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云南理论网频道
【理论纵横】全面展示中国形象 不断提升中国影响力
2018-11-26 10:53:13   来源:云南日报
分享至:

为中国和平发展贡献更多智慧,在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经验、塑造中国形象方面作出更大努力

作者:陈利君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发表的重要讲话,站在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对新形势下做好党的宣传思想工作作出重大战略部署。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总揽全局、内涵丰富、思想精深,是指导新时代宣传思想工作的纲领性文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讲话,对于深刻认识我国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的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深刻把握我国新时代宣传思想工作的一系列根本性、全局性、战略性问题,深刻认识新形势下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的历史使命和任务,以及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在重要讲话中特别强调,做好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必须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其中,展形象“就是要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向世界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云南是中国沿边开放的前沿,在对外传播方面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各研究机构、高校党校及相关部门、企业必须深入学习和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中国和平发展贡献更多智慧,在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经验、塑造中国形象方面作出更大努力。

展形象需要高举旗帜

旗帜是方向,举旗帜是宣传思想工作五大使命任务之首。中国共产党一直鲜明地打出自己的旗帜,高举自己的旗帜,使中国实现了站起来、富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在新时代,做好对外传播、展示中国形象,必须高举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高举旗帜是各项工作的基础和关键,是形成强大凝聚力和影响力的关键,也是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和国家利益的需要。因此,我们无论是做科研工作,还是对外传播中国声音,都必须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壮大正能量,鼓士气、聚民心,为我国改革开放奠定良好的舆论基础。面对复杂的国际环境、激烈的国际竞争、多元的价值理念,每个人都必须分清是非,必须清醒认识我们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 自觉扛起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政治责任,充分运用各种传播手段和方法,主动发声、正面引导、回应关切,牢牢掌握舆论与话语主导权,自觉肩负起自己应承担的责任、使命和任务。

展形象需要正确的方法

当今世界是思想文化相互激荡、多元价值观相互碰撞的世界,一个国家要在这样的世界里展形象,必须创新对外传播方法,才能勇立潮头,提升影响力。必须创新理念、创新方法、创新传播手段、创新话语方式,加强沟通交流,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我们既要埋头苦干,又要抬头看路,积极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主动回应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既要讲道理,凝聚正能量,也要敢于和善于对歪曲、错误的传播和言论开展国际舆论斗争,以澄清谬误,凝聚共识。既要传播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也要传播当今中国优秀的文化;既要展示中国经济发展方面取得的成绩,也要展示中国社会发展方面取得的进步;既要展示中国特色,更要阐明其具有的世界意义;既要善于从宏观上进行全面综合性阐释,又要入情入理讲具体典型的故事;既要善于运用中国媒体发声,守好网络舆论阵地,也要入乡随俗善于利用国外媒体表达,增强国际影响力;既要影响一般群众,又要影响主流人群特别是社会精英;既要利用传统媒体发声,更要适应信息化条件下国际舆论传播的新特点、新形式,重视新兴媒体与主流媒体融合;既要引导周边舆论,也要疏导国内民意。

展形象需要合格的国际传播人才

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让世界更好了解中国,不仅是做好国际传播工作的需要,更是提升我国软实力的需要。要宣传好我国的发展理念、发展成就、发展道路、发展模式,提升我国软实力;要有效表达我国的立场观点,掌握国际话语权,赢得舆论主动权,实现国家利益、价值诉求和目标追求;要改变“西强我弱”的舆论格局,开展好国际舆论斗争,维护我国国家安全和意识形态安全;要在日益激烈的国际舆论场上不断增强中国声音的传播力,提升我国舆论的辐射力、渗透力、影响力;要构建现代传播体系,打造国际一流媒体,增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形成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和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际传播能力,这些都需要强大的人才队伍支撑。可以说,高水平的国际传播人才,决定着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成效。由于我国的国际传播人才培养相对滞后,加强国际传播人才培养已成为当前我国提高国际传播能力的紧迫任务。为此,要大力培养一批政治立场坚定、专业技能精湛、具备国际视野、了解国情世情、外语水平较高、熟悉国际规则与惯例的国际化传播专业人才,全面提升我国国际传播人员的素质和能力。要不断改革创新,调整新闻专业培养方案、师资结构、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积极探索培养国际化传播人才的新方式和新途径,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大批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能打胜仗的对外传播人才,增强其创新实践能力。

