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文启事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把扶贫开发提到新的高度,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战略思想,是指导“十三五”期间脱贫攻坚的科学指南和基本遵循。为了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省委宣传部、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云南日报报业集团联合开展“学思想 促攻坚 迎盛会”——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征文活动,以扎实有效的脱贫攻坚举措和成绩向党的十九大献礼。

征文主题

通过联合组织开展征文活动,用理论指导工作实践、推动工作;广泛深入基层进行实地调研,系统总结脱贫攻坚有效举措、工作办法、经验教训,从实践上升到理论,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不断引向深入。

征文范围

各州(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全省“挂包帮”成员单位,各级党政机关领导干部,大专院校、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关心支持扶贫开发事业的社会各界人士。

征文时间
2017年9月至2017年12月。
征文要求

(一)文稿要求主题鲜明、结构严谨、语言精练、文风朴实、条理清晰,避免写成工作总结、计划,要有较强的思想性、针对性、指导性。


(二)各有关单位、部门和个人文稿根据征文主题自行命题撰写,字数以3000字左右为宜。来稿时须注明作者姓名、性别、年龄、工作单位以及职务职称。正文后写明联系电话、电子邮箱。


(三)请各有关单位和部门做好组稿的各项工作,约请领导机关干部、专家学者撰写文稿。

投稿方式

(一)所有应征稿件,统一发送至云南日报理论部(社会主义论坛编辑部),投稿邮箱:83414914@qq.com,联系人:苏宇箫,联系电话:0871—64195021,投稿截止时间:2017年12月31日,具体以收件时间为准,投稿请注明“‘学思想 促攻坚 迎盛会’——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征文”字样。


(二)应征稿件由云南日报理论部(社会主义论坛编辑部)根据质量精心选编,刊发于每周出版的《云南日报》理论版“调查研究”“理论纵横”以及2017年第10、11、12期、2018年第1、2期《社会主义论坛》月刊,所有经《云南日报》理论版和《社会主义论坛》月刊刊发的稿件以及未经刊发的优秀稿件,均由云南理论网进行网络及移动新媒体传播。

评奖选项

征文活动截稿后,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将安排省委宣传部、省扶贫办、云南日报报业集团联合组织有关方面的专家组成征文活动评审委员会,对征文进行评审,评出一等奖10名,二等奖20名,三等奖30名,优秀组织奖10名,进行表彰奖励。



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
云南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
2017年9月5日
来稿赏读
大力培养高素质专业化扶贫人才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党必须牢记,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并指出“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打赢脱贫攻坚战成为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和根本需要。

高校产业扶贫模式及路径选择研究

产业扶贫是扶贫中可持续性最强的扶贫模式,在整个扶贫机制中的作用十分重要。高校作为全国社会扶贫力量中最大的群体,全国有几千所高校参与了定点扶贫,承担着县、乡、村三级不同对象的扶贫任务。高校在定点扶贫时要把产业扶贫作为首要任务,充分发挥技术和人才资源优势,推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取得实效。

坚决打赢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战

云南贫困群众多、贫困程度深,脱贫攻坚任务艰巨,贯彻落实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的部署和要求,必须动员一切力量,坚决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确保到2020年,全省农村贫困群众如期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

巍山县“馨安工程”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是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举措,外出务工收入已成为农村群众可支配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云南省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着眼于服务外出务工群众,探索实施以关爱农村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为主要内容的“馨安工程”。

国土开发提高乌蒙片区精准扶贫可持续性

新十年片区扶贫开发工作的启动,标志着我国扶贫开发工作进入了深化和攻坚阶段。自2012年以来,国土资源部响应国家号召,积极参与乌蒙山片区的扶贫开发工作,并从政策和项目上给予了重点支持,投入大量资金对乌蒙山片区实施土地整治、地灾防治、地质调查、矿产勘查等项目,取得了明显成效,创造了一系列通过国土开发技术创新提高精准扶贫可持续性的模式和经验。

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在产业扶贫中的作用

云南省坚持以政策为引导,把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工作的主抓手,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发挥其在脱贫攻坚中的积极作用,使农民专业合作社成为产业扶贫过程中组织贫困群众、链接市场的重要主体;借助国家和省市扶贫政策的力量,合作社迎来重大发展机遇。

夯实党建基础 筑牢脱贫根基

云南省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是国务院重点扶持的贫困县和列入的滇西边境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工作县。自2015年8月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以来,巍山县以“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实现跨越发展”为目标,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牢固树立“发展产业是脱贫之本”理念,创新产业帮扶模式,以党建扶贫“双推进”为抓手,充分发挥党支部在产业帮扶中的组织保障和桥梁纽带作用,以“党支部+贫困户+X”的帮扶模式进行扶持。

