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云南理论网频道
【巨变彩云南】绽放民族文化魅力
2018-11-14 10:01:50   来源:云南日报
分享至:

10月11日晚,杨丽萍新作现代舞剧《春之祭》在昆明举行全球首演,满场观众以经久不息的掌声表达着对这部“云南制造”作品的由衷喜爱。《春之祭》首演之后,当月赴上海国际艺术节成功演出,并在伦敦、爱丁堡、墨尔本等城市展开国际巡演。云南舞蹈魅力在世界舞台再次绽放异彩。

以舞蹈艺术家杨丽萍及其团队为代表,越来越多的云南文艺作品走出中国,走向世界,充满自信地用中国文化与世界对话,让世界聆听“云南的响声”。

繁荣的云南文化大步“走出去”,得益于我省多年来坚持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以及对新型文化业态的大力培育。

公共文化服务惠民利民

今年5月,由原云南省文化厅与上海创图科技公司联手打造的“互联网+文化”服务云平台“文化云南云”正式上线。截至11月2日,该平台共整合省级及全省16个州市文化馆、博物馆等场馆共计1120所,采集和发布信息12000余条,平台注册用户数9.6万余人,推广覆盖人群98万人次,同时进一步加强线上线下互动,用优质资源吸引群众广泛参与。

在万物互联的当下,“文化云南云”是我省利用“互联网+文化”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的一次成功尝试。公共文化服务由政府“端菜”转为由老百姓“点菜”,真正了解百姓需求,为群众送上满意的文化大餐。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对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作出了一系列重要部署。党的十九大进一步提出,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

长期以来,边疆、民族、山区、贫困的省情,为我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推进与覆盖带来制约。如何破解难题,增强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归属感和幸福感,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并不断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力度,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全省城乡文化基础设施网络建设明显改善,服务效能和水平不断提高。

在多项政策支持下,全省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文化馆(站)等公共空间场地和基本服务项目全部向社会公众免费;各地充分整合“美丽乡村”建设、财政一事一议奖补、扶贫开发等资源,城乡基层文化设施得到极大改善。与此同时,围绕标准化、数字化、社会化、均等化、多元化和制度化6个标准,基本建立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将精神食粮源源不断地输送到每一个角落。

群众文化活动百花齐放

今年10月,全国广场舞北京集中展演活动在京举行,普洱市西盟佤族自治县司岗里广场舞队代表云南出演,浓郁的本土特色掀起“最炫民族风”,观众们纷纷争相合影留念。

近年来,我省文艺创作生产持续繁荣发展,扎根基层、立足本土,创作、演出了一大批优秀艺术作品,在全国性重要艺术活动和项目中参与性、入选率均居全国前列。

成功举办“喜庆十九大·筑梦彩云南”云南省第十四届新剧目展演,组织开展“百团千队”巡演活动,以实际行动向乌兰牧骑“红色文艺轻骑兵”学习。庆祝香港回归20周年花鸟画作品展、庆祝建军90周年花鸟书画展、省美术馆在国家画院举办“新中国美术家系列——云南省作品展”等活动密集展开。

宣威市花灯剧非遗保护传承和展演中心创排的《千里送鹅毛》、开远市文化馆创排的花灯小戏《回家》、楚雄彝族自治州民族艺术剧院创排的小彝剧《喝三秒》赴京参加中宣部、文化部举办的全国基层院团戏曲会演。丽江市的《东巴吉日经》、玉溪市的《棕扇舞》等作品入选第二届全国少数民族优秀舞蹈作品展演,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的《山之子》入围第十一届中国舞蹈“荷花奖”民族民间舞终评,我省17个项目获得2017年国家艺术基金1338万元资助。

组织实施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边疆万里数字文化长廊建设、数字图书馆(文化馆)推广等惠民工程,打造了“大家乐”文化广场活动、“建设者之歌”——云南省农民工文化节、群众文化活动“彩云奖”、“文化大篷车·千乡万里行”送戏下乡等群众文化活动品牌,送戏下乡惠民演出达万余场。

众多优秀文艺作品的涌现,给大众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贴近基层、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文化产品与演绎方式,极大地丰富了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多彩云南演绎打动世界

“自改革开放以来,云南杂技一直在探索传统与现代、民族文化与国际潮流融合的道路。早在1986年,云南省杂技团就到墨西哥进行商演,走向世界舞台,我们有底气也有勇气。”云南省杂技团原团长龙强说。

云南杂技是我省“小把戏闯进大世界”的一个缩影,据云南省杂技家协会副主席、秘书长邓辉介绍,改革开放后,云南杂技迈出国门,持续打开国际市场,并屡获“金小丑”奖、“金狮奖”等多个国际国内重大奖项。目前,云南省杂技团与世界知名的太阳马戏团合作已有10余年,还承接万达乐园《傣秀》《梦幻腾冲》等大型晚会,商演足迹遍布法国、瑞士、德国、比利时等国,在全世界不断扩大云南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在影视大发展的当下,云南本土原创电影同样吸睛。今年六一儿童节期间,纳西族首部青少年励志电影《寻找雪山》上映,这部由年仅10岁的云南少儿作家吴玥璇原创、主创班底来自丽江本土的电影,真实感人地展示了云南少数民族地区优美的生态文化,在第26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第十三届中美电影节等电影节上屡获大奖。

2017年,由云南电影人原创的本土公益喜剧电影《童话先生》入围第十三届中美电影节金天使奖,2018年这部电影又入选东京电影节展映。各大电影节上,中外评委纷纷表示,通过云南题材电影,再次感受到云南少数民族文化和多彩的历史人文魅力。

立足本土特色,加大“走出去”步伐,近年来,我省对外文化交流合作不断拓展,组派云南艺术团赴赞比亚、纳米比亚举行演出活动;支持各州市和厅直属单位开展对外和对港澳台文化交流与合作;支持民营文化企业“走出去”;推动《云南映像》赴缅甸、新加坡演出,舞剧《十面埋伏》赴澳大利亚、奥地利、荷兰巡演等,让云南演绎频频亮相世界级舞台,吸引无数关注的目光。

改革开放40年来,我省公共文化体系不断健全与完善,云南文化更加自信地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激情演绎全新经典与辉煌。坚守本来,吸收外来,开拓未来,一幅七彩云南魅力画卷,在云岭大地不断铺展。

云南日报记者 侯婷婷

责任编辑: 王大林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