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云南理论网频道
【巨变彩云南】民营经济:在沃土中与时代同行
2018-11-26 10:58:25   来源:云南日报
分享至:

云南日报记者 杨抒燕 李莎

青年路,纵贯昆明市区南北,直通昆明人观赏樱花的最爱之地——圆通山。

在今天喜欢网购“剁手”的年轻人眼中,它只是昆明市内极为普通的一条街道。然而改革开放初期,这里曾是留着长发、穿着喇叭裤、戴着墨镜的年轻人最想逛的“地摊街”。从广东、香港等地来的“时髦货”让年轻人“开了眼”,也让“练摊”的个体户鼓起了钱包,成为先富起来的一批人。

今天,青年路已不再是地标,但正是当年的那些“小人物”,从时代“弄潮儿”,成长为云南民营企业的当家人、民营经济的带头人,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前浪推后浪,激起涛声阵阵。

1978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暖云岭大地,个体户的梦想在“万物生长”的时代沃土中发芽;40年后,树木成林,云南民营经济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稳增长、促创新、增就业、助脱贫,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唱响一曲“春天的故事”。

从无到有

“摸着石头过河”汇涓成流

2018年10月24日,由中央统战部、全国工商联共同推荐的“改革开放40年百名杰出民营企业家”名单发布。名单中唯一上榜的云南民营企业家——云南祥丰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宗祥满是感怀:创业至今刚好30年,能有今天,要感谢改革开放,感谢国家的好政策。

自幼家境贫寒,杨宗祥13岁就辍学回家挣工分。1988年,他用辛苦赚来的钱创办了“昆明安宁复合肥原料厂”,开启了创业生涯。2010年,时年59岁的他“二次创业”金麦公司,在工地一住就是两年。2017年,云南祥丰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0亿元,上缴税金2.25亿元。

“我们第一张生产许可证来之不易,因为之前没有先例,从政府到企业都是摸着石头过河。”回忆起“螳丰化肥”顺利通过国家相关部门的考核和评估,获得生产许可证的往事,杨宗祥感慨颇深。

“改革开放以来,我省民营经济发展经历了有限发展、鼓励发展、快速发展时期。”省工商联副主席夏云东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个体工商业伴随商品经济的活跃恢复发展,禁区逐渐被打破,个体工商户的法律地位得到明确。

春江水暖鸭先知。1979年,俊发集团董事长李俊的母亲石宝凤辞掉国企的铁饭碗,只身“下海”创办金马家具厂,拿到了云南第一份私营企业的营业执照。1983年,石宝凤成立了昆明市晶晶床垫家具制造有限责任公司。今天,在此根基上发展壮大的俊发集团已坐上了云南民营经济100强的“头把交椅”。

作为“南巡讲话”后云南首批下海创办实业的先行者,昆明诺仕达集团创始人任怀灿,以5万元、7个人起家,在1992年创办了诺仕达企业。从最初的零售业起步,如今诺仕达集团已是一个拥有40余家全资子公司,涉足翡翠珠宝、茶业、旅游、餐饮、娱乐、房地产、酒店、园林等8大产业的集团公司。

汇涓成流,跬步致远。1982年,我省非公有制工业产值仅占1%,1987年占比也不到5%,且基本上局限于以有色金属为主的原材料工业、磷化为主的化工业领域的采选、初加工。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之后,云南民营企业开始蓬勃发展。

1997年,全省个体工商户为63万户,私营企业7095户,非公经济占GDP的比重仅为7.8%。今天,全省民营经济户数已达263万户,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全省GDP的比重已近50%。

从弱到强

营商环境优化迎来“又一春”

临沧,中国最大的澳洲坚果种植基地。

不久前在这里举行的国际澳洲坚果大会上,云南云澳达坚果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榆秀用一口流利的英文,向世界展现云南坚果产业的风采。

“云南坚果种植面积已经是世界第一,在云南打造‘绿色食品牌’的配套政策引领下,云南坚果产业未来前景可期,作为其中的企业,我们一定能取得更大发展。”30年来的持续努力,终促成国际澳洲坚果大会委员会秘书处落户临沧,把云南坚果产业带到了世界舞台中央的陈榆秀信心满满地说。

民企的“长大”离不开政策的“浇灌”,民营经济的繁荣要有营商环境的“养分”。从2003年开始,我省每3年召开一次高规格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大会,出台系列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随着2012年启动的“民企入滇”工程,2014年实施的“两个十万”微型企业培育和商事制度改革,大批省外知名民营企业到云南投资兴业。2015年,全省新增私营企业实现翻番,增速全国第一。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我省《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双十条”等一系列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政策措施的相继出台,以及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应声落地,云南民营经济的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发展之路越走越宽,进入了从弱到强的高速发展阶段。

围绕“名企、名品、名家”培育,我省实施成长型中小企业培育工程、“民营小巨人”培育工程、微型企业培育工程,加大对领军企业、骨干企业的政策支持力度和精准度,集中各类资源打造“名企”,鼓励和支持民企增强核心竞争能力,示范带动,树立标杆,带动民营经济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冬日的暖阳下,苗乡三七石林马鞍山基地400多亩三七摇曳生辉,在这个收获的季节,来自海内外的客商组团考察云南三七种植领域的科技创新。刚刚在北京与片仔癀、同仁堂等多家药企签下订单的苗乡三七董事长余育启说道:“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让民企吃下了‘定心丸’,我们发展的动力更足、信心更强了。”

水击中流扬帆进,乘风破浪正当时。今天,云南民营经济已成为我省拉动投资增长的主要动力、创业就业的主力军、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促进对外贸易的主要力量、繁荣市场的主体力量。东风已至,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中,云南民营经济将继续演绎“春天的故事”。

责任编辑: 王大林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