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基层推动富百姓
2018-11-26 10:55:43   来源:云南日报
分享至:

戌街小集镇村级活动阵地党员志愿服务队奔赴一线

云南日报记者 饶勇 通讯员 代琼芬 刘晓文 文/图

一个支部一盏灯,一名党员一面旗。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牟定县采取“党建+”“一核多元”的发展模式,以“强基层”推动“富百姓”,展示了新时期精准扶贫的鲜活样本。3年来,全县共有2475户9118人实现了“两不愁三保障”。

产业在哪里 党支部就建在哪里

走进共和镇牟尼村的花卉大棚,一墒墒枝繁叶茂的菊花令人目不暇接。不远处的大棚里,游人们正快乐地挑选着自己喜欢的康乃馨、非洲菊、玫瑰、蓬莱松……

“村里把支部建在花卉产业上,让党员聚在产业上,使群众富在产业上,走出了一条支部引领产业发展的路子。”望着眼前的热闹场景,村党总支书记习兰芳脸上乐开了花。

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牟尼村党总支积极探索“支部+合作社+产业+农户”模式,成立茂缘种植养殖联合党支部,党支部10名党员带头示范种植鲜切花80亩,引领全村种植鲜切花1240亩,实现农民年人均增收5000元以上,鲜切花成为该村的主导产业,有力助推了群众脱贫致富。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农村富不富,关键在支部。牟定县充分发挥党组织的引领作用,利用农村土地广、劳动力富余的优势,整合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等资源,促进基层党组织助农增收平台升级,在全县探索“支部+经济体”“支部+产业链”等“党建+”和“一核多元”的发展模式,全县成立18个脱贫攻坚产业发展党支部、26个扶贫产业协会党支部,吸收贫困户会员3423户发展种植养殖业,切实把组织优势转化为扶贫优势,把党建活力转化为攻坚实力。

牟定太极食品有限公司通过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农户+产业”发展模式,引领群众种植粉杆青菜12000亩,带动农民增收1000多万元。

在安乐乡,瑞元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党支部动员299户贫困户加入合作社,去年户均分红2637元,农民同时还可到合作社打工,收入进一步增加。

据统计,通过“党建+”发展模式,牟定县去年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337个,发展农产品原料基地9个,3399名农村贫困劳动力全部实现就业,有效增强了农村经济发展活力。

困境在哪里 人才就跟进到哪里

戌街乡碗厂村委会的金之扬,高中毕业后回村一干就是20多年,当上了党总支书记,如今成了全村群众脱贫致富路上的领路人。

“当家人缺乏进取精神,缺乏带领大家走出困境的勇气和胆识,是碗厂村长期贫困的根源。”咬住贫困问题的症结,金之扬在2008年牵头创办了集种植蔬菜400亩、年出栏仔猪1000头的牟定海源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两年后,又成立了海源合作社党支部,大力推行“支部+合作社+产业”党建模式,将经营活动从种植业扩展到特色作物莱菔子油深加工,带领群众发展产业。

如今,全村4000多亩土地就有2500亩用于规模发展经济林果和高原特色蔬菜产业。10年时间,碗厂村人均纯收入从1681元增加到8000多元,金书记也成为了村民特别信赖的致富带头人。

农村要发展,群众要致富,关键看支部。以金之扬为榜样,牟定县通过抓实“领头雁”工程,遴选84位优秀党员到各总支任“第一书记”,将组织放心、群众满意、“双带”能力强的人才选入村“两委”班子,让困难群众有了“主心骨”,实现了“好人治村、能人强村”。

在安乐乡,小屯村党总支书记起发雄带领全村发展冬桃种植2800亩,农民用土地入股,不但有分红,还可到桃林打工,改变了过去“种一山坡、收一土锅”的困境。

在临沧打工的流动党员王宏清辞去工作,回到家乡戌街乡地什么村,组建合作社带领群众发展肉牛养殖,带动群众种植玉米青储饲料1200亩,户均增收2700元以上……

不止如此,牟定县还专门选派120名专业技术人才到脱贫攻坚一线服务,成立132个讲习所,按照“六有”标准建成6个农村党员实训基地,选优训强贫困乡、村两级党组织书记,组织脱贫攻坚专题培训36期16000多人次;全县发放“基层党员创业致富贷款”4000余万元,支持党员创办经济合作组织,把1000名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300名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200名党员致富能手培养成产业带头人;大力开展“比学赶超”,全县涌现出92户“党员脱贫先锋户”、267户“一亮五带示范户”、2475户“脱贫光荣”户和8个脱贫攻坚“红旗村”、34个脱贫攻坚“红旗自然村”。

此外,通过实行“五包五定”网络化管理,县级领导“挂包”7个乡镇和所有行政村、89家县级部门领导班子“细包”全部村民小组、全县3127名机关干部“直包”到户;不断加强对280名驻村扶贫工作队员、84名第一书记和41名大学生村官的管理,2016年以来在脱贫攻坚第一线提拔使用干部85人,选拔4名优秀村党总支书记、主任进入乡镇党委班子。

扶贫在哪里 党旗就飘扬在哪里

“今年,村民再也不用为8000余亩红梨销路发愁了。村里建了冷库,大家把梨子放在冷库储藏,错季销售,还能卖个好价钱。”凤屯镇飒马场村党总支书记晏国彪乐呵呵地说。

针对飒马场村一度面临红梨量大难销的问题,镇、村两级向上争取项目资金,建成村级水果保鲜冷库4900立方米,储藏量达5000吨以上,有效解决了保存和错季销售难题,保证了群众收益最大化。同时,通过采取“党总支+村集体+合作社+基地+农户”经营模式,带动全镇5个村委会、31个村民小组、602户农户种植云南红梨10000余亩,向标准化、规模化方向发展。

“销路是梨农最为担心的问题,建了保鲜冷库后,梨农的后顾之忧就解决了,村集体经济也增收了5万元。”晏国彪说,村里有钱办事,党组织的腰杆也挺直了。

为让基层党组织“有钱办事”“有阵地议事”,牟定县采取“村户抱团”“盘活资产”“产业拉动”“能人引领”等集体经济发展模式,组织实施21个省级集体经济试点县项目和3个农村综合改革“四位一体”项目,通过强村带弱村、结对帮扶共建、异地培育联建等方式,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特色蔬菜、林果、食用菌等集体产业。

截至去年底,全县89个村(社区)集体经济收入年均超过2万元;通过积极探索“互联网+党建+电商+扶贫”工作模式,建成综合服务平台站点117个,实现全县7乡镇、89个村(社区)全覆盖;全县89个村(社区)实现统一集中办公“一站式”服务,所有村民小组活动场所全覆盖。

责任编辑: 王大林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