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云南理论网频道
【云岭遗珍】古代廉政教材:富源鬻琴碑
2018-08-31 10:24:35   来源:云南日报
分享至:

鬻琴碑拓片

作者:支云华 文/图

曲靖巿富源县城东南8公里的“滇南胜境”牌坊东20米处,元代古驿道旁有一座六角攒尖形的清风亭,亭中树立着一通高1.84米的鬻琴碑。该碑是为纪念清代康熙年间清正廉洁的爱民清官孙士寅而刊石树立的。“鬻琴碑”三个笔力雄劲的行楷大字碑文,蕴含了一段孙士寅的感人事迹。

富源县,清代康熙以前叫“平彝”“平夷”。康熙年间,孙士寅任平彝县令6年,满腔正气,两袖清风,爱惜民众,把自己的俸禄用以接济穷苦百姓,离任时竟然囊空如洗,回浙江钱塘老家的路费都无法筹措。孙士寅不愿接受平彝民众的自发捐助,就把上任时带来的心爱古琴变卖,用卖琴之钱作回乡路费。

孙士寅离开平彝的那天,全县万人空巷,出现“民自哭”的景象,人们自发结队簇拥着孙士寅,痛哭流涕,依依不舍地牵衣相送孙士寅至十里之外的胜境关古驿道上。在孙士寅的劝说和请求下,送行的民众才停下脚步,难舍难分挥泪惜别,目送着孙士寅的身影远去后,才依依不舍返身回家。

孙士寅所得不多的卖琴之钱用完,离家还远,就一路乞讨,才回到浙江钱塘县的老家。

平彝县民众感念孙士寅清正爱民的高尚情怀,自发捐银为孙士寅刊石树立鬻琴碑。后来人们思念孙士寅的仁爱德政,又立遗爱碑,以纪念孙士寅的祟高品德。

清光绪年间平彝县令韩再兰,与拔贡李恩光编修《光绪平彝县志》,釆访史料时,从民众代代口碑相传和鬻琴碑及遗爱碑上,了解到孙士寅的事迹,于是把它载入史册。韩再兰与李恩光等人,为孙士寅撰写了《鬻琴碑记》,并刊石树立,以颂扬孙士寅清正廉洁的高尚爱民品德。

《鬻琴碑记》碑文,记述了孙士寅仁政泽民被世,爱民如子的髙尚品德的感人事迹,全文如下:

来携此琴来,去鬻此琴去,伤哉廉吏不可为!几载山城空叱驭。山城记得此君来,春满河阳花正开。外户不闭厖无吠,中泽既集鸿何哀。冰壶玉鉴清无底,心水肯教门如市。讼少庭间散吏衙,尘甑之旁朱弦起。三年课绩循良奏,百姓见肥使君瘦。长途再将羸马驱,空囊只有焦桐售。售桐纵售值几何?此去长安道路多。黠吏胡卢掩口笑,宝山空回□□□。吏自笑,民自哭,丰碑屹立山一麓。一行巨墨云霞章,百年正气豺狼伏。我来剥藓访碑辞,父老往往为欷歔。清风卷起万松巅,仿佛先生降灵旗。磋磋一碑何足异,去思德政塞天地。争似史笔照空山,刻划龚黄无多字。不见岘山亭羊叔记,贪夫读之尚汗泚。呜呼!贪夫读此当汗泚。

韩再兰在《光绪平彝县志》中载述孙士寅:“携琴而来,鬻琴而去。清风古道人离去,十里青山万里情。”孙士寅为官六载,清正爱民,两袖清风,靠卖琴才筹得一点回乡路费的事迹,传为清正廉洁的千古佳话。清代赵桂在《咏滇南胜境》诗中感慨:“叹息鬻琴人不见,岩花野草自萋萋。”他用这样的诗句,表达了对孙士寅仁爱高尚品德的感念。

鬻琴碑、遗爱碑及《鬻琴碑记》,这三通纪念孙士寅的纪念碑刻,后来被毁。幸运的是1955年,当时在富源县文化馆工作的王嘉谷老师,拓制了一张康熙年间孙琼所书鬻琴碑的拓片保存。后来,富源县人民为了缅怀孙士寅德高望重和高风亮节的崇高爱民品德,弘扬正能量,并以鬻琴碑的仁政爱民故事开展廉政教育,于1996年,用王嘉谷老师保存完好的拓片,在胜境关清风亭按原样重新镌石复制了一通鬻琴碑,它与“清风”二字相配合,成为很好的反腐倡廉实物教材。

(作者单位:曲靖市文物管理所)

责任编辑  耿嘉  郭笑笙

责任编辑: 王大林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