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云南理论网频道
【理论纵横】民俗活动引领时代新风的实践
2018-09-10 09:29:26   来源:云南日报
分享至:

民俗活动通过教育和修养的手段,提高人们的自觉性,从而形成行为自律,鼓励和引导个人在思想修养等方面进行提升

作者:王桥银

民俗活动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相沿承袭的生产生活及文化活动,民风民俗通过长期的心理灌输,能够使人们形成自觉的行为方式,更好地得以交流、融合,促进人类文明的发展。本文以红河县哈尼族运用优秀民俗文化引领时代新风为例,谈一些初步的认识。

民俗文化在乡村治理中的主导地位

民俗文化是对哈尼族群众教化的有效载体。教化是民俗文化对社会发展产生影响的重要作用之一,通过一些民俗事项,通过民间故事、神话、寓言等,发挥教育作用,着重在伦理道德、行为规范、团体与个体关系等方面对广大群众进行渲染与培养。哈尼族风俗、祭祀、礼仪不仅传承了文化,而且通过示范、灌输、评价、劝谕等方式,强化人们的民族意识,保持和延续自己文化传统上的责任与义务,鼓励和引导个人在思想修养等方面进行提升。在礼仪中,对长辈、小辈称呼,一定要敬称,不直呼其名。爷爷、奶奶分别称“阿波”“阿皮”,最小的姑娘、儿子分别称“咪里”“然里”,这是一种民俗文化发展的结果,成为礼仪遵守最基本的部分。

民俗文化是规范哈尼族民众行为的有效载体。民俗事项并不是法律,但在某些情况下却具有法律的功用,对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具有强烈的约束效果。这种约束作用一般是借助强大的社会舆论和人们的良心、内疚感等一系列心理活动,通过各种习俗、惯例、禁忌,左右、规范人们的行为。“咪谷”是哈尼寨子里较有威望的人,主持寨子里重要的祭祀活动,处理家庭邻里纠纷、村组利益协调、婚丧嫁娶等繁杂细小的事,是群众心中的精神指导者。红河县有13个乡镇91个村委会824个自然村602名“咪谷”,“咪谷”覆盖率达到73%,哈尼族寨子基本覆盖。哈尼族传统的待客之礼,比较主动、周到,例如男客人来到家里,先拿水烟筒给客人吸,或者倒一碗酒给客人暖身。禁忌习俗也比较繁多,涉及生产生活多个领域,生产方面:立秋日禁止舂米磨面;生活方面:禁止跨越火塘;吃饭时不能将碗、杯倒扣;交往方面:不用手指着天地骂人。

民俗文化是维系哈尼族群众凝聚力和归宿感的有效载体。对于人类社会来说,小至一个家庭、大至一个民族,乃至整个国家,为了维系正常的秩序,需要一系列为其成员所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哈尼族形成独特的民俗,维系着一个民族所有人的关系,随时随地,本民族的成员都会有一种特有的默契,通过约定俗成的规范,维系人们的友好关系,保持互相协调的状态发展进步。

民俗文化是推动哈尼族群众文化创新和观念转变的有效载体。传统民俗文化具有调节作用,校正人们的行为方式,塑造良好的社交形象,促进社会稳定。在哈尼族群众中,具有正面影响力的传统道德观念,人们将其转化为乡规民约,使传统优秀道德成为村民自觉的行为规范,把传统道德约束与村民自律、村组织管理有效结合起来。红河县大羊街乡哈尼族奕车人通过自发组织,成立哈尼奕车文化协会,制定章程,明确会员义务、职责、移风易俗等涉及奕车人生活方面的规范,同时也推动人们转变观念,创新发展。

民俗文化是促进农村经济繁荣发展的有效途径

民俗文化能够提高地区的知名度。各地的民风民俗有各自的特点,对提升地区的知名度有重要作用,可以把传统民俗资源打造成农村发展经济的优势。近年来,红河县启动了哈尼族多声部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举办了哈尼族“开秧门”大型民俗文化活动,让“四季生产调”等哈尼古歌在梯田上空重新唱响;举办“云上撒玛坝·纯情哈尼人”梯田文化实景演出,重现哈尼族祖先劈山造田、传承繁衍的历史史诗;拍摄首部纯哈尼语原生态电影《哈尼药爷》;把哈尼“乐作舞”定为县舞等,目的就是通过挖掘特色文化资源,展示民俗文化魅力,提高红河县的知名度、美誉度。

民俗文化能够凝聚民心。民俗文化是民族精神、个性特征的载体,具有团结社会的凝聚力与亲和力。民俗文化还可以教化人心、匡正风气。红河县优秀的哈尼族传统民俗,在历史上起着非常重要的道德约束、民间教化、凝聚人心的作用,这些传统美德已经深入人心。充分利用传统民俗文化在农村社会中的独特作用,感受农村淳朴的民风,弘扬农村社会正气,能够增加正能量。譬如十月年、六月年、祭龙等所表现出的敬奉祖先、家庭和睦、邻里和谐的“和合”精神。甲寅、宝华等地举办哈尼族十月长街宴、阿扎河万人歌舞节等传统节庆活动,对于尊崇人伦观念、规范言行礼仪、调和人际关系、调适群体生活、提升道德水准乃至构建和谐社会,无疑具有重要作用。

民俗文化能够促进特色旅游文化。民俗是最活跃的旅游资源,涉及旅游的行、游、住、食、购、娱,对民俗文化的旅游开发已成为当今一个十分重要的资源。利用独特的传统民俗文化资源,发展民俗文化旅游,能够有力地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红河县立足资源优势,推动哈尼梯田和马帮侨乡多元文化旅游开发。发展传统民俗文化旅游,不但让哈尼族群众在家门口致富,还使得传统农村成为农民宜业宜居的新家园。

民俗文化是促进现代乡村文化繁荣的手段

优秀传统民俗文化向现代文化转型。现在,哈尼族传统民俗文化已不是封闭的体系,而是在现代文明影响下注入了现代的元素。现代文化通过电视、广播、报刊、手机、电话、网络等途径,进行扩散传播与交流,这样也使生活在农村的哈尼人看到了外面的世界,了解了外部的信息。此外,青年外出打工、经营、求学等,接受并带回了城市文化甚至国外文化。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与哈尼人心理的相互作用下,现代文化不断传入哈尼族生活的农村,哈尼族的习俗由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

优秀传统民俗文化呈现新形态。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化,农村经济得到了大发展,经济的发展带动了农村习俗的巨大转变,而适应时代需要的新风俗的建立和完善,又促进新时代的哈尼族群众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以及行为方式的转变,从而极大地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作者单位:红河县委宣传部)

责任编辑  耿嘉  从永刚

责任编辑: 王大林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