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云南理论网频道
让条条清流汇滇池
2018-10-17 10:19:15   来源:云南日报
分享至:

一座桥,把一条河道的水隔在两端,上端是进水口,水体浑浊;下端是出水口,清澈透亮……这里是昆明市车家壁岔沟。

绵绵细雨中,车家壁岔沟河道两岸草木更显青翠,三角梅越发艳丽。“这条岔沟是入滇河道王家堆渠的一条支流。河流上端收集周围片区汇入的污水,下端缓缓流出的是运用科技手段‘孢子转移技术’和‘速分生物微污染水处理技术’经过处理的洁净水。处理过的水将顺着河道流向王家堆渠最终汇入滇池。”工作人员说。

“很长一段时间,受‘水质提升等截污管网、管网等路网、路网等片区开发’的思维局限,部分河道整治进展缓慢,河道水质提升困难。”日前,昆明市西山区水务(滇管)局河道管理科科长马令祥告诉记者,车家壁岔沟沿线老旧小区、村庄较多,水质一直不稳定。去年以来,昆明市全面深化河长制,滇池治污及河道保洁明确目标、细化责任,治理工作深入支流沟渠、细枝末节,这条岔沟的水质稳定达到了治理目标。

临水而居、河流遍布、沟渠众多,是昆明的特点。辖区内,流域面积大于100平方公里的河道就有71条,大于50平方公里的河道有128条,像车家壁岔沟这样“不起眼”的支流沟渠并不少,大多藏匿于城郊、城中村,甚至会流经暗沟、箱涵。“作为滇池流域的细胞,只有这些交错纵横的每一条支流沟渠都干净了,滇池才会变清。”昆明市滇池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说。

滇池是高原湖泊,也是长江上游生态安全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下,昆明市委、市政府坚持把滇池保护治理作为头等大事和“一把手”工程,扎实推进滇池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去年4月11日,昆明在我省率先出台《关于全面深化河长制工作的意见》,深化河长制工作中,在范围上推广到全市区域的河(渠)湖库,形成市级河(渠)湖库河长名录,其他河(渠)湖库按照分级管理原则,分别由县(市、区)和开发区、乡(镇、街道)、村(社区)负责人担任河长,做到全市河(渠)湖库全覆盖;在内容上转变到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改善水环境、修复水生态的全面综合治理;在体系上形成市、县、乡、村、村小组“四级河长五级治理”;在格局上实现分级管理、属地负责,各级各部门各司其职、齐抓共管。

今年初,昆明市启动实施滇池保护治理“三年攻坚”行动,大力削减流域污染负荷,让滇池水更清,实现滇池保护治理取得新突破。行动核心是在“攻坚”上下功夫,在“啃硬骨头”上下功夫。雨污合流、面源污染、氮磷浓度较高等,仍然是保护治理滇池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昆明市在治理滇池流域主要河流、主要河道基础上开始向河道源头、支流沟渠、排污道口等“毛细血管”入手转变,严防死守,任务更为艰巨。

一竿子到底,不信水不清。清水河位于昆明北郊,从市井街巷中、从建筑工地旁流淌出来,它藏在绿树草木中,若不留意很难发现这条小河。监测数据显示,清水河水质今年达到Ⅳ类水。可在一年多以前,这条河是条脏臭的暗沟,沿岸餐厅、企业、居民随意排放,河内污水横流,水质为劣Ⅴ类。“不是没有治理,也不是不想管好,关键是没形成长效,今天治理明天反弹,问题一直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龙泉街道分管农林水的武装部部长李世贵说,后来这条河有了街道一级的河长、社区级河长,以及村组专员,工作细化、责任到人,一年来持续不断综合治理,这条河才有现在的样子。

“让每一位河长,真正成为河流的责任守护者;让每一条河流,都可承载市民浓浓的乡愁。”如今,昆明市已建立完整、系统、科学、合理的河长制综合考核评价指标体系,推进全市深化河长制工作步入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轨道。

据悉,3年来,滇池治理又有了明显突破。2016年,滇池草海、外海水质全年由劣Ⅴ类提升为Ⅴ类,首摘“劣Ⅴ类”帽子。2017年,滇池全湖水质保持在Ⅴ类;今年1至8月,滇池水质总体上升为Ⅳ类,持续保持企稳向好的趋势,滇池蓝藻水华发生的频次、持续时间、分布范围和发生程度均显著降低。不遗漏一条沟渠,不放过一滴污水,不疏忽一个环节。昆明以迎难而上、攻城拔寨的意志,诠释着攻坚滇池治理的坚定决心。

“上游不达标,补偿给下游。”昆明市在全省率先探索并建立了河道跨界断面水质不达标区域生态补偿机制。2017年度滇池流域各区共需向市政府缴纳生态补偿金42899万余元,目前已缴清。生态补偿金全部安排至62个滇池治理项目。

昆明市还组织滇池流域各区编制了滇池流域35条主要河道“一河一策”实施方案,按照“精准分析、精准量化、精准防控”的原则,以滇池水质达标为总目标,倒推35条主要入湖河道各考核断面水质指标;对污染源及其成因分析,形成水质目标、环境容量、污染排放途径、控制单元污染负荷削减、污染削减措施相对应的“一河一策”水质提升方案,为河道水质达标提供了技术指导。

通过制度创新、方法创新、技术创新,昆明市滇池治理已在不少领域破除顽疾,改变了“环保不下河,水利不上岸”的尴尬,整合了多方力量,形成了治水合力,发挥了良好效果。

大清河改道,河面变宽,两岸变美;新宝象河清淤,生态修复,清除内源污染;姚安河建前置库,拉起入湖“最后一道防线”……如今,从水里岸上、上游下游、左岸右岸,昆明市正全面推进滇池流域综合治理,只为条条清流汇入滇池。

云南日报记者 浦美玲

责任编辑: 王大林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