开展好“自强诚信感恩”主题实践活动

在深入推进脱贫攻坚过程中,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把开展“自强、诚信、感恩”主题实践活动作为实现“两不愁、三保障”目标的重要抓手,结合边境民族地区的实际,通过开展四项行动、三项教育、四大宣传活动,开辟了脱贫攻坚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新载体,取得了潜移默化、润泽无声的良好效果,为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脱贫攻坚贵在真抓实干

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采取多种措施,全力攻坚,扶贫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笔者认为,在“啃硬骨头”的关键时期,为了实实在在地让贫困户增收致富,坚决打赢这场攻坚战,每一名党员干部都要以水滴石穿的韧劲,以言而有信、有诺必践的态度,真抓实干,精准扶贫。

抓好七项重点工作 促进苗寨脱贫攻坚

白竹村按照“党建带动扶贫、扶贫促党建、党建+扶贫促进民族团结”三推进的思路,发挥好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以党建加民族团结为着力点,找准脱贫突破口,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有效促进苗族村寨的扶贫攻坚工作。

习近平扶贫开发战略思想的科学内涵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高度,围绕扶贫开发工作多次发表重要讲话,提出一系列重大理论观点、战略决策、战略部署,系统阐明了新时代新阶段我国扶贫开发工作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形成了新时代扶贫开发战略思想,为深入推进扶贫开发工作、奋力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科学指南和根本遵循。

新时代中国特色扶贫开发的战略指引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扶贫开发工作多次发表重要讲话,提出一系列重大理论观点、战略决策、战略部署,形成了内涵丰富、思想深刻、体系完整的习近平新时代扶贫开发重要战略思想,为中国特色扶贫开发战略奠定了理论基础。

精准落实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要求

中共云南省委、省政府及省纪委以实际行动向中央决策部署看齐,采取一系列具体措施,层层传导责任压力,努力兑现向中央立下的脱贫攻坚军令状。省纪委驻省政府办公厅纪检组围绕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上级部署要求,坚决树牢“四个意识”,努力在抓落实上下功夫,以精准监督护航精准脱贫。

贫困山区教育现状与高校教育扶贫路径

让云南贫困山区的孩子们接受公平且有质量的教育,是高校参与精准扶贫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高校担负着人才培育和培养的重任,具有教育、学科、人才、科研等方面的优势。高校在开展“挂包帮”“转走访”和教育扶贫工作中,应充分利用自身教育优势和资源,为云南贫困山区的贫困县或乡镇提供智力支撑和人才支持,也为高校自身产学研和人才培养提供实践平台。

宁洱县医疗健康服务兜底扶贫

云南省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县辖6镇3乡、85个村委会,总人口19.5万人。其中有1个贫困镇、12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委会。2015年底有建档立卡贫困农户2558户、贫困人口9394人,其中,因病致贫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579人,占建档立卡总人口16.8%。这部分贫困人口的医疗健康服务如何兜得住底是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高举思想旗帜 决胜脱贫攻坚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这既是辩证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也是我们决胜脱贫攻坚、做好精准扶贫各项工作的前提。首先,顺利推进脱贫攻坚系统工程和各项子系统工程,有效解决构成系统的各个要素之任务,必须从国情、省情、县情、乡情、村情、户情的实际出发,从客观事物本身具有的规律出发,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健康扶贫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保障

按照党中央的决策,省委、省政府坚持把健康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一个主攻方向,采取超常规措施,广泛调集资源,全面实施健康扶贫工程,着力从根本上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为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实现跨越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杨柳镇五步齐走推进脱贫攻坚工作

杨柳镇是云南省宣威市12个精准脱贫乡镇之一,目前全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为1618户5778人,2017年计划脱贫640户2151人。由于地理位置偏僻,贫困面大程度深,大部分人口分散居住在基础设施薄弱的高山区、深山区,扶贫开发成本高,加之传统产业比重大、链条短,脱贫攻坚任务艰巨。近年来,杨柳镇根据扶贫开发面临的新形势新情况,不断创新扶贫开发方式,以发展旅游为引领,对症开处方补短板,有效推进脱贫攻坚工作。

努力开拓高校教育精准扶贫的路径

高校是边疆民族地区教育扶贫的主力军。边疆民族地区具有多民族聚集、文化差异大,贫困人口基数大、文化程度普遍偏低,贫困程度较深、教育扶贫困难大等特点。高校在教育扶贫工作中具有无可替代的人才、学科、教育、科技、信息等资源优势,是提升人力素质、消除贫困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主力军。

差别化支持政策促进民族地区精准脱贫

云南脱贫攻坚工作进入了“啃硬骨头”的关键期,如何聚焦重点难点,特别是针对滇西边境山区、乌蒙山区、迪庆藏区、石漠化地区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制定政策和引导资源向民族地区倾斜,根据区域和扶贫对象的贫困特征和致贫因素,突出针对性、操作性和实效性,实行差异化扶持措施,由“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转变,提高扶贫的精准性,是攻克硬骨头的关键所在。

