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六个精准” 充分就业帮扶
2018-09-20 16:43:31   来源:云南理论网
分享至:

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作为深度贫困地区,2018年计划77个贫困村出列,4.539万人净脱贫,实现香格里拉市和德钦县脱贫摘帽。为确保这一脱贫攻坚任务顺利完成,迪庆州以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为重点,实施六个精准,以培训为抓手,以转移就业为目标,建立从动员到培训、输出、管理服务的全链条工作机制,让贫困劳动力想出去、出得去、留得住、能赚钱、带得回,实现一人就业,全家脱贫。

精准识别,夯实转移就业基础。利用扶贫系统的建档立卡数据信息和人社系统的农村劳动力就业信息,做好统计分析,发挥乡镇、村的基础作用和县级的统筹作用,了解掌握本地区的贫困劳动力资源总量、已经输出的数量、尚可挖掘的贫困劳动力资源等,做到不重不漏,应统尽统,切实把底数搞清,做到家庭情况清、就业愿望清、培训目的清、就业状况清、技能状况清,建立健全基础台账和帮扶台账。通过各种途径大力宣传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好处、转移就业政策措施及取得的进展成效,多宣传打工赚钱典型、返乡创业典型等,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激发贫困劳动力外出就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精准培训,提升就业技能。在精准掌握贫困劳动力培训意愿的基础上,鼓励并组织适合岗位需求、具有较强针对性、有利于扩大就业范围和提高岗位适应能力的技能培训,确保有培训意愿的贫困劳动力100%参加培训。各县(市)充分发挥对口帮扶平台、机制作用,加强与上海等地的优质用工企业的劳务协作,开展贫困劳动力订单式培训。结合各县(市)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依托技工院校、培训机构等开展针对性强的实用技术和专项职业能力培训,确保有就业意愿的贫困劳动力掌握一至两项实用技术,就地就近就业。统筹深入开展好“春潮行动”“雨露计划”等各类技能培训项目,按照就业扶贫相关政策规定,以给予职业培训补贴和给予企业解决吸纳就业困难人员社会保险补贴等方式,鼓励并支持各类企业吸纳录用贫困劳动力,并组织开展技能培训工作。

精准对接,实现供需匹配。一是加强劳务协作促进省外转移就业。由人社部门牵头,充分发挥工青妇和残联等群团组织作用,以东西部协作机制为平台,加强与转移输入地区的企业和市场的对接。内连省内各级劳务输出部门和劳务中介机构,广泛动员劳务经纪人、人力资源公司等社会力量参与,做实劳务输出的岗位提供、人员组织、输出对接、维权服务等工作。二是结对帮扶促进省内转移就业。充分利用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信息网络平台,做好用工信息开发、定向培训、专场招聘和后续管理服务工作。

精准管理,增强服务效能。做好对转移就业人员及其家庭的后续跟踪服务工作。在将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转移输出之后,密切与他们的联系,采取措施积极为其提供政策咨询、争议调处、权益保障、应急救助等跟踪服务,鼓励其安心工作。同时,县(市)结合实际采取交通费补助等方式提高外出务工人员在外务工的稳定性。针对贫困劳动力外出务工后可能出现的农村留守老人和儿童无人照顾、农忙期间缺少劳动力、家中突发性事件处理等问题,充分发挥基层群团组织的组织协调作用,采取邻里结对、互助联盟、志愿帮扶等方式积极做好外出务工人员的后方服务工作,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精准施策,发挥托底作用。针对“无法离乡、无业可扶、无力脱贫”的农村贫困大龄劳动力、残疾家庭劳动力和有重病患者家庭劳动力,利用就业补助资金和东西扶贫协作资金建立政府公益岗位清单,适量开发一批扶贫工作信息员、公路养护、农村保洁、治安巡逻等乡村公共服务岗位,实施就业帮扶安置。通过以工代赈、以奖代补、劳务补助等形式,动员更多贫困群众参与小型基础设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项目建设,增加劳务收入。鼓励发展生态友好型劳动密集型产业,鼓励和引导企业将适合分散加工的初级产品生产车间建在乡镇和农村,通过岗位补贴、场租补贴、贷款支持等方式,吸纳贫困劳动力就近实现就业。

精准整合,聚集攻坚合力。结合就业扶贫工作部署,有效整合各类劳动力培训和转移就业资金,以县级为平台、以项目为载体,根据工作计划和任务安排,鼓励县(市)级各部门按照“渠道不变、统筹规划、整合使用、各计其功”的原则,整合各类培训资源,组织有就业意愿的贫困家庭劳动力参加劳动预备制培训、岗前培训、订单培训和岗位技能培训,按培训实际落实培训补助政策。建立健全统一的农村贫困劳动力培训和转移就业登记统计信息和共享机制,通过实名登记和动态管理,确保各部门信息相互对应、精准合理。

(责任编辑 沈 艳)

作者 李燕兰 中共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委常委

原载2018年《社会主义论坛》第9期“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新时代 新作为 新篇章”

责任编辑: 苏宇箫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