展形象需要建立起自身的话语体系

一个世界大国,需要在思想、理念、政策及行动上影响世界。而要影响世界,就必须有自己的话语体系。当今世界是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世界,我国要在激烈的国际传播竞争中搞好对外传播、展示良好形象,需要不断推动外宣业务、流程、格局的创新,建立自身的话语权,这样才能让中国声音传得更远。我们不仅要积极搭建国际传播平台,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媒体,而且要了解国际资源、国际环境、受众心理、话语规则和接受习惯等,善于运用外国受众熟悉的思维、语言、习惯传播,特别是运用国际视角来传播中国,以引起关注、引发共鸣、引人传送,不断提高说服力、竞争力和影响力。要加强对国际传播前沿知识、技术与方法的学习运用,构建适应国际趋势的现代传播体系。要深入研究当前国际舆论形势与舆论特点,探索建立一套既符合国际惯例、适应现代文明社会又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传播话语体系。要充分认识和把握国际传播规律与传播技巧,采取国际社会认可的方式宣讲中国故事,发出中国声音,做到有的放矢,为我国在国际舞台上争夺话语权。要打破部门界限,形成外宣合力,打造一支涵盖各部门的外宣队伍。要积极挖掘典型案例,用生动活泼的形式介绍中国的成功经验和实践案例,多一些娓娓道来的故事,少一些高高在上的说教。在阐释中国的内外政策时,善于用通俗化、大众化、形象化、国际化的手段展示形象,把中国的义利观、内外政策等阐释到位。要主动传播、主动回应,全方位展现中国和平、友好、负责任大国的形象,不断增强话语权和传播能力。

展形象需要兴文化和推动文化走出去

展形象需要展现中华文化深厚的底蕴,让世界全面了解中国。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国人民的精神支撑,也是世界文明的一大瑰宝。在国家的综合实力中,文化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而且,文化决定着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和经济发展的高度。因此,展形象必须兴文化,把文化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构筑起与我国经济实力相匹配的文化软实力,以改变我国文化建设领域存在的重数量、轻质量的问题。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发展先进文化,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推动文化高质量发展,建设文化强国。要进一步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提高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覆盖面和适用性。

与此同时,要积极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中国源远流长的历史不乏精彩的故事,改革开放40年也同样有许多成功的典型。在众多故事中,中国政府治国理政的故事、中国追求合作共赢的故事、中国人民奋发图强的故事、中国社会和人民安居乐业的故事等,都需要精彩地讲述,都需要真实、立体、全面展现。一是要精选内容。重视题材选择,积极提炼中华优秀文化的精髓,选择一些内容佳、可借鉴、能互动、易共鸣的优秀文化进行推介和交流。二是要善于表达。创新制作方法,善于将当代中国的发展进步、当代中国人的精彩生活,通过轻松、活泼的节目来展现,让受众在潜移默化中了解中国、认同中国,并让中华文化造福世界。要充分了解目标受众情况,善于借鉴成功传播经验讲好中国故事,让世界更好地了解真实的中国。三是要善于运作。在充分发挥政府作用的同时,积极调动社会力量参与传播。加强文化交流项目的针对性,共同举办相关文化活动,高标准地把中国发展理念、发展观点、文艺精品传播出去。

展形象需要批驳国际舆论中的错误思潮

随着中国与世界联系日益紧密以及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一方面世界越来越希望听到中国故事和中国声音,另一方面一些国家不断散布“中国威胁论”等错误言论。面对西方一些国家妄图“妖魔化”中国形象的态势,我们必须积极应对,讲好中国发展理念、道德规范、价值追求和实践活动,把中国的担当、负责任形象全面展现给世界。一是加强研究,做好负面舆情应对预案,减少仓促应对。对一些国家出现的“对华焦虑症”,要着眼长远,冷静思考,科学决策,积极化解。二是建立更大朋友圈,用国际话语、国际友人、国际媒体发声,打破西方话语壁垒。三是积极反驳,阐明真相,消除误会,展现负责任大国形象。四是增强自信。中国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致力于与各国发展友好合作关系,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我们必须继续坚定不移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走下去。我们可以反思不足,但不能妄自菲薄,要增强自信,敢于斗争。五是加强沟通。对于西方的误解及不负责任的一些言论,要加强沟通协调,争取理解,纠正错误,共同解决相关问题。

(作者系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

责任编辑  耿嘉  从永刚

责任编辑: 王大林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