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回顾改革开放以来云南文艺所取得的成就,我们看到,40年来,改革开放推动文艺事业步入繁荣发展的快车道,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重引领,始终坚持党对文艺工作的领导。改革开放之初,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正确领导了文艺界的拨乱反正和文联组织的恢复,文艺界迎来了繁荣发展的春天。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艺工作。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出席中国文联十大并发表重要讲话,深刻阐明了文艺事业在党和人民事业中的重要地位,深刻阐明了时代发展对文艺工作提出的要求。云南文艺界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实施重大历史题材和重大现实题材文艺创作工程,引导文艺工作者自觉把个人的艺术追求融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大业,潜心创作、倾情奉献,努力实现文艺创作由“高原”向“高峰”迈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建设民族文化强省注入了活力。
抓精品,文艺创作硕果累累。40年来,云南文艺从弱到强,13个文艺门类百花齐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云南文艺界始终坚持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牢牢把握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积极开展“讴歌新时代 共筑中国梦云南篇章”“百名作家写云南、百名画家画云南、百首歌曲唱云南”等主题创作实践活动,推出了大量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优秀作品。40年来,云南省上百位文艺家及作品获得了包括全国“五个一工程”奖、鲁迅文学奖等在内的多个国家级奖项,获奖数量在西部省(区)名列前茅,实现了云南文艺家和文艺作品在央视青歌赛、国家级摄影展等重大赛事中金奖“零”的突破。5人获鲁迅文学奖,101位作家获全国少数民族文学“骏马奖”;影视创作成绩斐然,电影《杨善洲》《诺玛的十七岁》《花腰新娘》等在全国产生积极影响,云南电影制片厂拍摄的《彝海结盟》获“五个一工程”奖,电视剧《木府风云》《锻刀》等数十部云南影视作品在全国热播;《火把节的火把》《云南美》等一批优秀歌曲享誉乐坛;1980年,云南舞蹈代表团在第一届全国舞蹈比赛中荣获13个奖项,成为全国获奖最多的省份,刀美兰的独舞《水》《金色的孔雀》展示了云南民族舞的独特魅力,舞剧《阿诗玛》参加全国首届舞剧比赛获8个单项一等奖,之后又先后荣获原文化部文华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云南映象》一举摘取第四届中国舞蹈“荷花奖”5项大奖,云南原生态舞蹈在全国刮起云南民族风;云南戏剧异彩纷呈,京剧《凤氏彝兰》、滇剧《水莽草》等作品在全国戏剧大赛中屡获大奖,云南戏剧界迄今为止有9人荣获戏剧最高奖“梅花奖”;云南重彩画在丁绍光等画家的努力倡导下,将东西方古典艺术与现代艺术融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云南画派”,云南版画创作异军突起,成为云南文艺的优势品牌,产生了许多在全省乃至全国有影响的作品,不少作品在全国美展中获大奖,一批美术、雕像作品被中国美术馆、国家博物馆、人民大会堂收藏;云南摄影、民族音乐、杂技以及地方民族戏曲等在全国产生了较大影响。
育人才,文艺队伍实力不断增强。40年来,云南文艺人才队伍数量不断增加,整体实力不断增强。积极组织文艺家开展“深入生活、扎根群众”主题创作实践活动和采风活动,选派优秀文艺家到基层挂职体验生活,多举措、全方位培训优秀文艺人才。夏天敏、范稳等一批作家在基层挂职期间创作了《好大一对羊》《水乳大地》等优秀作品,在中国文坛引起强烈反响。40年来,一批又一批优秀文艺家深入生活、扎根群众,在火热的生活实践和时代变迁中不断磨砺成长,涌现出了关肃霜、彭荆风、刀美兰、宗庸卓玛、杨丽萍等在全国具有较强影响力的文艺领军人物,培养了一大批“全国四个一批人才”“云岭文化名家”,形成了20世纪80年代的云南儿童文学“太阳鸟”作家群、90年代的“昭通作家群”,以及近年来新崛起的“云南青年诗人群”等文艺家群体。截至2018年12月,云南省共有各文艺门类国家级会员2225名、省级会员14896名,近十年分别增加了780名和5810名,初步构建了一支门类全、数量大、素质优良、梯次完整的文艺人才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