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云南理论网频道
红土地上孺子牛
——追记东川区扶贫干部吴国良
2018-05-17 10:21:17   来源:云南日报
分享至:

图为吴国良生前下基层照片。

5月7日,晴。

昆明市东川区汤丹镇,广泛流传着吴国良的扶贫故事。

“总感觉他还没走。”汤丹镇分管扶贫的副镇长周明红着眼睛说。

“追授吴国良同志昆明市五一劳动奖章。”昆明市总工会决定。

4月26日,汤丹镇扶贫办副主任、中河村党支部书记吴国良,在下村检查农村危房改造补助资金兑付情况途中,车辆意外坠下深沟,不幸因公殉职,32岁的年轻生命永远定格在了扶贫路上。

如今,昆明市总工会已发出号召:学习吴国良同志先进事迹,助力脱贫攻坚。东川区扶贫战线上的广大干部群众,尤其是汤丹镇他曾经的战友和同事,都把“告慰英灵,不负百姓”作为奋斗目标,倒排工期、对标对表、全力冲刺,坚定不移地进行着他来不及完成的事业。

勇于担当,不怕苦不畏难

“他始终对党的事业忠心耿耿,总是一心一意扑在学习和事业上,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汤丹镇党委书记周自开说,吴国良长期奔走在村组一线,为扶贫事业作出了积极贡献。

“国良能力强、有担当,不怕苦、不畏难。”周明告诉记者,去年镇党委选中吴国良负责扶贫工作时,他爽快地答应了。

去年9月份,吴国良正式任汤丹镇扶贫办副主任并主持日常工作,压力比预期有增无减。

汤丹是一个老工业乡镇,地矿矛盾复杂,基础设施薄弱,脱贫攻坚任务重。全镇26个村中,有6个村要整体搬迁,涉及易地搬迁人口8233人,其余20个村需要进行农村危房改造,涉及4458户人家。全镇农业人口接近35000人,产业发展和大数据管理样样要操心。

“不深入每家每户熟悉情况,就不可能帮老百姓把事情办好。”吴国良下足了“绣花功夫”,对全镇的村情民意了然于心。

为适应岗位需要,更好地指导农村危房改造工作,他还攻读了四川农业大学土木工程学作为第二专业。

杨燕华,中河村党支部副书记,正在忙农村危房改造的事。

“这是国良未完成的事业,不能让它停下来。”杨燕华说,这是中河村全体班子成员的共识。

2014年,中河村党支部被定为基层软弱涣散党组织,村内矛盾纠纷突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大部分村民还住在D级危房中。只有加强班子建设,凝聚干群合力,中河村才有希望与全镇一道脱贫摘帽。经镇机关干部职工一致推荐,时任镇党政办主任的吴国良兼任中河村党支部书记。到村支部任职后,“为村民办点实事,为村里干点实事”成为了吴国良的扶贫初心。

“就是从那个时候起,他的担当精神让我佩服。”杨燕华说,吴国良上任第一件事便是立规矩,整顿班子问题,提升班子工作能力。他不怕得罪人,班子成员不清楚情况的要求限时摸清,不愿为民担责的小组长受到严厉批评。“班子上定的事尽管放手去做,可能得罪人的时候就说是我让做的,有哪样问题我来承担。”吴国良经常这样跟他们讲。

通过抓党建,中河村班子的凝聚力增强了,全村工作从杂乱无章变得有条不紊。

在吴国良的带领下,汤丹镇脱贫攻坚各项工作快速有序推进。

2017年,吴国良被授予东川区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在此之前,有着11年党龄的他,已连续三年被考核为汤丹镇优秀工作者,连续两年荣获汤丹镇“十佳中层干部”称号。

啃硬骨头,有干劲有思路

吴国良的办公桌上,《东川区脱贫攻坚责任书》仍压在键盘下,“农危改推进情况统计表”“动态管理基本情况统计表”等整整堆了两摞……

周明告诉记者,吴国良患有慢性肾炎,动态管理和大排查工作期间,他强忍着病痛,通宵达旦、不眠不休,让同事们非常感动。吴国良不仅自身吃苦耐劳,更聚焦“精准”二字,压实扶贫工作队员包村、包组、包户的责任,确保每户老百姓都有对应的干部负责,掌握情况不能讲“估计”“大概”。“在昆明打工,要具体到哪个区哪个厂?工资是多少?老板电话是多少?”周明说,责任到位,精准到位,再复杂的事情也能对症下药,再大的困难也能一一克服。

“中河村前期工作做得好,硬骨头都啃下来了。”中河村驻村扶贫工作队长、第一书记佟云明说,住房问题是村里贫困户的主要致贫原因,全村除整体搬迁的小组之外,还有300多户农户需进行C、D级危房改造。去年5月份,他从东川区公安局到中河村驻村时,农村危房改造只剩30户没有解决,“顿时感觉脱贫压力小了许多”。

“刚开始那几年,工作其实并不好干。”据杨燕华回忆,2012年村里就启动了140多户宜居农房建设,但因村上组织申报材料不规范,导致房子盖起来一年多资金仍拨付不到位,老百姓看了以后不敢动,村上一点办法也没有。吴国良任村党支部书记后,带着班子成员一户一户摸情况,一家一家说政策,很快找出了问题症结所在。

杨燕华说,吴国良积极向镇党委、政府汇报情况,该落实的及时落实,并教会大家如何规范地填写申报材料,农户的钱很快得到了拨付。自那以后,群众的积极性提高了,村里的各项工作推进很快,5个村民小组有3个纳入易地扶贫搬迁范围,300多户C、D级危房改造任务目前只有3户尚未完成,中河村实现了由拖后腿到做示范的转变。

洒海村关上一、二小组,地处地质灾害隐患区,老房子是土坯结构,住着不安全。镇里决定搬迁到乌龟山,让群众有安全稳固的住房。

“肩头硬才能挑起搬迁工作这付重担。”汤丹镇组织委员郭瑞说,吴国良有主见、有思路,又当过镇规划服务中心主任,镇领导挑来选去,最后还是选中了他。

入户宣传动员,是做好工作的第一步,很多老乡都问他:“咋搬啊,乌龟山路不通、用水不方便,房子咋盖,搬过去搞啥?”对此,吴国良总是耐心回答,并把脱贫攻坚政策一项项详细说明,其中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别担心,我会为大家协调解决好的。”通过深入细致地工作,群众放下了思想包袱。

后来,乌龟山项目被纳入省级农村危房改造示范村项目,并于2017年正式动工。“他没日没夜跑现场,征地、规划、招投标、看图纸、抓进度,一件都没落下。”洒海村村委会副主任李建荣说,项目动工以来,吴国良只要路过就会进来看两眼,来不了时也会随时打电话了解情况。据他介绍,今年6月底,村民就将搬迁入住新房。产业发展方面,也有了详细规划。

“大伙还想着在新房子里请他吃顿饭,好好感谢他。”李建荣一阵感伤。

责任编辑: 苏宇箫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