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云南理论网频道
刮风山寨沐春风
2018-09-13 10:17:18   来源:云南日报
分享至:

云南日报记者 戴振华

雨雾朦胧中的茶山望不到边,山坳中,一栋栋崭新的小楼沿河排成一条“长龙”,这就是勐腊县境内以普洱茶闻名的瑶族“首富村”——麻黑村委会刮风寨村民小组。

“刮风寨”受特殊地形影响,因风大而得名。现在这个有186户瑶族人家的村寨,拥有小汽车200多辆,且多为皮卡车,所以又得别称“皮卡村”。

一栋4层楼房的小院内,村民杨金文夫妇与女儿正忙着分拣晾干的毛茶。

“帮我看看这个接待室还需要添置什么?”杨金文将记者一行招呼进小楼旁边的会客室,还不停地征询意见。这个约60平方米的房间内,一块当茶桌使用的巨大红木板占了近一半空间,陈列柜里摆满了各种年份的茶品和工艺品,墙上挂着知名书画家的字画。

“40年前住茅草房、吃包谷饭的时候,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吃到白米饭。”杨金文感慨地说,那时刚满10岁的他每天赤着脚在村里跑来跑去,完全想象不出大山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子。

“那个时候刮风寨是勐腊县最穷的村寨之一,2007年前,村里贫困人口的比例高达95%。”村民小组长李永林说,“因为地处偏远、交通落后,村民都很贫困。那时村民搬家,只要‘三脚’(火塘煮饭用的铁架)一拎、竹篓一背、牲口一拉、火懒地(刀耕火种的地)一砍,就地取材盖间茅草房就算完成了。因此当地有‘桃树开花,瑶族搬家’之说。”

2006年,当地政府为村民修通了一条22公里长的公路,连通了到村委会的土路,村民的生活状况开始悄悄改变。后来,刮风寨的优质茶叶逐步被茶商发现、收购。杨金文成为当年第一个通过卖茶叶盖起了石棉瓦房的村民。

近年来,勐腊县委、县政府在发展规划中将易武镇列入旅游小镇进行开发,结合贫困村寨的不同特点,构建“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的特色产业发展体系,对刮风寨秉承“保护古茶园、建设古茶镇、开展茶旅游”理念进行合理有序地规划和开发,同时加大了对村民制茶技术和品牌打造理念的培训和培养,探索出一条依靠茶产业带动脱贫致富的新路子。

如今,刮风寨已通水、通电,公路绕村庄,泉水村中流。品质优良的茶叶,则成为村民脱贫致富的“摇钱树”。

“到年底收入有可能突破100万元。”杨金文对记者说,现在家里已购置了两辆小汽车,还准备再盖两栋小楼。

“平时家里雇请了3名工人,春茶上市时需要15个人才忙得过来。”杨金文说,过去自己出去打工,怎么也没想到现在有能力雇请工人,而且每年支付工人的报酬就达30万元左右。

记者在采访中看到,刮风寨一些妇女使用汉语交流时显得吃力。“不会讲汉话的都是老挝妇女。”麻黑村党总支书记高志明一句话解开了记者疑惑。他介绍,由于地处边境线,老挝边民需要日用品和家用电器之类的,都会到刮风寨来购买。过去刮风寨贫困时,很多村民跑到老挝去打工,如今生活富裕了,不少老挝姑娘嫁到刮风寨来。因此刮风寨还是个“国际村”。

如今刮风寨186户人家,已有182户脱贫致富。刮风寨连续两年实现茶产业收入超过4000万元,农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7万余元,成了当地名副其实的致富第一村。

“下一步,将重点抓好民族文化传承,保护好原始森林和古茶园这两片‘叶子’,将刮风寨打造成乡村振兴的示范村寨。”展望未来,高志明满怀信心。

责任编辑: 王大林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