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云南理论网频道
把“自强 诚信 感恩”主题实践活动引向深入
云南省积极推广“六小创新”做法
2018-08-31 09:42:49   来源:云南日报
分享至:

云南日报讯(记者 雍明虹) 近日,省委办公厅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在“自强、诚信、感恩”主题实践活动中推广“六小创新”做法。

针对一些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存在的“等靠要”思想和安贫、守贫观念,2017年8月,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联合发出通知,要求在脱贫攻坚中深入开展“自强、诚信、感恩”主题实践活动。一年来,随着各地主题实践活动落细、落小、落实,涌现出了曲靖市罗平县“爱心超市”、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西畴县“五分钱”工程、昆明市“三讲三评”、临沧市“村史室”、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小喇叭”工程、普洱市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深度贫困人口培训中心”等具有较强启发性、示范性和借鉴价值的创新做法(统称“六小创新”)。

找到打开感恩教育的正确方式,是开展好“自强、诚信、感恩”主题实践活动的关键,“六小创新”作出了回答:强化价值引领,创新形式,落细、落小、落实,不仅润物无声,而且引导比学赶超,有效激发贫困群众脱贫攻坚的内生动力。

曲靖市罗平县开办“爱心超市”点燃群众自立自强正能量。在“爱心超市”里,捐赠者爱心扶持资金和物品变为超市中的“商品”,贫困群众“靠行动获得积分、用勤劳赢得帮助”,积极积攒“爱心积分”购物,由此建立正向激励机制,促进贫困群众从“不愿干”“不会干”转变为“学着干”“争着干”。

正在脱贫摘帽关口的西畴人如火如荼开展“5分钱工程”,探索村内事、村民定、村民建、村民管的模式,调动了群众自己家园自己建、自己家业自己创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自力更生的“西畴精神”又增添了新内涵。

“亮家底讲实绩,评出精气神”,昆明市脱贫攻坚各村组打出振奋人心的宣传标语,开展以“驻村扶贫工作队员讲帮扶措施、评帮扶措施、评帮扶成效,村组干部讲履职情况、评工作成效,建档立卡贫困户讲脱贫情况、评内生动力”为内容的“三评三讲”工作,激励先进、鞭策后进,促进帮扶者和被帮扶者良好互动、同频共振。

以史育人是解决“精神贫困”的有效途径,临沧市在全市1590个村(社区)创建村史室,让村民了解村史,了解村庄发展的昨天、今天和明天,看变化、做对比、算收入、话幸福、谈感受,切实起到自我教育、自我激励的良好效果。

普洱市镇沅县开办“深度贫困人口培训中心”,采取“技能培训+半军事化管理+信心提振”模式,对深度贫困人口进行封闭式集中培训,推动贫困人口转变思想观念、提升就业技能、养成健康文明生活方式,探索一条破解素质贫困、精神贫困的扶贫路子。

为了让党的精准扶贫政策深入人心,有效打通扶贫宣传“最后一公里”,德宏州传承我们党过去开展群众工作积累创造的好经验、好做法,实施农村“小喇叭”工程,让“老工具”在新时代也能发挥大作用,有效组织群众、动员群众、引导群众。

“六小创新”证明,在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脱贫攻坚的生动实践中,越来越多的基层干部将时代的机遇转化为创新的锐气,越来越多的贫困群众将对党的感恩之情转化为发自内心的行动。为此,省委办公厅发出的《通知》要求,各地各部门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大力弘扬“跨越发展、争创一流;比学赶超、奋勇争先”精神,践行“出思路、想办法、抓推进、勤督查”工作方法论,学习借鉴“六小创新”做法,不断把“自强、诚信、感恩”主题实践活动引向深入。要结合具体环境和贫困群众思想实际,不断提升主题实践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进一步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要注意总结挖掘本地区典型经验、做法,让干部群众学有目标、赶有方向。要把握精髓要义,充分发挥基层组织作用,推动贫困群众思想观念和生产生活方式转变,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

责任编辑: 王大林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