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云南理论网频道
【文史哲·文史笔记】古诗文中的大理灵会寺唐梅
2018-11-02 10:10:39   来源:云南日报
分享至:

作者:李永松

昆明黑龙潭公园的“唐梅”闻名遐迩,历代文人墨客吟咏甚多。从前,大理亦曾有名重数百年的唐梅见载于史籍。据清初学者陈鼎《滇黔纪游》记载,“崇圣寺又名三塔寺,在郡北五里……唐朝老梅,状若古松,亭亭直上,枝干如桧柏”,说的是崇圣寺的唐梅。而在《大理府志》中则记载:“灵会寺……有梅甚古,相传为唐时所植。”《滇黔志略》和《大理县志稿》中,也有灵会寺唐梅的记载。可见清代大理,唐梅并非一株。

见于古代诗文较多的是灵会寺唐梅。灵会寺始建于唐代南诏早期。到宋代大理国时期,相传段思平之母入寺修行,取“灵山一会”之意,改寺名为灵会寺。因寺中有唐梅,又称唐梅寺。

明末清初著名诗僧担当《五赏唐梅》诗:

屡赏残梅颇耐寒,

孤根植自古贞观。

千年霜雪剪不折,

一干南横色更丹。

清代著名学者、诗人高奣映在《唐梅》一文中写道:“此梅为唐时之梅也……梅身枯拙过甚,其欹然挺立,腹则洞如矣,望之如湖山石,窍之大小,愈似石穴,而浑不似树也。惟孙枝嫩绿,年或一抽,故作花皆在抽条上,其花口罄质厚,粉腻含脂,开早于他梅,得气候之先者。花开时,香风飘雪,扑鼻沾衣,然条不数萼,若自为之金贵者。”高奣映还写有《看花回·唐梅》词:

老狎风姿靓暗香,人世何常。游觞雅语拚经过,黄昏无数思量。天公真有意,古雪同芳。刮铁堆冰越宋唐,多少年光。嫩枝不着温裁玉,残僧冷月钟霜。笛声谁梦醒,历尽炎凉。

清人张端孙在《唐梅赋》对此株唐梅有所描述,他还在文中记载了时任云贵总督范承勋一行游苍洱,到灵会寺探唐梅一事:康熙三十年(1691年)“冬月,大司马范公即巡金江之上,停辔叶愉,览点苍之胜,探西洱之奇,爰理唐梅”。

范承勋当时写下了《灵会寺唐梅作》:

乱云荒章泊幽奇,

谁向花开一赋诗。

洱海清波横瘦影,

苍山古雪映芳姿。

已除积石孤根稳,

更剪繁枝老干宜。

千载植来蒙诏树,

至今尤说是唐时。

同行的云南提督诺穆图唱和而写下《和唐梅作》:

谷阝月凌风迹已尘,

孤标独自厉千春。

从依香界琼为质,

便与苍山雪作邻。

疏理不烦增品韵,

栽培无倦老风神。

风流何逊虽多兴,

鉴赏应归鼎鼐臣。

随行的大理知府李斯佺作《奉和制府大司马范公咏唐梅韵》,其中“流风回雪幽吟惬,野寺空山高士宜”亦为佳句。

令人惋惜的是,历经千年风雨,崇圣寺唐梅不知毁于何时,灵会寺唐梅也大约在清乾隆或嘉庆年间被人砍伐而不存,如今仅能在诗文中得以遥想从前大理唐梅的芳姿神韵。

(作者单位:宾川县广播电视台)

责任编辑  耿嘉  郭笑笙

 

责任编辑: 王大林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