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云南理论网频道
聚焦金沙江下游清洁能源基地建设相聚三峡 放飞梦想
——云南省贫困地区部分少数民族儿童参加“三峡娃娃行”公益活动侧记
2018-07-24 09:42:39   来源:云南日报
分享至:

“我们家门口的金沙江水流到三峡大坝以后,可以发出超大的电量。听工程师叔叔说,如今三峡的发电量能够满足全国总用电量的3%,可以解决很多地方的缺电问题,为更多的人家带来光明。”7月7日,来自丽江的普米族学生李玉堂走进三峡大坝左岸电厂,认真听完电厂工作人员的讲解,对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长江有了新的认识。与他一起登上三峡大坝的,还有34名来自我省贫困地区的少数民族儿童,以及全国由三峡集团定点扶贫、对口支援地区的300余名中小学生——他们共同参加为期4天的“三峡娃娃行”宜昌水电夏令营。

“在夏令营活动中,孩子们先后登上三峡大坝、进入左岸电厂、乘坐三峡升船机,感受‘大国重器’的伟大与厚重。”三峡集团公益基金会执行副秘书长贾波表示,通过“三峡娃娃行”活动,可以让更多贫困地区青少年零距离了解三峡,进一步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同时,可以让社会各界更多地关注与支持贫困地区,激发社会正能量,形成扶贫攻坚合力。

“用教育为扶贫助力,才能更好地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一家中央企业,多年来三峡集团在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精准扶贫决策部署过程中,始终强调教育扶贫的重要性,坚持扶贫先要“扶智”,不断提升对口帮扶地区的“软实力”。

据统计,20多年来,三峡集团帮扶资金累计逾47亿元,其中精准扶贫投入38亿元,包括教育帮扶2亿元。自2011年起,三峡集团多次组织定点扶贫县、对口支援县及三峡、金沙江库区青少年赴宜昌、北京等地参观交流,帮助贫困地区青少年开阔眼界,培养孩子们对祖国、对社会的感恩之心,增强他们努力学习实现梦想的精神动力。在此过程中,三峡集团逐步形成了关注贫困地区青少年发展的特色公益品牌——“三峡娃娃行”。

乘坐轮船在长江上航行,乘坐升船机体会“高峡出平湖”的自然之美,面对正在泄洪的三峡大坝,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喊出:“三峡,我们来了!”他们走进爱国诗人屈原的家乡秭归,了解传统文化礼仪及端午节的来历,度过了一个有意义的学习和梦想之旅。

据介绍,8年来“三峡娃娃行”累计帮助近万名青少年走出山区,近距离接触中国梦的建设者,感受祖国发展成就,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三峡娃娃行’不仅是一个企业的公益之举,也是国家任务与企业责任结合的典范。”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博士后王青表示,三峡工程作为世界最大的水利工程,是一个非常好的切入点,让孩子们能近距离观察和感知国家发展,进一步提升民族自豪感与认同感。

2016年3月,三峡集团公司与我省签署《支持云南省人口较少民族精准脱贫攻坚合作协议》,承诺2016—2019年每年投入5亿元共计20亿元,通过实施素质能力提升、教育培训及劳务输出、易地搬迁和危房改造、特色产业培育、基础设施改善和生态环境保护等“六大工程”,支持和帮扶怒族、普米族、景颇族3个人口较少民族按期实现脱贫,帮扶范围覆盖3个人口较少民族聚居区的100个村近10万人。

截至目前,已累计拨付云南省帮扶资金15亿元,使用资金7.2亿元,建设三峡新村91个,建成安全住房4935户,建成农村学校9所,技能培训4300余人次,培育特色经济作物及林果3.9万亩,硬化通村组道路720公里,为我省扶贫攻坚工作作出了积极贡献。

“三峡娃娃行”夏令营让来自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的独龙族女孩丰玉梅第一次离开怒江边,第一次乘坐飞机,第一次站在气势恢宏的三峡大坝上……太多的第一次让她更加明白学习的重要性,她在心愿卡上写道:“我的梦想是当一名医生,通过减少疾病,让家乡的人们生活得更加快乐。”为了记下这段快乐的时光,她“借用”妈妈的手机拍下了电视机里才有的场面,准备带回去与村里的乡亲和同学们一起慢慢回味。

本报记者 王毅

责任编辑: 王大林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