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云南理论网频道
“龙”“甸”地名与古代中华文明的关系
云南——夏王朝及其先驱部落王国的发轫地(五)
2018-08-01 15:47:41   来源:云南日报
分享至:

建水双龙桥

昆明黑龙潭

鲁甸县龙头山镇

开远小龙潭农村

香格里拉(中甸)一景

作者:吴光范

“龙”地名源于云南而辐射全国

据国家测绘出版社1986年出版的《全国乡镇地名录》统计,1985年云南称“龙”的乡镇地名203个,占全国乡镇龙字地名总数2367个的19.56%。“龙”字地名传播路径:沿云贵高原西侧北上,即古羌(先羌)北迁古道;沿珠江流域、长江流域向两广和长江中、下游地区传播;龙字地名传遍全国与汉族形成后,由北向南扩展关系甚大,即汉族形成后由北向南扩展,由于汉语作为历代官方语言的权威性、传统性、普及性,对龙字地名传遍全国起了至关重大的作用。其中,广东、广西和川、渝、贵地区作用尤为突出:1958年广东、广西乡镇龙字地名达481个,占全国乡镇龙字地名总数的20.32%;川、渝、贵乡镇龙字地名即达558个,占全国乡镇龙字地名总数的23.57%。这说明两广和川、渝、贵地区,对龙字地名的传播和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甸”地名源于云南而辐射全国

云南“甸”字地名,与《辞海》《现代汉语词典》《中文大辞典》所解释的“古代郊外的地方”、“郊外曰甸,百里之外,二百里之内”、“田野的产物”、“纳甸于有司”、“甸之言田也”、“甸谓田野之物”、“甸,治也”、“甸指田猎、狩猎”、“古代划分田地的名称”、“四丘曰甸”、“甸方八里”、“四丘六十四井为甸”、“甸子:放牧的草地”等均不相同,具有独特的含义。从“甸”字地名比较分析可知:

一是云南“甸”字地名既有汉语取名的,也有彝语音译为汉字得名的。以汉语取名的,如峨山彝族自治县塔甸镇甸尾村,《峨山彝族自治县地名志》载:“清代建村。因村在平地尾部,故名。”以彝语得名的,如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平甸乡者甸村委会者甸,彝语地名,“者:荆棘,甸:小平地,因村建在荆棘丛生的小平地上,故名阿者甸,后演变为者甸。”(《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地名志》第19页,1988年12月版)。又如峨山县塔甸大寨,《峨山彝族自治县地名志》载:“唐代建村。彝语地名。原称‘塔甸卡莫’。‘塔’:松树,‘甸’:平地,‘卡莫’:大寨。意为松树多的大村庄。”峨山县坡落甸村:“清代建村。彝语地名。原称‘托落甸’,‘托落’:山凹,‘甸’:平地,意为山凹里的平地,后衍为今名。”

二是云南彝语音译得名的“甸”字地名和与“甸”字近音的地名,其含义都是指平地、平坝。如上述塔甸大寨 、坡落甸、甸尾,都有“甸”音。正如上世纪80年代后期出版的拙作《云南地名探源》所说:“甸乃山区平地。在祖国西南地区,包括山间盆地、谷地、山顶、山腰、山麓、河畔较为平缓的地形,只要有平地,无论其大小,彝语支民族(彝、纳西、哈尼、傈僳等民族)皆呼之为‘Dian’,(汉译为甸),或与此近音的垤、迭、底、地、滴、点、顶、堆等。译字之异与民族不同、方言土语的差别有关,但都指平地。”(吴光范著《云南地名探源》第235页,云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8月版)。彝语称平地音译的甸是源,汉语称平地之甸为流,因彝、汉等多民族长期和谐共处,语言交融,汉族受彝语影响,亦习以甸为平地,故云南汉族也称平地尾部为甸尾,称平坝首部为甸头或头甸、称坝子中间为甸中。

三是云南彝语称甸具有原发性、原生态的特点。即由彝语音译转化为汉语称甸地名,如峨山县甸中镇甸头村,“因在甸子之头,故名。彝语名‘迭欧’,意为坝子上部。”(《峨山彝族自治县地名志》第56页)。因峨山历史上是彝族聚居区,彝语称“迭欧”为原发地名,彝语“欧”为上部,“迭”(甸)的近音为平地、坝子,“迭欧”即坝子(平地)上部,后以汉语译为甸头。云南不仅历史上称甸地名多,现实称甸地名多,而且不少称甸地名奇特有趣,原生态特色突出。《峨山彝族自治县地名志》载:峨山县小街街道牛白甸村委会牛白甸村,“明代建村。彝语地名。原称‘呢白迭’,‘呢’:绿色,‘白’:山,‘迭’:平场。意为绿色山顶的平场,后演变为今名。”又载:峨山县大龙潭乡绿溪村委会波恩甸村,“明代建村。彝语地名。‘波恩’:班茅草,‘甸’:小平地。意为长班茅草的小平地。”

牛白甸、波恩甸这类原生态彝语地名,云南最多,外省罕见,反映了云南“甸”字地名原发地的特点。

四是云南称甸地名具有向全国辐射的情形。1988年出版的拙作《云南地名探源》载:“据测绘出版社1986年出版的《全国乡镇地名录》统计,全国县、乡、镇称甸地名203个,其中云南117个,占57.9%,辽宁24个,占11.8%,吉林8个,占0.04%,黑龙江6个,占0.03%,江苏16个,占0.08%,浙江9个,占0.04%,其余北京、河北、内蒙、安徽、河南、湖北、湖南、广西、四川、贵州共23个,占10.9%。”“译为甸字的117个县(市)、乡、镇地名主要分布于滇西、滇南、滇东北、滇中一带,……其中,又以滇西为最多,(共25个,占全省称甸地名总数的44.4%)。上述情形呈现了一幅滇西向全省幅射,云南向川黔接壤区幅射的图案,这是值得认真研究的。”

笔者拙作《云南地名探源》载:“现在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云南是人类的发祥地之一,而腊玛古猿和距今170万年的元谋猿人发现于滇西的楚雄彝族自治州,‘东方人’的祖先在滇西‘摇篮’里度过了自己的‘小儿时节’,慢慢站立起来,以蹒跚的步履,经过漫长的历史时期,走向全滇,乃至整个东方世界。称甸地名的分布与滇西最先出现的人类之间有无内在联系呢?地名是‘活化石’,是人类活动历史信息的载体。正如恩格斯通过对英伦三岛地名语源的研究,证明英国许多地名是公元十一世纪罗马人征服不列颠后留下的痕迹那样,通过对称甸地名和其他民族语地名的研究,可能帮助我们揭示东方文明的源头、民族迁徙的足迹。”

《云南地名探源》载,云南称甸地名,因“彝语支民族把‘山间平地’呼为‘甸’和与‘甸’音近的‘垤’、‘迭’‘滴’‘底’‘顶’‘堆’;正是在他们语言的影响下,产生了云南居于首位的、数量极多、称呼也最为奇特的称甸地名。从云、贵、川来看,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开发较晚的地区保留的少数民族语称甸地名较多,而开发较早、汉族人口进入多的地区,则称甸地名汉化程度较高。推而广之,从全国范围内来看,大部分中原地区称甸地名的少数民族属性多已消失,也与开发程度有关。除了一部分甸字地名本属汉语地名外,凡属来自少数民族语的称甸地名,都或多或少地反映了我国古代各地一些少数民族具有某种血缘上的共同联系。”

(作者单位:云南省人大常委会 本文摄影 张彤)

责任编辑  耿嘉  郭笑笙

 

责任编辑: 王大林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