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云南理论网频道
大学生创业应有助跑段
2018-07-02 10:10:29   来源:云南日报
分享至:

作者:丁慎毅

近日媒体报道,两年前有车有房月薪过万的唐冬(化名)怀揣着田园梦回乡创业。然而创业的难度比唐冬想象的要大得多,开拓市场、运营电商,员工难聘、回本周期长、家人反对……两年下来,原本上班一年可收入20余万,现在辞职加上投入的20多万元,一来一去亏了近50万。对于失败,唐冬坦言并不后悔,他称自己收获很多,“人要是不在这个年纪有点冲劲,那一辈子还有多无趣?”

乡村振兴,特别需要大学生回乡创业。不管是就国家战略还是个人价值自我实现来说,唐冬这样的勇气和无悔都值得点赞。但是在各网站的网友跟帖中,很多声音是“终于看到一个创业失败的报道”,这不是幸灾乐祸,而是对大学生创业在某些方面短板的感叹。

确实,在日常的媒体报道中,我们看到了太多的大学生回乡故事:养殖年收入上百万,回乡办厂几年就在北京买了房子……但这些报道对于大学生回乡创业的难度,大都缺一些善意的提醒,相关部门更缺少为他们提供一个助跑段式的服务。事实上,由于缺少一个助跑段,不少大学生的创业往往是在花完了家庭的积蓄后便偃旗息鼓。

在城市里,不乏政府设立的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愿意创业的大学生可以带着自己的项目来这里接受孵化,这其实就是一个助跑的过程。这个过程中,大学生可以检视自身存在的不适合创业的问题,并在特定实践环境中积累经验,经过一番准市场化的磨练后再去独立创业,这就大大降低了创业失败的风险。

反观基层农村,往往没有这样的创业孵化基地。城市里的孵化基地也很少有涉及农村创业的项目,更没有担保公司、保险公司或者一些风投机构的帮助,这都成了大学生回乡创业的一个短板或瓶颈。

在报道中,唐冬是毕业了几年的大学生,先后在央企、外企工作过,毕竟有一定的社会阅历,而那些刚毕业就想创业的大学生会遇到怎样的艰难可想而知。社会要发展,当然不能害怕冒险,但对于大学生创业,我们需要多一些善意的提醒,少一些盲目的鼓噪,多为他们提供一些助跑段或“游泳池”,不要让他们还不会游泳就跳进大海里。

责任编辑: 王大林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