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云南理论网频道
【文史哲·滇云掌故】南菁学校轶事(下)
2018-12-07 11:09:51   来源:云南日报
分享至:

南菁学校“敬业院”

南菁学校礼堂“志公堂”

作者:段之栋 文/图

南菁学校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对教师择优延聘,所聘教师多为西南联大的优秀毕业生和研究生,还聘请了一批教授学者、社会名流到学校兼课,如王士魁(数学家、天文学家)、康白情(诗人)、葛秉曙(后改名王士菁,鲁迅研究专家,曾任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北京鲁迅博物馆馆长,新中国成立前即撰写出版了我国第一部全面记述鲁迅生平的《鲁迅传》)、韩德馨(中国工程院院士)、赵瑞蕻(翻译家,后来成为南京大学的名教授、德国莱比锡大学的客座教授,译有《红与黑》和《梅里美短篇小说选集》等)。这些名师在校认真地“传道、授业、解惑”,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成果,吸引了更多的家长把子女送进南菁学校就读。

南菁学校一向有良好的学风,历届毕业生的升学率在昆明市名列前茅。1942年该校有4名高中毕业生考取云南省公费留美预备班,当时社会上就有重庆有“南开”、昆明有“南菁”,“二南”是“南方之强”的赞誉。重庆的“南开”,指的是早就享誉全国、抗战期间从天津西迁重庆的南开中学,而昆明“南菁”只是一所诞生于抗日烽火中,地处边陲的学校,它能与历史悠久的名校并称,足见其办学成绩斐然。

南菁学校不仅学习风气浓厚,学生的体育文化生活也丰富多彩。当时,学校曾请著名学者熊庆来、朱自清、潘光旦等来校演讲,请小提琴“圣手”马思聪来校演奏,使学生的思想、视野更加开阔。学校十分重视学生的体育锻炼,经常开展各种田径运动和球类比赛。学校的女子排球队“水贞队”颇有名气,是当年驰骋昆明球坛的常胜军,龙云的女儿龙国璧就是其中的队员。此外,学校还倡导戏剧(话剧)和歌咏活动。该校师生演出的话剧《北地狼烟》,曾在社会上公演,上座率很高,轰动一时。同时,在校园里演出的名剧《放下你的鞭子》《雷雨》《草木皆兵》《家》等,也受到好评。通过这些活动,南菁学校成长起不少戏剧人才,如钟耀群、钟耀美姊妹,后来成为昆明军区国防话剧团的主要演员。学校每学期还组织学生旅行、郊游,举办节日联欢会等多种有益活动,以增进师生的身心健康。

南菁学校倡导书本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不主张闭门读书。为了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社会知识,还联系车辆送学生到马街、海口参观工厂,到法院旁听一些重大案件的审判。当时昆明爆发的学生爱国运动,该校的师生都积极参加,如1945年的“一二·一”运动,南菁学校的地理教师于再就是“四烈士”之一。在1948年“七一五”昆明学生“反美扶日”爱国运动中,云南大学和南菁学校被誉为“民主堡垒”。

在南菁学校的历任校长中,以第三任校长张邦珍(1906~1997)任职时间最长,办学成绩显著,深受师生员工的尊敬。张邦珍是位新女性,出身名门,早年就读于北平女子师范大学,与许广平是同学。1929年,张邦珍考入巴黎大学,在法求学7年。留法期间,张邦珍与蔡畅曾有同室之缘。学成回国后,张邦珍应聘担任南菁学校校长,一干就是9年。她中等偏高的个子、短发,时常戴一副金丝眼镜,穿一身笔挺的西式套裙,着一双一尘不染的黑皮鞋,走起路来腰板挺直,面孔严肃认真。张邦珍终身未婚,平日吃住都在学校,一心扑在工作上。擅长书法,学校大门“南菁学校”、礼堂“志公堂”以及旗杆基座“百年树人”的遒劲大字,都出自她的手笔。张邦珍治校有方,从严治校,虽然关爱学生如同慈母,但如果有谁违反校规,决不容忍,即便是当时云南省政府主席龙云的儿女,她照样敢管敢处罚。

南菁学校办学20年间,培养了大批人才。新中国成立后,南菁学校的历届毕业生中,有许多成为各行各业的专家,比较著名的有中科院院士庄育智、严陆光;“两弹一星”专家黄敞;清华、北大等名牌高校的教授陆祖荫、刘自强、黄敦、孔令智、顾桂菁、王汝丰、王爱莲、赵履宽等;气象专家章淹、中国社科院美国问题研究员严四光、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严武光、著名女作家宗璞(冯钟璞);翻译家、丹麦国旗骑士勋章获得者林桦(曾翻译《安徒生童话故事全集》新译本);著名画家刘自鸣、著名花灯表演艺术家袁留安,等等。此外,该校的学生中,还有一些参加革命斗争,后来成长为各级领导干部。

1951年3月,遵照云南省文教厅的决定,南菁学校停办,师生分别并入昆明第一中学、昆明女子中等学校,学校原址随后改办云南民族学院(今云南民族大学莲花校区)。

(作者单位:云南文艺职业学院)

责任编辑  耿嘉  郭笑笙

 

责任编辑: 王大林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