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云南理论网频道
【文史哲·滇云掌故】南菁学校轶事(上)
2018-11-02 10:15:20   来源:云南日报
分享至:

南菁学校大门

“百年树人”旗杆基座,后方是办公楼

作者:段之栋 文/图

1931年,当时的云南省政府主席龙云和教育厅长龚自知,为推动云南教育事业的发展,决定建立一所具有示范性质的全日制住宿学校,并请周钟岳先生为学校命名,取“天南菁茏”之义,命名“南菁”,意为云南乐育英才。龙云任学校董事会主席,卢汉、胡瑛、张冲、缪云台、陆子安、龚自知、周钟岳等社会上层人士为校董,龚自知等为常务校董。起初,仅打算办一所完备的小学,定名“南菁小学”,协调昆明市北门街旧贡院的一部分(现昆明三十中)为校址,随即开始招生,于当年11月22日举行开学典礼,学校正式宣告成立。1933年秋增办初中,更名为“南菁学校”,1938年学校增办高中。同年9月,因躲避日机轰炸,学校疏散至昆明北郊岗头村后的永丰、涌泉、永胜3座寺庙中继续办学。1944年2月,位于莲花池畔、商山之巅的新校舍建成,学校由岗头村迁入。此时,南菁学校从幼稚园、小学、初中、高中各级均已齐备,成为13年一贯制的完备学校,但昆明市民习惯称它为南菁中学。

南菁学校新校舍位于当时的环城北路北侧(今云南民族大学莲花校区),坐北朝南,是清一色的大屋顶中式风格建筑,布局也是中国传统的对称式。校门上端嵌着“南菁学校”4个大字。进入校门,一条通道沿中轴线缓缓而上,迎面耸立着一根旗杆,墨石基座上写着“百年树人”4个贴金大字。绕过旗杆走上去,是校舍群体,4幢2层建筑位于四角,构成正方形的校舍主体,分别是教室、宿舍、饭堂、室内健身房等。正方形校舍区中央是一排2层楼房,为教职员工宿舍和办公大楼,办公楼的一楼中间留有过厅,穿出过厅,有两层各十数级的台阶。拾级上完第一层台阶,是正方形的平台,两旁砌有花岗岩的栏杆和休闲坐凳。由此登上第二层台阶,就是斗拱飞檐、豪华雄伟的礼堂——志公堂。

南菁学校的校舍配套设施齐全,为当时昆明中等学校之首。新校舍内体育设施也很齐全,室内有健身器械室、旱冰场,室外有篮球、排球、足球、垒球等各种球场。上音乐课时还有钢琴伴奏(当时昆明除教会中学外,其他中小学顶多只有脚踏风琴),这些设施堪称全市一流。

南菁学校本着“广育人才、为国植基、百年树人”的宗旨,制定的校训是“刚毅仁勇、敬业乐群”。校歌的歌词言简意赅,古风盎然:“金碧苍苍,滇水茫茫。巍然吾校,翼彼山岗。莘莘济济,弦诵一堂。夙兴夜寐,无间炎凉。固步方艰,任重道长。刚毅仁勇,蔚为国光。”当时我是南菁学校小学部的学生,每天早上起床早操后集队和晚上就寝前晚点名集队,都要唱校歌,每逢全校大会、重要庆典,更是必须要唱校歌。但当时可能是困为年纪太小,并不太理解歌词的含意。

学校实行寄宿制,所有学生全日住校。每间学生宿舍都摆放着两排铁皮床,夏天挂有吊顶薄纱蚊帐,床上一律用白床单,铺得整整齐齐,有棱有角。一日三餐搭配合理,营养丰富,清洁卫生。学校很重视学生仪容仪表,小学部的童子军制服是用米黄色的咔叽布缝制,上衣是美式军便服,下面是短马裤,头戴咖啡色的皮革宽边牛仔帽,在全市中小学的各种集会中显得十分耀眼。南菁学生组成的各种球队,队服也十分时髦,在比赛场上惹人注目。

南菁学校校董多为军政要员,其子女多就读于这所学校,如龙云的女儿龙国壁、儿子龙绳勋、龙绳德、龙绳文、龙绳云,远征军司令卫立煌的女儿卫道蕴,旅缅爱国侨领梁金山的儿子梁有为,缪云台的儿子缪锐成,龚自知的女儿龚景嘉等,所以外界称之为“贵族学校”。虽然该校的学生中有不少官宦人家和富商巨贾的子女,但也有不少平民百姓的子弟,如后来成为著名花灯表演艺术家的袁留安,就是学校附近小菜园普通菜农的儿子,当时也是这所学校的学生。此外,学校还招收了一些外籍学生,如英国、法国以及白俄罗斯外籍子女和有外国血缘的华裔子女,又招收了一些边疆民族上层人士的子弟,这些少数民族学生还享受公费待遇。

南菁学校学风严谨,校风良好,学校对学生一视同仁,谁也没有特权,不管学生来自“朱门”还是“寒门”,违犯校规都要受到严责。南菁学校教师教书育人,爱岗敬业,工作认真,对学生循循善诱,有教无类;学生遵守纪律,刻苦好学,团结友爱,学校越办越好,誉满全省。

(作者单位:云南文艺职业学院)

责任编辑  耿嘉  郭笑笙

 

责任编辑: 王大林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