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建立科技助力精准扶贫的长效机制
2018-05-10 17:29:17   来源:光明日报
分享至:

作者:易明 杨树旺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人民利益和幸福出发,提出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战略思想。党的十九大报告把扶贫作为重要内容专门论述,提出了新时代脱贫攻坚的新思想、新要求、新策略和新方法。当前,我国减贫脱贫已经进入“最艰难阶段”,减贫成本更高、脱贫难度更大,要想实现“脱真贫、真脱贫”的目标任务,需要不同于以往的智慧和力度。其中,探索建立科技助力精准扶贫的长效机制,是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推进贫困地区创新驱动发展的有效途径。具体而言,应围绕“产业扶贫、智力扶贫、创业扶贫、协同扶贫”,重点抓好以下几个关键环节。

构建产业技术支撑体系,支持产业扶贫。可持续扶贫必须有产业作为支撑,扶贫产业是稳定脱贫的试金石,有产业带动,脱贫人口才能获得持续性的财产收益,才能有保障、稳得住。科技助力产业精准扶贫,需要注重“共享发展”的制度设计,促进包容性创新,面向基层群众的产品和服务需求,精准布局一批联合科技攻关项目。政府科技计划项目应优先支持贫困地区的科技扶贫项目,有效增加贫困地区科技供给。针对贫困地区的资源禀赋和要素条件,围绕“一县(乡)一品一业一策”,积极扶持龙头企业,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以结构性改革强农惠农,促进全产业链增值收益更多留在产地、留给农民。加强贫困地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利用互联网搭建脱贫大市场,支持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大力培育“互联网+现代农业”新业态新模式。创新产业扶贫体制机制,重点完善扶贫资金统筹机制、扶贫项目示范机制、扶贫项目论证机制、扶贫对象投入机制、扶贫收益分配机制和扶贫效益评价机制等。

建立科技人才支撑体系,促进智力扶贫。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注重扶贫同扶智相结合。智力扶贫旨在通过教育培训、信息交流、宣传引导等方式方法提高贫困人口的科技素质、职业技能、经营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智力扶贫可以从两个方面展开:一是推进贫困地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依托高校院所人才智力优势,对贫困地区精准识别的乡土人才、返乡农民工、大学生村官、科技示范户以及有劳动能力和学习意愿的贫困户等开展形式灵活多样的实用技能培训和就业创业培训,重点帮助解决产业关键技术问题和商业模式创新等问题,为贫困地区培养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科技致富带头人、新型职业农民和本土科技服务人才。二是加强贫困地区科普工作。加快贫困地区科普设施建设,建立完善多元化、多渠道的科普投入体系,建设一批资源充足、设备齐全、服务规范、群众满意度高的综合性公共文化设施和场所,给予贫困地区自建科技文化场馆一定的政府资金支持。提升贫困地区科普服务能力,加大科普资源倾斜力度,推进公共数字文化服务进村入户,组织编写科普技术图书等优质科普教材,开展科普课堂等品牌科普活动,不断创新扶贫科普传播模式。

完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助力创业扶贫。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出发,从当前脱贫攻坚所处的实际阶段着眼,创业扶贫不仅是缩小贫困地区与发达地区贫富差距的必由之路,同时也是扶贫开发工作的重大创新举措。第一,要提高贫困人口创新创业能力,培育一批贫困地区创业主体。建立完善科技特派员对口服务贫困村制度,从优选人才、强化管理入手,依托科技特派员培养一批农村科技创新创业人员。鼓励大学生在农村创新创业,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第二,要促进创新要素对接。鼓励支持高校院所和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等创新资源面向贫困地区开放共享,积极服务贫困地区技术创新和民生改善。第三,要加强创业载体平台建设。支持“三区”建设一批“星创天地”、农业科技园区、农业科技企业孵化器等创业载体,积极探索“创业载体+贫困村+贫困户”的创业扶贫模式。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鼓励支持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和高校院所在贫困地区开展技术转移、投融资对接、财务经营管理等创业辅导服务,着力打造专业化、社会化、便捷化的农村科技创业服务环境。

创新科技扶贫工作机制,推进协同扶贫。协同扶贫既包含纵向的基于流程的协同,还包括跨部门和跨区域的横向协同。一是推进流程协同,重点是有机衔接科技扶贫与产业扶贫、智力扶贫、创业扶贫,注重全过程管理,探索形成“先进适用技术研发—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扶贫产业培育—创业主体培育”的生态链条,提高科技扶贫的可持续性;二是推动跨部门协同,重点是在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部署下,建立完善科技、财政、农业等多部门联动机制,在科技扶贫项目实施过程中加强部门有效配合;三是创新跨区域协同体制机制,对连片特困地区进行跨域治理是我国提高扶贫开发效率的重要手段之一。应本着平等协商、互利共赢的基本原则,完善科技扶贫利益共享机制、科技信息资源共享机制、协同争议处理机制等,健全联席会议制度等跨行政区域议事协调制度,强化科技扶贫规划协同和政策协同。同时,推动建立东部富裕地区和西部贫困村、贫困户的精准对接机制,确保科技资源、科技产业、科技人才、研发资金等要素精确瞄准贫困人口。

总之,科技扶贫是有效衔接产业扶贫、智力扶贫、创业扶贫、协同扶贫的重要抓手,是切实提高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质量的重要途径,是确保脱贫攻坚成效稳健可持续的重要保障。需要强调的是,对科技扶贫工作效果的监测评估应立足长远,以中长期考核为主,任何短视的、不可持续的政绩考核行为将会导致科技扶贫政策的非一致性和不可预测性,进而削弱科技扶贫最终效果。

(作者:易明 杨树旺,分别系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资源环境经济研究中心副教授、教授,本文系阐释党的十九大精神国家社科基金专项项目“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研究”〔18VSJ037〕的阶段性成果)

《光明日报》( 2018年05月10日 06版)

责任编辑: 王大林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