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云南理论网频道
[对策思路]提振精气神 齐心促跨越
2018-07-04 10:05:38   来源:云南日报
分享至:

坚定理想信念,树立发展信心,提振精气神,增强紧迫感

作者:蔡祥荣

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新作为。当下,云南正处于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期,要推动党的十九大各项决策部署和省委十届四次全会安排的各项任务落地落实,做好坚决打好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答卷、推动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答卷、深化改革开放答卷、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答卷、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答卷、保障和改善民生答卷,打造好绿色能源、绿色食品、健康生活目的地“三张牌”,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定理想信念,树立发展信心,提振精气神,增强紧迫感,以奋勇争先的精神状态和奋斗姿态,投入到这场千载难逢的火热实践中。

只有学懂弄通,才能坚定理想信念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我们要赢得优势、赢得主动、赢得未来,必须不断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运用科学理论指导我们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化解重大矛盾、解决重大问题的能力,不断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共产主义理想。我省要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必须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当前首要政治任务和长期工作主题,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对一个人也好,对一件事也好,如果一知半解或一鳞半爪,就会半信半疑、半遮半掩,以心交心都难,更别谈信仰和忠诚了。对于我们党的理论体系,如果只是肤浅地了解,浅尝辄止,那就很难产生发自内心的信仰、发自内心的忠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是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的根本指针,只有反复研读、反复思考、反复实践,才能从了解到理解,从理解到悟透,从悟透到践行,从践行到信仰,从信仰到忠诚,真正做到内化于心、外践于行,才能真正坚定理想信念,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一“总开关”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要有为党分忧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

党的十九大描绘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宏伟蓝图,让我们对未来充满激情和期待。同时,也让我们感受到沉甸甸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如果没有这样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那是不深入、不到位的,或者是不合格的。具体到云南,要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这样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尤为重要。

领导干部要有大局观,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立志做大事,计利当计天下利,求名当求万世名;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以“功成不必在我”的情怀,一张蓝图干到底,一茬接着一茬干;要有大格局,坚守忠诚干净担当的为政之魂,切实把党和人民的事业放在首位,无私奉献,鞠躬尽瘁。

要对云南未来发展充满自信

作为云南的党员领导干部,应该对云南充满自信。我们与发达地区相比,不缺资源、不缺硬件,关键是人的差距,人的思想观念的差距。脑子想通了,就一通百通了。

要用辩证思维、发展思维看云南。要看到,我们有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开放优势,关键是怎么将这些优势变成发展优势。我们要树立信心,既不狂妄自大,也不妄自菲薄;既不骄傲自满,也不悲观失望。我们要对云南自信,对云南人民自信,对云南未来发展充满自信。

要用开放思维、前瞻思维看云南。毋庸讳言,云南的一些干部,很多时候只考虑眼前问题,见子打子,缺乏深谋远虑,还停留在“站在云南看云南”的层面;普遍怕交锋,怕交流,按部就班;不敢走出去,不愿走出去,偏安一隅。所以,要透过云南看云南,以全国甚至世界的眼光看云南,结合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以开放的眼光、“地球村”的视野来看云南。过去,面向沿海,我们是边疆、是末梢。而今,我们转过身,走向南亚东南亚,我们就是开放的前沿。

要有只争朝夕的拼劲和闯劲

在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进入关键期的云南,需要各级领导干部撸起袖子加油干。但是,当前却出现为官不为的新问题,一些干部不紧张、不着急,节奏温吞,反应迟缓,拖沓成性,晃晃悠悠,弦绷得不紧,弓拉得不满。

这些现象,折射出干部的党性不强、思想不纯、作风不正。其症结主要在于:一是政绩观有问题。有的干部说,干得越多越容易出问题,干得越多越容易得罪人。这种观念,其实是怕丢掉自己的“乌纱帽”或有私心杂念。二是精神懈怠的问题。有的干部觉得自己辛苦半辈子,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摆老资格,躺在历史的功劳簿上坐享其成;有的觉得职务上到了“天花板”,难以突破了,就得过且过;有的觉得年纪大了,存在“船到码头车到站”的心态。三是本领不足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党既要政治过硬,也要本领高强。当前,一些干部不作为,是因为能力不足,不敢作为。面对新形势、新问题,有的干部新办法不会用,老办法不管用,硬办法不敢用,软办法不顶用;有的干部,工作依葫芦画瓢、因循守旧;有的干部,干工作没有思路,只顾埋头拉车,不会抬头看路。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同样,云南要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希望。作为云南的干部,就要有一分钟时间掰成两半都不够用的紧迫感,要有跨越发展、争创一流的气魄,要有比学赶超、奋勇争先的斗志,时刻自我加压,只争朝夕、埋头苦干。紧张工作,一天天过得很快,但很充实。慢慢悠悠、无所事事熬日子,其实很无聊,也很痛苦。

同时,还要善作为。要培养干事创业的能力,也就是要增强“八大本领”。历史只会眷顾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而不会等待犹豫者、懈怠者、畏难者,云南的发展需要我们有敢拼敢闯的勇气,有会拼会闯的办法,遇山会开路,遇水会搭桥,勇于自我革新,跳出条条框框。

要有一心为民的服务精神

与发达地区相比,云南相对落后,原因也表现在干部的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不足上。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是共产党人的初心。云南的高质量跨越式发展,需要我们弘扬一心为民的服务精神。

要根除服务意识不强的痼疾。“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是每一名有理想、有抱负的从政者的希冀和追求。但不可否认的是,有的干部缺乏主动服务的精神,缺少公仆意识、为民情怀,没有把群众的安危冷暖装在心里;有的干部服务基层、服务社会、服务企业的意识不强,办法不多,思路不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紧紧围绕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增强群众观念和群众感情,不断厚植党执政的群众基础。”领导干部应该真正把群众当作自家人,时常想想自己的职责有哪些、服务对象在哪里?学会主动服务、用心服务、热情服务、满意服务。

要补齐服务质量不高的短板。一些干部,工作普遍存在一个“粗”字。有的干部,工作态度粗心大意,工作过程粗枝大叶,工作成果粗制滥造;有的干部,工作大而化之,马马虎虎,敷衍了事。作为领导干部,在干事创业中一定要有“工匠精神”。天下大事必作于细,不管处于什么层级、什么职位,都要强化细节意识,提高抓细节的本领,养成抓细节的习惯。不管是制定政策措施,还是执行落实,都应立下认真、求真、较真的标准,按照严肃、严谨、严格的作风,追求卓越,精益求精。

(作者系省委组织部部务委员、云岭先锋杂志社社长)

责任编辑  从永刚  郭笑笙

责任编辑: 王大林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