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探索】推进高校廉洁教育体系建设
2019-01-03 09:59:41   来源:云南日报
分享至:

抓典型、树正风,形成广大师生“择廉而行”的廉洁生态环境

作者:李毅 赵红丹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9月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要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在加强品德修养上下功夫,在增长知识见识上下功夫,在培养奋斗精神上下功夫,在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其中,对于加强品德修养,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了要教育引导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踏踏实实修好品德,成为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人。高校廉洁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是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的必然要求。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强化不敢腐的震慑,扎牢不能腐的笼子,增强不想腐的自觉。构建并不断完善高校廉洁教育体系,需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在廉洁教育工作实践中贯彻教育为重、预防为主的要求。

增强文化自信,开展以培养大学生廉洁素养为核心内容的道德教育。一是在课堂教学中强化廉洁意识。廉洁教育,宏观上包括观念、情感、意志和行为的教育,微观上就是培养以诚信、自律、奉献、公平、正义为核心内容的廉洁素养。廉洁教育的关键就是培养学生廉洁素养,而建立廉洁观念、强化廉洁意识则是在课堂开展廉洁教育的首要任务。可以通过观看贪腐人员忏悔视频资料、分析国内外反腐案例、开展专题讲座等,丰富廉洁教育教学内容。遵循学生思维发展特点,调动师生积极性,把廉洁教育分解到各门课堂教学中,发挥各学科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形成教育协同效应。二是在校园活动中开展传统廉洁文化宣传教育。廉洁道德教育是立足青年成长成才,培养廉洁秉性的重要育人之举。可以通过建立“廉洁教育基地”“廉政大讲堂”、 讲述“廉洁故事”、学习“廉洁历史人物”、举行“廉洁文化周”等活动,把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廉洁文化同当代大学生道德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形成科学的廉洁价值认知,增强廉洁政治认同,树立拒腐防变、自我约束的信念。

培养廉洁法治素养,筑起拒腐防变高墙。法律具有刚性的特征,对“微腐败”的滋生具有威慑力,培养大学生廉洁法治素养是廉洁教育不可或缺的要素。一方面,要强化法律法规知识的学习教育,使廉洁法治素养内化于心。通过开展主题党日、“三会一课”等党组织活动,引领青年学生学习法律法规知识;利用法律讲座、廉洁主题展览等活动,普及公民道德行为规范。另一方面,要强化严格遵纪守法的行为,使廉洁法治素养外化于行。对于高校存在的考试作弊、学生干部选举拉票、评奖评优弄虚作假、论文抄袭等现象进行严厉打击,抓典型、树正风,形成广大师生“择廉而行”的廉洁生态环境。

发挥“线上线下”连锁效应,营造校园廉洁文化氛围。推进高校廉洁校园文化氛围的形成,是集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技术、生活于一体的系统工程,需要因势利导,在发挥传统媒体影响力、公信力优势的同时,充分发挥新媒体发散性广、渗透性强的作用。既要通过开展知识竞赛、主题征文、演讲比赛等活动,充分发挥校园活动实践体验作用;也要通过微信、微博、校园贴吧以及课程格子等学生群体喜欢使用的新媒体平台,设立话题讨论、热点关注、先锋人物等板块,推进廉洁文化建设。实现“线上线下”联合互动,密集铺开廉洁文化信息网。

建立和完善监督评价机制,有效推进高校廉洁教育。科学地进行监督评价,是确保高校廉洁教育有效推进的重要基础和保障。因此,要建立监督全覆盖、评价好运用、结果可追踪的科学的监督评价机制。一是实现有效监督。要实现对高校廉洁教育的有效监督,关键在于明确监督领导机制、划分职责范围,实现监督环节层层递进。形成党委总管、纪委协调、教育教学部门实施和管理部门具体执行的监督链条,建立逐级明确、层层梳理、上下衔接、环环相扣的监督工作落实机制。制定清晰的监督程序,使监督力量渗透育人的每一个环节,为高校廉洁教育营造良好环境。二是实施科学评价。高校师生是廉洁教育评价的不同主体,要分别针对老师、学生建立不同的考评机制,形成可量化、可观测的评价数据,并将数据分别纳入教职工岗位与绩效考评、学生核心素养与思想政治表现考评,实行廉洁教育主体与考评“利益挂钩”。三是实行持续追踪。通过考评结果与主体反馈,反溯廉洁教育成效,设置体系修正机制。推广廉洁教育典型,促进廉洁教育聚力合拍、稳定持续。

(作者1系云南民族大学纪委书记,作者2系云南民族大学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  从永刚  郭笑笙

责任编辑: 王大林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