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云南理论网频道
[对策思路]打好产业精准扶贫攻坚战
2018-05-29 09:23:21   来源:云南日报
分享至:

作者:李国林

产业扶贫事关脱贫攻坚全局,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根本之策。在脱贫攻坚战的决胜阶段,我们需要深刻认识产业扶贫的重大意义、重要地位和特殊作用,认清形势、理清思路、看清短板、弄清举措,切实增强做好产业扶贫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精准的举措、更加务实的作风,把云南产业扶贫工作抓得更牢、抓得更实、抓出成效,助推我省脱贫攻坚取得更大的成绩。

因地制宜,选业精准

我省多数贫困县自然立地条件差,群众居住分散,基础条件薄弱,农村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返贫率高,如何在脱贫攻坚的战场上让群众在产业发展的道路上实现“弯道超车”,在发家致富路的轨道上全力奔跑,需要我们坚持从群众的内心愿望和发展实际出发,认真找准群众愿望与发展实际的最佳契合点。通过组织县(市、区)、乡(镇)、村和驻村工作队干部进村调查、入户走访,召开座谈会,充分征求贫困群众发展产业的意见,结合省委、省政府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的战略部署,围绕茶叶、花卉、蔬菜、水果、坚果、咖啡、中药材、肉牛八大重点产业和各县(市、区)具有比较优势的特色产业,综合考虑本地区资源优势、产业基础、市场需求、技术支撑、环境容量、新型经营主体带动能力和产业覆盖面等因素,按照“一县一业”“一村一品”以及“一户一策”“一人一法”的精准扶贫方略,选准脱贫致富产业,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精心选择适合自身实际的产业项目,合理确定产业发展方向、重点和规模,提高产业发展的持续性和有效性,并由驻村帮扶干部“一对一”送产业到户,与贫困户共同制定帮扶方案,使所选所配产业和群众心连心、利连利。

聚力到户,受益精准

脱贫产业确定后,人就成为最关键因素。我们要坚持扶贫先扶志,组织驻村帮扶干部深入贫困户家中,面对面讲政策、理思路、议措施,引导贫困群众鼓足创业勇气,坚定信心,铆足干劲,用勤劳的双手改变贫困落后面貌,用辛勤的劳动创造幸福美好生活。针对贫困群众发展产业缺少启动资金的问题,紧贴贫困户发展产业需要,未雨绸缪,解忧解困,制定完善贫困户产业脱贫扶持办法,明确补助标准、资金来源、拨付流程和实施要求,整合各类资金和优惠政策,聚焦关键环节,有效扩大贫困户参与度,精准创设产业帮扶政策措施,因户、因人施策,精准发力,将建档立卡贫困户长期稳定受益作为产业帮扶目标,避免扶农不扶贫、产业不带贫,提高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

龙头带动,联结精准

找准项目实施与贫困户收益的结合点,建立龙头企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与贫困户紧密联系的利益联结机制,让贫困户参与、分享产业链增收收益,实现稳定脱贫。要支持龙头企业在贫困村设立扶贫车间,建设一批贫困人口参与度高的特色农产品加工基地,并在用地、用电、配套设施建设等方面给予倾斜。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集体经济组织)+贫困户”经营发展模式,支持龙头企业在贫困村开展订单农业、牧畜托管、土地流转、股份合作、产销对接,建立紧密农企利益联结机制。

普及技术,服务精准

一个产业要振兴,普及好农业科学技术尤为关键。每个农产品的产前、产中、产后都要按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的要求,用科学化、标准化、产业化、品牌化、有机化、国际化来打造。与贫困户面对面、零距离,设身处地为他们发展产业提供服务,提供保障。将产业脱贫纳入包村单位、驻村工作队、帮扶干部目标责任考核,做到年初有计划、每月报进度、半年核成效、年终总验收,真正把产业脱贫任务落到实处。深入开展“万名农技人员进万村”活动,落实一村一名带扶人员,与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产业技术联盟,常态化开展实用技术推广服务,免费培训农民、培训帮扶干部。组织农技、畜牧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开展“一对一”技术指导和帮扶。开展贫困家庭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转移就业人口。借助互联网,为贫困户提供政策、技术、信息、流通、营销、金融、法律等更多便捷服务。

产销对接,市场精准

我省贫困县大都地处山区,受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土地条件、交通运输等因素影响,农业产业化程度低,产业链条不完整,分散的“小生产”很难与遥远的“大市场”对接。因此,在产业扶贫中,需要充分发挥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和“互联网+”的优势,立足特色资源,对接市场,嫁接互联网,努力实现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大市场的有效对接。产业扶贫是精准脱贫“五个一批”的重点和难点,选准产业也是精准扶贫的重中之重。选准一个好的产业,发展好一个好的产业,通过激活主体、激活市场、激活要素,能够实现百业兴旺,支撑县域经济,带富一方百姓,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注入持续动力、释放持续活力。

(作者系省农业厅副厅长)

责任编辑  从永刚  郭笑笙

责任编辑: 王大林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