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做好本年度政府工作,对于推动云南省玉溪市红塔区“六个走在全省前列”、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意义十分重大。作为玉溪市政府确定的“工作发力年”,红塔区要重点在产业发展、城市建设、乡村振兴、生态保护、民生福祉、政务服务六个方面持续、精准发力,取得突破,在新时代伟大征程上,奋力谱写好红塔区发展新篇章。
在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上持续发力。红塔区卷烟及配套、矿冶及装备制造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慢、支撑能力减弱,现代物流、文化旅游、生物医药及大健康、信息等新兴产业总量偏小、发展质量不高的问题依然十分突出。为此,要大力扶持实体经济和民营经济发展,突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强化投资拉动、创新驱动,构建“传统支柱产业+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的迭代产业体系。出台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精准措施,确保民营经济增加值增长10%。盘活存量,力促大营街“退二进三”项目、玉昆冶金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项目、宇城杭萧钢构绿色装配式产业发展基地二期项目、蓝晶科技新增3500万片蓝宝石衬底基片扩能改建项目等一批项目尽快竣工投产,活发水泥、建福机床、维和制药、克雷斯制药等企业做大做强,全力推进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和生物医药产业规模化发展,力争新兴产业占非烟工业产值比重达20%以上。下大力气抓招商、上项目、增投资,全年前期项目滚动在100个以上、储备项目滚动不少于300个,计划总投资1500亿元以上,在产业、民生、基础设施等领域最大限度争取中央、省、市项目资金和政策扶持;进一步完善招商项目库,研究好发展什么产业、引什么技术、招什么项目,一对一地去对接,落实好项目准入、评价、退出机制及招商引资优惠政策,针对已签约未落地的项目,集中清理排查,逐一分析未落地的原因,提出解决方案,确保项目尽快落地;继续坚持区级领导包项目、抓重点、攻难点,压实部门和乡、街道责任,定期召开项目调度推进会议,力争新开工项目开工率和续建项目投资完成率达70%,民间投资比重达60%以上,生产性项目占实施项目总数50%以上;紧紧抓住数字经济发展的机遇,推进数字经济与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抢占数字经济发展制高点,确保数字经济发展走在全省前列。
在打造“科教创新城、健康宜居城、生态园林城”上持续发力。按照2020年、2025年、2035年三个时间节点,高标准高起点编制3个行动规划,配合推进《玉溪市城乡总体规划(2016—2035年)》修编,进一步优化城乡空间布局,提升城市风貌,激发城市魅力;积极做好征地拆迁和服务工作,实施一批破损道路修复工程,启动东风中路改扩建工程,力促玉溪科教创新城、高铁新城片区贯通南北、连接东西的骨干路网基本建成;巩固提升金水河、玉溪大河下段黑臭水体治理成效,完成玉带河、中心沟黑臭水体治理工程;全面完成中心城区“花城”景观建设项目;以综合服务、文化展示、商业服务为主攻方向,加快推进新天地商业广场、红星国际广场、临岸三千城等城市综合体及玉山城片区项目建设,启动老五街片区及高铁新城核心区开发建设,提升中心城区品质;持续推进城市管理执法体制改革,做好城市管理权限调整承接工作,推进实施中心城区智慧停车项目,增加城市停车位供给,探索特定路段特定时段停车模式,缓解停车难问题。
在激发乡村振兴活力上持续发力。打好“绿色食品牌”,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推广“龙头+基地”带农户模式,加快构建特色种养、精深加工、休闲体验的绿色产业体系,擦亮“花卉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名片,新增“云南名牌农产品”2个,新增销售收入过亿元农业“小巨人”1户、农业龙头企业2户、农民合作社1个、家庭农场2个;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加快推进大营街幸福小镇、汇溪文旅小镇规划建设,启动春和街道“春和景明·九龙呈祥”田园综合体建设;继续抓好集体土地清理整治和规范管理集体资产资源工作,探索“合作社+公司”模式,加快闲置土地盘活利用;加快推进66个“百千”工程项目建成竣工,推进村庄风貌整治和生态村庄创建,做好“增绿添色”“四旁”绿化,做到一村一景、一乡一品;实施社区(村)工作者薪酬制度改革,建设职业化、专业化社区(村)干部队伍,培养一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基层干部队伍,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保障。
在严管严治生态环境保护上持续发力。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引领,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增强生态保护意识,大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积极构建科学合理的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发展格局,构建人、城、山、水和谐共处的生态宜居文明城市。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守护好蓝天、碧水、净土,确保中心城区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9.2%以上,完成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和飞井水库水源地保护区区划修编任务,力争完成省级生态示范区创建,确保生态环境质量逐步改善,环境风险得到有效管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