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云南理论网频道
【理论纵横】以点带面培育新风尚
2018-09-17 09:37:03   来源:云南日报
分享至:

制定村规民约、红白理事会章程等相关制度,增强村规民约规范力、红白理事会约束力

作者:刘兴祥

楚雄市大过口乡磨刀箐村委会彝福村是由附件洼子、瓦窑等几个小村落移民搬迁建成的彝族村,虽然远离了原来或存在地质隐患、或生存发展条件太差的环境,住上了带厨房带院子的楼房,但是入住以后,问题也出来了:垃圾很多,塑料袋随风飞扬,摩托车、农用车和农具乱停乱摆乱放,2个公厕没有人打扫,文化活动室、太阳能路灯、种下的树木花草也没有人管护……在这样的情况下,村民们认为,彝福村应该制定一个村规民约,推动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由彝福村民小组主持,全村户主一条条地讨论、通过并摁下手印的村规民约,家家户户、老老少少都遵守执行,很快就使整个彝福村卫生整洁,秩序井然。同时,产业得到发展,群众精神面貌有了较大改变。

在此基础上,大过口乡党委、乡政府依托“自强、诚信、感恩”教育,充分发挥群众在基层治理中的积极性,引导9个村制定村规民约、红白理事会章程等相关制度,增强村规民约规范力、红白理事会约束力,培育文明新风尚。目前,全乡206个村民小组中已有160个制定了村规民约及红白理事会章程。同时,领导干部带头讲规定、党员群众现身说实例,大力学习宣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文明新风宣传教育无死角,2017年和2018年上半年开展宣传教育13轮,参加者达到16000人次。

通过宣传教育,转变部分群众的“等靠要”思想,改变“苦一年、吃一顿”的行为,消除争当“低保户”“建档立卡户”等现象。强化文明评比活动,在全乡9个村开展“十星级文明户”“五好文明家庭”、文明村组、平安和谐户评比创建活动。通过群众的自评、互推、实地查验,在创评过程中实现文明新风的弘扬和文明素养的提升,先后评选“五好文明家庭”65户、“十星级文明户”30户、文明村组10个。大部分村组有了卫生管理员,多数村组实现定期清扫,部分农户实现“厨卫入户”“人畜分离”。目前,大过口乡贫困人口从2014年底的1346户5446人下降到2017年底的60户215人,贫困发生率已降至1.39%,脱贫攻坚工作取得显著成绩。

(作者单位:楚雄彝族自治州委办公室)

责任编辑  耿嘉  从永刚

责任编辑: 王大林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