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云南理论网频道
可亲可敬可学的扶贫标杆
——追记东川区优秀共产党员吴国良(三)
2018-06-06 09:06:02   来源:云南日报
分享至:

从小江干热河谷向位于大山深处的汤丹镇进发,山高、坡陡、谷深、地贫。“地远山险,民生艰难”的印象一次次让人震颤。

更加震颤心灵的瞬间发生在汤丹镇政府会议室。5月22日下午,第一场吴国良先进事迹巡回报告会上,报告人张敏回忆起表弟吴国良工作和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一个个感人的细节让台下的人们泪眼婆娑。

吴国良走了一个月,他身边的人们还是接受不了,心里迈不过那道坎。

分管扶贫的副镇长周明前两天安排工作时脱口就叫“国良”,办公室里顿时鸦雀无声,周明心里刺痛得说不出话来。

汤丹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负责人申云武说起吴国良,几次掩面而出。他抹干泪后说:“我们干事要干一桩成一桩,不能让逝去的同事失望。”

吴国良瘦弱的父亲吴正云已经回到村组干部岗位,投身村组脱贫项目建设,他说:“牺牲前,他是我的儿子,牺牲后,他是我的榜样。”

沿着吴国良的足迹,记者追寻着东川区全面脱贫攻坚战场上感人肺腑的一幕幕场景。吴国良的所作所为,源自精神,源自信仰,源自奉献,造就了云南脱贫攻坚战场上一个不朽的传奇,在红土高原上伫立起一座新时代的精神丰碑。

不忘初心忠诚奉献

汤丹镇政府所在地海拔2200米。夜里,从铜都街道向西北方向眺望汤丹镇,山巅那一片灯火阑珊处,宛如一座“天空之城”。

在历史的记忆里,这座“天空之城”就是精神伟力的产物。

新中国成立后,“一五”计划将东川铜矿开发列入全国重点建设项目, 1958年5月有“亚洲第一大”之称的二二二选厂在汤丹破土动工,3225米的矿山之巅大井架上写着“头顶青天、脚踏云海、胸怀祖国、放眼世界”十六个大字,成为60年来一代代东川矿山建设者艰苦奋斗、苦干实干的精神写照。

有过辉煌历史的东川区,后来陷入了资源枯竭的困境,东川、汤丹一度成为深度贫困的代名词。这让东川人尤其是新一代东川人倍感“纠结”,一方面,他们为那段光荣历史而自豪,另一方面,骨子里传承矿山人奋斗基因的他们竭力想知道,新时代凝聚、引领他们苦干实干的精神动力在哪里?

这种“纠结”在吴国良身上体现得尤为突出。吴国良常给身边人讲述东川的历史,曾带同事周有才去寻找明清时期开发的矿洞遗迹,曾为汤丹镇申报历史文化名镇、省级工业型特色小镇付出心血。周有才感触地说:“国良对家乡真是满腔热情。”

东川区吹响2018年全面脱贫攻坚的号角时,吴国良和同事们就像前辈们一样,忠诚担当不忘初心。他们喊出了“头顶青天立壮志,脚踏云海誓脱贫”的声音,在大山深处激荡起久久的回响。

吴国良和周明一起探讨过:“我们生于这个时代是非常幸运的,我们能够投身这场脱贫攻坚战,带领山区老百姓一家一户建盖起稳固安全的住房,可以说中国人千百年一直渴望‘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的梦想在我们这个时代能够实现,而且我们亲自参与、亲眼见证,这辈子就足够引以为傲了。”

区委书记胡江辉认为,把青春、才华、智慧和忠诚献给东川扶贫事业的吴国良身上体现了东川扶贫干部“越是艰难困境越是敢于解放思想、改革创新,越是面临挑战越是能够忠诚担当、奋勇争先”的精神品质。胡江辉说:“吴国良的精神品质带动升华了东川区整个干部队伍的世界观,告诉了我们为谁脱贫,为谁工作,告诉我们怎么工作,让我们拥有坚强的斗志和无穷的战斗力。”

