现 恐龙家族依然在壮大中

  2007年,在禄丰恐龙山核心区外围区域早侏罗世地层中,我省科考人员发现一种与禄丰龙同一时期的小型食肉类恐龙化石。经过近7年的发掘、修复和科学研究,并在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支持和禄丰县国土资源局资助下,目前这一科考研究已取得新的成果。2014年10月27日,《中国科学报》发表《云南禄丰发现亚洲首个腔骨龙类恐龙》一文,文章源于《动物分类学》发表的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尤海鲁等人的一项研究成果,该研究发现亚洲首个腔骨龙类恐龙,再次丰富了对该动物群的认识。

  腔骨龙类属于基干兽脚类恐龙,体型较小,仅发现于晚三叠世和早侏罗世,在北美和非洲具有丰富的化石记录。尤海鲁等人在禄丰早侏罗世地层中发现了一具保存较好的腔骨龙类恐龙新属种——禄丰盘古盗龙,对研究该类恐龙的演化和分布,乃至早期兽脚类恐龙的演化具有重要意义。盘古盗龙标本保存了较完整的头部和头后骨骼,体长约2米,高约0.5米,死时很可能接近成年个体。

  2018年8月,《科学报告》刊文报道,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尤海鲁、中国地质大学王娅明及其同事,在禄丰县发现了三具埋藏在一起、相互补充的骨架标本。这些骨骼标本,拼装后成了一具几乎完整保存的蜥脚型类恐龙,它后部背椎神经棘顶部具有横向扩展的板状顶,骶骨存有四块荐椎,相对宽阔的肩胛骨,延长的耻骨板约占耻骨总长的40%。考古人员认为它是蜥脚型类新属种,取名为程氏星宿龙。

  2018年9月,《科学报告》在线报道了云南禄丰基干蜥脚型类另一新属种——孙氏彝州龙的发现,种名献给中国古脊椎动物学家孙艾玲,纪念她为禄丰及中国古脊椎动物研究所做出的杰出贡献。孙氏彝州龙于2002年由禄丰县国土资源局发现并组织挖掘,目前装架并陈展于“禄丰世界恐龙谷”博物馆中。该标本发现于毗邻禄丰盆地的川街盆地,化石点位于禄丰组张家坳段的最上部。分支系统学分析结果显示彝州龙属于蜥脚型类,较禄丰目前已知的所有其他基干蜥脚型类更为进步。

  文章第一作者、古脊椎所博士研究生张茜楠介绍,孙氏彝州龙的头骨形态尤为特殊,如上颌开始出现唇侧齿板,眶前孔和外下颌孔缩小,泪骨垂直等特征都与蜥脚型类更为接近。新属种的报道不仅提供了难得的较为完整而立体的头骨形态学信息,也丰富了禄丰及中国基干蜥脚型类的多样性。同时,这一研究也表明头骨的镶嵌式演化在蜥脚型类不同属种间的差异比以往认识的更为复杂,而彝州龙代表了向蜥脚型类起源的演化过程中的重要一环。

  发现依然继续,禄丰恐龙家族仍在壮大之中。

  云南日报记者 李成生

责任编辑:王大林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CCZH到10658000(5元/月)
订阅《春城手机报》:娱乐版发送CCYL到10658000 (3元/月)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