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云南理论网频道
“四好农村路”助推美丽乡村建设
2018-09-06 10:35:07   来源:云南日报
分享至:

云南日报美编 张维麟 画

背景

改革开放之初,一首《乡间的小路》风靡大江南北,这是人们共同的记忆和乡愁。近年来,云南交通人在加速推进高速公路大动脉建设的同时,始终没有忽视对农村公路的建设步伐, “四好农村路”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

话题

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是包括农村公路在内的交通基础设施发展、服务水平提高和行业转型升级的黄金时期。如何“建好、管好、养好、运营好”农村公路,逐步消除制约农村发展的交通瓶颈是云南的必答题。

成绩

农村路网结构不断优化

“截至2017年底,全省14077个建制村全部通硬化路,通硬化路率达100%,提前两年完成建制村通硬化路。乡镇和建制村通客车率达100%和89.6%,通邮率达100%和94.38% 。”这是近年来云南“四好农村路”建设最直观的“成绩单”。

放眼云南,在各级各部门的持续努力、合力推动下,我省初步形成了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节点、建制村为网点,遍布农村、连接城乡的农村公路交通网络,“四好农村路”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在确保建制村通硬化路的基础上,稳步推进“直过民族”地区人口较少民族地区和沿边地区较大人口自然村通硬化路建设,启动实施了27个深度贫困县50户以上不搬迁自然村通硬化路工程,有针对性地实施一批扶贫路、资源路、产业路,有力带动沿线特色种养业、农村电商、客货运输、乡村旅游等产业的发展,交通运输助力脱贫攻坚取得明显成效。

“建制村村村通硬化路,农村路网结构的不断优化,为提升农村物流网络以及农村客货运输服务能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全省城乡客运一体化发展加快,广大人民群众更加强烈地感受到了交通运输改革发展的成果。”省交通运输厅党组书记、厅长王云山介绍,截至2017年底,全省共建成等级客运站1472个、等级货运(物流)场站32个,开通客运班线6559条,公路地质灾害处置、乡道及以上公路危桥改造等一批批更加贴近民生的实事按期完成,运输服务惠民利民能力稳步提升。

此外,通过深入开展农村公路路域环境整治工作,我省逐步构建起较为完备的省市县乡四级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系和农村公路养护资金增长机制,农村公路列养率达100%,农村公路路况水平稳中有升。大力开展美丽农村公路建设,助力形成一批宜居、宜游、宜业的特色小镇,助推城乡人居环境有效提升,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良好的交通基础设施保障。“我们深入开展‘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创建活动,实施推广路长制,出台《云南省农村公路条例》《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的实施意见》,制定了农村客运、安防工程等三年计划,全面夯实了‘四好农村路’建设工作基础,行业治理水平全面提升。”王云山说道。

瓶颈

“管养运”模式急需转变

“我省虽然在‘四好农村路’建设中做了许多工作,但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相比,与人民群众的期盼相比,与我省跨越发展的现实需求相比,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和差距。”省交通运输厅副厅长陈跃向记者介绍,管理粗放、资金匮乏、运营不到位等现实问题,仍然是制约我省“四好农村路”发展的瓶颈。

比如在农村公路管理方面,地方政府主体责任发挥得还不够充分,交通运输部门与其他部门的通力合作、各负其责的局面还没有形成;有的县(市、区)虽然成立了农村公路管理机构,但机制运行还不够顺畅、管理人员不足、乡镇机构管理薄弱,情况不清楚、数据不准确、措施不精准的问题还没能得到有效的解决。在农村客运经营效益方面,受客源分散、收入低、道路条件差、运营成本高等因素的制约,农村客运特别是边远地区和山区的农村客运经营效益普遍较差。除燃油补贴、安全统筹保险优惠外,仍缺乏对农村客运购车、维修、运营亏损等方面的综合补助配套措施。

陈跃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截至2017年底,我省农村公路共19.9万公里,仅小修保养经费每年就约需33亿元左右。然而按照“7351”政策,省级安排的养护补助资金约8.4亿元,加上地方政府配套的养护资金约4.5亿元,总量也就是13亿元左右,根本无法支撑庞大的农村公路养护规模。此外,已通畅的乡镇和建制村公路“畅返不畅”“油返砂”问题凸显,这也进一步加大了养护的成本。

“所以如何利用有限的资金和资源做好公路的管理、养护和运营,成为加快农村公路发展的突破口。”陈跃介绍,“比如昆明市试点的农村公路路政管理联动协管机制,通过强化县区路政管理机构和乡镇、村管理职责,设立乡(镇、街道)路管所、专管员和村协管站、协管员,把路政管理延伸至行政村,消除农村公路路政管理盲区;并下放公路执法权限,辅以村规民约,弥补相关法规的空白;同时建立路政管理长效保障机制,确保联动协管机制长期、稳定运行,实现了农村公路管理机制上的突破、法律法规上的突破、执法主体上的突破、行业管理上的突破以及保障机制上的突破。不仅让农村公路实现了有路必管、管必到位,还让村民对路政工作的认可度、支持率明显提升。”

突破

提高农村公路质量和效益

在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泸西县,农村交通网络实现县乡相连、村组相通、区域一体、四面环合,通过把“四好农村路”与绿色产业、旅游休闲、就业、电商快递物流、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相结合,帮助村民持续增收,开辟脱贫新途径,有效助力乡村振兴,成为四好农村路建设的典型“样本”。

“四好农村路”,建好是基础,管好是保障,护好是关键,运营好是目的。王云山表示,“泸西县‘四好农村路’建设的成功示范,说明在优化农村公路路网结构的同时,加快农村交通运输转型升级,提升农村交通运输普遍服务能力,推进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才能不断提高农村公路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全面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再上新台阶。”

为此,“四好农村路”建设要建立起长效机制,提高养护管理质量,切实落实县级人民政府主体责任,建立健全“县为主体,行业指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养护工作机制,健全县、乡、村三级管养体系,全面实现农村公路管养机构、人员、经费“三落实”,推进农村公路养护常态化发展,实现“养必到位”。此外,还要协同推进农村公路规划与镇村布局规划、客货运输服务体系规划,将农村公路与农村产业基地、旅游景区、田园综合体、特色小镇、乡村旅游等产业项目组合开发,加快推动“交通+旅游”“交通+产业”“交通+互联网”等模式的深度融合,加快县、乡、村三级农村物流配送网络建设,促进农资产品“线上线下”产、运、销联动发展,进一步提升农村公路引领地方特色产业发展的能力。

与此同时,着力做好公路沿线绿化美化工作,深入开展路域环境整治,切实整治路域环境脏、乱、差等问题;积极推广“路长制”管护和老百姓自觉参与的理念,努力形成路容路貌美观、环境管理有序、服务水平提升、通行效率提高的局面。

“未来的目标是,我省所有县道四级以上等级公路达到90%,乡道四级以上等级公路达到50%,全面完成农村公路特别是危险路段的整治工作;县级政府主体责任得到全面落实,农村公路管理规章制度进一步健全,爱路护路的乡规民约、村规民约制定率,“路长制”覆盖率,农村公路管理率、列养率,建制村通客车率、通邮率均达到100%;路面技术状况指数逐年上升,优、良、中等路的占比不低于75%,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发展水平AAA级及以上县超过95%,基本建成覆盖县、乡、村三级的农村物流网络。”王云山介绍道。

云南日报记者 李承韩

 

责任编辑: 王大林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