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云南理论网频道
【调查研究】用新理念构建新风俗
2018-10-25 09:17:37   来源:云南日报
分享至:

在精神文明建设中,把构建乡村新风俗活动摆在重要位置,统一安排部署,集中开展构建乡村新风俗活动

作者:朱金贤

笔者曾在会泽县待补镇工作5年,对这里的乡风民俗、风土人情都有一些了解。在构建新时代新乡村新风俗方面,待补镇党委、镇政府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实践探索,从中也给进一步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带来一些启示。

待补镇把精神文明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引导各村把精神文明建设与其他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在精神文明建设中,把构建乡村新风俗活动摆在重要位置,统一安排部署,集中开展构建乡村新风俗活动。以镇为主体,各村唱主角,成立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等群众自治组织,制订村规民约,采取事前、事中、事后监管机制,发挥党员、干部的示范带头作用,通过典型带动,引导群众自觉抵制讲排场、比阔气、大操大办等不良风气,倡导婚事新办、丧事俭办、拒绝“黄赌毒”的文明新风。鼓励引导各村制订村规民约,形成倡导节俭、孝老爱亲、勤善持家的社会氛围,通过广播、横幅、标语、宣传栏等形式,向全体村民宣传村规民约内容,引导村民相互监督,共同构建乡村新风俗:

一是镇村干部操办红白喜事时,皆报备镇纪委批准,严格控制宴请桌数,在节俭办事上当好表率。对未按照规定报备或违规操办的,镇纪委严肃查处。

二是群众办红白喜事,具备条件的皆在红白理事会办理,村干部做好倡导引导,让各家严格控制宴请桌数,共同形成勤俭节约之风。

三是开展“孝义之家”“好公婆”“五好家庭”“好儿媳”评选活动,推动全村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共同弘扬文明、和谐、进步的社会风气。

四是开展道德讲堂活动,持续深入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群众积善成德、明德惟馨,传递社会正能量。

结合待补镇实例,笔者认为,用新理念构建新时代新乡村新风俗,应注重做好以下方面工作:

注重社会道德培育。深入开展身边好人、好事评选学习活动,营造向“孝”、向“善”、向“义”的浓厚氛围和社会环境,推动形成知荣辱、讲正气、树新风、促和谐的社会风尚。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以增强诚信意识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形成良好道德风尚。开展道德模范推荐、评选活动,宣传典型,引领全社会形成崇敬模范、学习模范、关爱模范的良好社会道德风气。

注重科技文化普及。把科技文化知识、卫生知识、农业实用科技知识普及作为一项重要任务,以农村群众自治性组织、文化阵地和各类培训站点为平台,向农民宣传党的惠民政策,传播实用知识。坚持分类指导,注重实效,通过政府组织推动、部门带动、服务拉动、农村实用人才与农户互动等有效形式,强化农村社会管理和服务,形成学文化、讲科学、用技术、促发展的良好局面。

加大矛盾排查化解力度。抓实抓好农村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工作,提升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狠抓矛盾纠纷调处化解工作,坚持抓早、抓小、抓苗头、抓源头,把矛盾纠纷及时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开展平安和谐创建活动,充分运用各类文化阵地、媒体载体,以多种方式、多种形式做好宣传,取得群众的理解、支持和信任。宣传法律法规知识和治安防范知识,增强群众法治观念和自我防范能力。

大力整治村庄环境。开展乡村清洁治理和面源污染整治工作,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加大农村“七改三清”工作力度,义务清扫村庄垃圾,对生产、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定点堆放处置,形成人人参与建设美丽村庄的工作格局。开展创建“绿色家庭”“生态庭院”活动,提高村民的环保意识,建立和完善环境整治、卫生维护等一系列长效机制,对村庄环境卫生进行综合整治和检查、评比,推进村庄卫生管理长效化。

(作者单位:会泽县人民法院)

责任编辑  从永刚  郭笑笙

责任编辑: 王大林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