热情似火激励后人

吴国良的办公桌上,静静放着最新一期《农村危房改造补助金发放汇总表》和《农村危房改造口袋书》,仿佛主人只是刚刚离开。

这间办公室里,人们来来往往,繁忙如昔。有时,有人驻足在他桌旁,黯然神伤一会。吴国良去世后,更加全面激发汤丹镇乃至东川全区党员干部群众的斗志,全镇脱贫攻坚步伐更加铿锵有力。

接替吴国良主持汤丹镇扶贫办工作的副主任马绍雨,把精力投入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中,汤丹镇即将组织15个村45个小组2289户8266人进行易地搬迁城区安置,这个项目工作量排全区第二,项目进度对全区影响巨大。马绍雨早早算好明白账、时间账和群众“满意账”,“国良交代过,雨季即将来临,这些项目工作只能朝前抓。下村督促和核查一点都耽误不得。”

周明从医院把媳妇和刚出生的孩子接回来就没怎么照管过,每天白天都开着自己的车在山间道路奔跑,不是在去村组和项目现场的路上,就是从村组和项目现场回来的路上。他告诉记者:“国良不在后,我心里一直过不去这个坎,每天多跑一点现场,和村组干部多为群众解决一点问题,心情就能慢慢平复下来。”

东川干部群众争相把学习吴国良精神落实到具体工作中。从小江炎热河谷到“滇中第一峰”东川雪岭……吴国良的事迹传遍村村寨寨,激励着县乡领导、村组干部、驻村队员、大学生村官和基层党员干部,扎根脱贫攻坚战场一线用肩膀挑起责任,用行动践行誓言。

有一次,梨坪村党支部书记周有才跑来问吴国良:“吴支书,如果一家人都不同意参加农危改,该咋个做工作?”吴国良告诉他:“你观察夫妻两个哪个在家里管事多,你就主要做那个人的工作,做通这个人工作基本上一家人就都能做通了。”

这次接受采访时,周有才告诉记者,吴国良教给他的群众工作方法如今可是发挥得淋漓尽致,在村里推进什么工作都要找到突破口就好办多了。

吴国良的中学同学黄发富去年下派姑庄村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下派前吴国良和他交流,到村里开展工作要放得下身段,解决村党组织软弱涣散首先要抓班子、抓团结、抓正气,“既要多听取各方意见,也要自己会拿主意才行”,这让黄发富受益匪浅,村组工作开展迅猛。连续3年没有开展基础设施建设的姑庄村现在争取新建6个村级活动室、2个小组串户路和村卫生所,2个村组已经全面消灭“土墙房”。

现场办公、蹲点抓项目、白天督战晚上做案头工作,善抓群众工作突破口……吴国良在实际工作中琢磨出消减难题、化解矛盾的办法和善于将党建融于扶贫中心工作,把政治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的思路,为继续在一线的战友们提供了可复制的宝贵经验。

汤丹镇镇长罗雄对记者说:“国良年纪不大,而且总是笑呵呵的,但他身上总有一种精神或者意志力在影响和带动着身边的人。”去年9月吴国良从党政办主任调到扶贫办担任副主任(主持工作),罗雄和副镇长周明代表组织找他谈话。吴国良仅提了一个要求。他说自己患有慢性肾炎,如果发病请组织同意他请一两天假到昆明复查治疗,罗雄满口答应。今年1月中旬一个寒冷的夜晚,罗雄和吴国良等人到弯腰树村核查台账,直至天快亮了,几人就在村委会椅子上“弯”一下解乏。罗雄叫醒伏在桌上的吴国良一起上厕所,微弱的光亮下,罗雄发现吴国良尿血,一时急得说话都磕磕巴巴:“国良,你咋个不说,回去赶紧治疗去。”吴国良却说:“不咋个,等忙过这头,我再去。”但直到去世前吴国良都没有请过假。

罗雄说:“现在我们再艰苦再困难,只要想起国良笑呵呵的模样就觉得没有什么撑不住,大家都憋着一股劲儿埋头干呢。”

朱宏和吴国良是感情笃厚的同事,他作为乡镇社会事务兼社保中心主任,每天都要面对不同诉求的群众,开展工作有时得不到群众理解,觉得委屈时他会想一想吴国良的音容笑貌,这样勉励自己:“就算有泪也要流成幸福的海……”

云南日报记者 雍明虹 茶志福 马逢萃

责任编辑: 王大林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