提升主体素质 营造脱贫氛围

通过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结合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在脱贫攻坚中实施群众文明素质提升工程的探索和实践,笔者认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只有坚持物质脱贫与精神脱贫并重、扶贫与扶志扶智并举,切实解决群众依赖性强、素质不高、能力不足等问题,激发群众的内生动力,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才能真正实现脱真贫、真脱贫。

全面有序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工作

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云南省富源县在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中,按照务实、高效、干净的工作要求和统筹兼顾、突出重点、注重结合、整体推进、体现特色、争创一流的工作思路,统筹协调,精准指导,确保2018年6月全部实现贫困户1241户5492人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的目标。

推进“六精六准”产业扶贫模式

曲靖市委、市政府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把脱贫攻坚作为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共同推进,实施产业扶贫、易地搬迁、农村危房改造等脱贫举措。其中,“六精六准”的产业扶贫模式,可以说是产业扶贫的亮点。

在精准扶贫精准识别中践行群众路线

做好扶贫开发工作,坚决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必须站稳群众立场、树立群众观点、把握群众工作方法、集中群众智慧、体现群众意愿。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来抓,把群众路线贯穿精准扶贫工作始终,与贫困地区的干部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有力推动挂包点各项建设迈上新台阶,得到当地群众的认可和肯定。

找问题抓重点 补短板促攻坚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上说,从现在到二〇二〇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要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特别是要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

脱贫攻坚工作要让贫困群众满意

习近平总书记用“三个必须”强调脱贫要“实”。“群众满意”是脱贫攻坚工作的出发点和检验扶贫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准,更是坚决打赢脱贫攻坚这场输不起的硬仗的关键,一定要把“群众满意”这个理念贯彻落实到脱贫攻坚工作的方方面面。

实施易地搬迁 加快脱贫步伐

云南省昆明市东川区因民镇位于东川区北部,距区政府所在地106公里,有11个村52个村民小组和4个社区17个居民小组,全镇总人口5681户18730人。由于自然环境恶劣、生态脆弱、地质灾害频发导致因民镇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全镇面临出行难、就医难、就学难、饮水难、生存难、增收难、脱贫难等难题。

交通技能培训在扶贫工作中的优势

云南交通技师学院是云南省唯一的一所交通类技师学院。2013年,按照云南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安排,学院开始对口帮扶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2015年根据云南省统筹调整,转到景东彝族自治县开展“挂包帮”定点扶贫工作。学院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助力脱贫攻坚取得实效。

发挥乡镇脱贫攻坚前沿指挥作用

乡镇作为脱贫攻坚的前沿指挥所,要始终牢牢树立以产业发展带动贫困群众脱贫的思想,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的各项目标任务,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云南省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汤郎乡党委、政府在脱贫攻坚过程中,以时不我待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按照昆明市委“两进、两出、两对接、一提升”的总体思路,夯实党建基础,加强组织领导,压实工作责任,优化产业布局,脱贫攻坚工作已具备一定基础。

以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农民增收

近年来,全省各地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积极探索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农民增收的产业模式和利益联结机制,采取多种形式进行试点示范,取得可喜成效,为通过产业发展构建带动农民增收的利益连接联结机制提供了充分的实践依据。

“九动”促进转移就业脱贫

坚决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是习近平总书记在“7·26”重要讲话中,针对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的新要求。近年来,作为全国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的富源,认真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按照“抓培训、强素质、重转移、促增收”的思路,以“九动”推进技能扶贫和劳动力转移就业扶贫,有效推动贫困群众就业脱贫。

扣好精准脱贫第一粒“纽扣”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委、州政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从贫困人口多、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的实际出发,用近3个月的时间在全州范围开展了一次大规模的贫困对象动态管理工作,切实扣好精准脱贫第一粒“纽扣”。到9月5日,全州新纳入贫困人口6.03万人、脱贫返贫人口3.12万人、识别不精准剔除未脱贫人口2.25万人。

聚焦哈尼梯田 献策精准脱贫

哈尼梯田是红河南部各县最宝贵的资源、最明显的优势、最靓丽的名片,也是实现跨越发展的最大潜力。守护哈尼梯田良好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推动红河南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决胜脱贫攻坚,决战全面小康,实现区域均衡发展,增强红河州综合实力的关键所在。

精准脱贫 敢于“叫板”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吹响了扶贫攻坚冲锋号,研究破解深度贫困之策,对解决深度贫困问题作了明确指示,同时对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开展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工作全面部署,提出了明确要求。省委、省纪委以实际行动向中央决策部署看齐,采取一系列具体措施,深入传导责任压力,脱贫攻坚军令如山、干要精准、迎难而上、拔出“穷根”。省纪委驻省政府办公厅纪检组围绕精准监督、严格执纪、铁面问责,深入研究、深化调研、强化检查,狠抓相关工作落实。

编辑:蒋敏 苏宇箫 设计:陈洪涛 技术:许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