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新知新觉)
2018-10-22 15:40:13   来源:人民日报
分享至:

作者:王东旭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这为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指明了方向。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关键是加强社会治理制度建设,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改进社会治理方式,提高社会治理水平,让人民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

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提高社会治理水平,需要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一是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水平,激发全社会活力。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做到群众的事多同群众商量,群众的事多依靠群众。二是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充分发挥法治对社会治理的引领、规范和保障作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法化解矛盾,引导群众依法行使权利、表达诉求、解决纠纷。三是提高社会治理智能化水平,运用现代科技加强社会治理。比如,建立国家人口基础信息库,完善社会信用体系,通过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手段提高社会治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水平。四是提高社会治理专业化水平,用专业的理论、专业的队伍、专业的服务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比如,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和社会治理人才队伍。着眼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当前尤其要将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具体落实到以下几个方面。

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是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就要构建科学完善的社会矛盾化解机制,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特别是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矛盾。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首先要及时发现社会矛盾。应不断完善社会矛盾排查预警机制,善于运用大数据技术、信息化手段,努力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处置,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矛盾。同时,进一步完善社会矛盾多元化解机制,努力实现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衔接联动,推进诉讼与非诉讼方式有机衔接,建立规范完善的公众参与规则和程序,提高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的整体效果和效力,逐步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环境。

健全公共安全体系。习近平同志强调,公共安全连着千家万户,确保公共安全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应将健全公共安全体系作为一个重点,这也是建设平安中国的内在要求。应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坚持安全生产高标准、严要求,健全预警应急机制,加大监管执法力度,及时排查化解安全隐患。加快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依法打击和惩治违法犯罪活动,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提高维护公共安全的能力和水平。坚定实施食品安全战略,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加强社会心理服务。社会心理与社会和谐稳定有着紧密关系。加强社会心理服务,是对新形势下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提出的更高要求。只有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才能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要加大心理健康问题基础性研究,做好心理健康知识和心理疾病科普工作,规范发展心理治疗、心理咨询等心理健康服务。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心理服务网络,构建基层心理服务平台,鼓励创办社会心理服务机构,培育专业化、规范化心理咨询、辅导机构,让社会心理服务更到位、更便捷。

(作者单位:吉林大学行政学院)

《 人民日报 》( 2018年10月22日 07 版)

责任编辑: 王大林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