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云南理论网频道
【文史资料】武定摩崖石刻《喜年亭记》
2018-09-14 09:45:12   来源:云南日报
分享至:

苏轼书《前赤壁赋》(扇面)

 

作者:杨继渊

武定县万德镇万德坝塘边茂密的树林里,有一方摩崖石刻,虽然风化得厉害,还是可知是一篇亭记:

余常读滕王阁、岳阳楼、赤壁诸先正序与记赋,思夫山川风景,仙客骚人,雅兴高致,每抚卷长叹,恒欲躬披阅而抒怀焉!况宇宙中名岖胜景,可足至者耶?思欲图旷逸幽静之地,水澄山秀之中,辟茅结庐,剔石移花,春夏秋冬,咿喔其中,盘桓观览焉。

适丙寅春,与客来游于此,吟咏之暇,纵观四望,襟金沙而屏云昙,携赤壁而泻温泉。其间有池,静影沉岩;池旁有石,怪屹嶙峋,伏翊异状,参参殊形;古木千株,盘莺万缕。客曰:“洵哉斯境,何不为亭,以备流览?”余以功费辞。客曰:“栋梁之材,不必待之于秦陇;梯砌跬级之石,不必取于他山。用斯□ □ □ □ ,价廉功省,何惮不为?虽仁智自有性中之山水,岂资峙流而后现?然触物兴怀,示当抚景与怡情。”余对:“诺!”

暨丁卯秋,岁登大有,民物雍和,而堂上之亲年逾六十有二,无疾而宁健,戏彩有日矣。余于是一喜亲之寿而康,次喜岁之丰而稔、民之赡而睦,当斯三喜之年而成是亭,故之名曰“喜年亭”。

大清康熙岁次庚午仲夏谷旦

罗婺后学 那魁 谨识

鸠水后学 华秉乾 书丹

从这篇亭记的内容“丙寅春”“丁卯秋”和落款“康熙庚午”和“仲夏”可知,作者那魁,于康熙丙寅年(1686年)春天与客人游览山水,又在康熙丁卯年(1687年)秋天遇到三件喜事而建亭,后在康熙庚午年(1690年)的仲夏(五月),写下了这方摩崖石刻《喜年亭记》,距今已有328年。

亭,是一种有顶无墙、供休息用的建筑物,多建在路旁、花园和池塘里。有了亭,便应运而生了中国传统文体“亭记”。纵观中国千古文学史,唐代贾至的《沔州秋兴亭记》是最早的“亭记”,其后有韩愈的《燕喜亭记》,刘禹锡的《洗心亭记》《武陵北亭记》《官隐亭述》,柳宗元的《零陵三亭记》《柳州东亭记》,白居易的《冷泉亭记》,杜牧的《杭州新造亭记》,皮日休的《郢州孟亭记》,宋代欧阳修的《丰年亭记》《醉翁亭记》《岘山亭记》《游鯈亭记》,苏舜钦的《沧浪亭记》,曾巩的《醒心亭记》《饮归亭记》,王安石《石门亭记》《扬州新园亭记》,苏轼《喜雨亭记》《放鹤亭记》,苏辙的《武昌九曲亭记》《黄州快哉亭记》,清代胡宏的《有寺亭记》,叶适的《醉乐亭记》……等。

万德《喜年亭记》的篇末落款“罗骛后学那魁”,那魁是武定万德慕连土司第五代第七位那氏土司,曾是云南武定府儒学廪生。他把慕连土司府从万德自乌村搬迁至万德村,特聘安宁著名文人甘受为女儿那宪章、那宪英传授诗文,他的女儿那宪章、那宪英的作品被滇诗总集《滇南诗略》编纂者袁文典、袁文揆归为“闺秀诗”,称为“西南双姝”。他的儿子那普及,即那德洪,才华横溢,政绩卓著。

《喜年亭记》开篇写自己的兴趣修身、理想抱负,从侧面着笔。从“常读《滕王阁》《岳阳楼》《赤壁》诸先正序与记赋”看,这位僻处罗婺彝乡一隅的土司,已被儒学潜移默化,以儒家“德行教化”为宗旨,用儒家思想修身齐家和治理政务。“襟金沙而屏云昙,携赤壁而泻温泉”,是慕连土司衙门所处的地理大环境的实写,玉带似的金沙江以云昙为天然屏障,从远处奔腾而来,携慕连土司府对面彤红的山崖静静地投影在眼前的温泉里。次写近景,略写温泉,详写温泉中映物及千株古木、万缕盘莺,再写主客问答,交代造亭缘由。言婉旨远,笔触简朴,风格深沉凝重。这样一实一虚的相互映衬,营造出一种多元、立体的艺术空间,收到了尺幅千里、尽水千波的妙用。结尾写丁卯年之秋的“三喜”、造亭及亭名由来,是对太平年成的知足常乐。物象虽单纯,色彩却格外鲜明,境界挺拔开阔,写得真实自然而又诗意盎然,既有喜庆色彩、热闹气氛,又平添了彝山浓郁的乡土气息。

《喜年亭记》显示出深居彝山僻壤的彝族土司那魁已具有相当高的汉语写作水平,并留下了“德治教化”等许多儒家思想的印迹,对彝族文人书面文学的发展繁荣起到了促进作用。

(作者单位:武定县文联)

责任编辑  耿嘉  郭笑笙

 

责任编辑: 王大林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