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云南理论网频道
[文史哲]保山坝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发展
2018-05-09 09:25:22   来源:云南日报
分享至:

保山汪官营出土的哀牢铜盒

修缮前的保山腾阳会馆局部

中国传统村落保山板桥镇青龙街

中国传统村落保山金鸡乡戏台 刁丽俊 摄

作者:耿德铭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世纪的20年以来,保山坝的开发建设进入了全面高速度跨越发展。原来近3平方公里地面、3万人口的保山城,已发展为37平方公里、37万人口的新型城市;六大农村集镇面貌正在快速改变;“三个万亩”生态廊道,占地50多平方公里的千亿级工业园区,19条地下综合管廊干线支线,城乡公共卫生设施、农村环路、电网、亮灯率、垃圾和污水处理中心,五条河道整治,上百个老旧小区、城中村、旧工厂区的改造,七个棚户区的拆迁等等,融城乡山坝林田河湖于一体的建设和改造工程极其宏伟,山水美、城乡美、生活美的“三美”生活正在呈现。同时,保山在优秀历史文化遗产的传承创新方面也取得重大成就,如名人堂、永昌阁的创建和青华海的恢复,成绩突出。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指出,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根、魂,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报告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入新时代的保山市,进一步加强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工作,不断增加文化自信,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以下择要论述保山五个方面的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工作。

南方丝路历史文化遗产

中印缅孟走廊是南方丝路开通最早的基本路段,保山坝是这一路段的咽喉和枢纽。南方丝路东西两道在大理地区汇合进入保山坝后,形成由北到南的上大路、中大路和下大路三条大道。上大路经板桥、卧佛寺、今保山城、云瑞街,又分北中南三路,西越腾冲到缅印孟;中大路经板桥、下村、诸葛营、潞江坝、芒市、缅甸,下印度洋抵孟、印;下大路经金鸡、河图、辛街、施甸、孟定,到缅、泰。

从前的永昌郡城、府城和板桥、金鸡,是南方丝路巨大驿站,郡、府城曾被称为南方丝路上的“大都会”。自古以来,中原、巴蜀、天竺(印度)、掸骠(缅甸)的商品、文化在保山坝交汇融合,经保山坝输出缅印孟的主要商品是生丝、绸缎、铜器、铁器、布匹、纸张、药材和茶、酒,输入的主要商品是棉花、棉纱、玉石、海贝、珍珠、琥珀、象牙、鹿茸。公元66年哀牢归汉前后,南方丝路重要驿站保山坝子,交易非常繁盛,直至明清,保山城还有许多经营上述啇品的大商家。

保山境内古丝路沿线积淀着大量文物古迹:石器遗址和出土地7处,周秦汉青铜器出土地8处,汉晋宋元明清城址、堰池、孔庙、文物墓葬16处,印度传来的佛教和中原传来的道教等唐代以来的宗教建筑原有百多处,现有30多处。比较典型的文物遗迹是青铜器、城池驿站和周边山上的故道、桥梁、碑刻和蜀汉墓出土的陶俑,还有老百姓称为“丝花会馆”的腾阳会馆以及多处大马店遗址。丝花会馆是腾冲人长期在保山城经营蚕丝、棉花等外贸的集散地,“丝花”时常“堆积成山”。蜀汉陶俑是印度等南亚人形像雕塑,证明史书记载哀牢“种人”之一是“身毒(印度)之民”。这些文化遗产是南方丝绸之路的根本,保山坝这些丝路印记、符号,体现着和平合作、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应该对其充分保护利用,大力弘扬传承。

哀牢文化遗产

战国至汉代,滇东建立了滇国,滇西至缅北建立了哀牢国,哀牢国政治经济中心在保山坝。经云南省专家学者和有关领导三次评审,滇文化和哀牢文化被确定为云南两大特色历史文化品牌。滇文化的开发打造已经取得宏大进展,哀牢文化期待进一步着力研究,开发打造。

保山坝哀牢文化遗产主要有三项:一是与哀牢国名相同的哀牢山、以第一代国王名字命名的九隆山、九隆池、永昌内八景之一“春满隆阳(因在九隆山之阳得名)”、世界闻名的古代神话九隆传说发生地、哀牢金井、玉泉(哀牢王御花园)等遗迹景物和与哀牢密切相关的哀牢寺、大官庙、小官庙、永封寺、光尊寺等唐宋以来宗教建筑。二是汪官营、营盘山、黄龙山麓、易畴村、白塔村、麦场、水寨、霍家坡出土战国至东汉的铜盒(内装金箍、金灯笼、金绣球、银箍、银钗和玛瑙珠)、铜钺、铜斧、铜剑、铜镞、铜镜等青铜器。三是传承千百年的哀牢犂耙会,是世界独有的云南民族特色农耕文化节日。此外,在东汉隆重庆祝哀牢归汉和平统一前后,著名史学家、一代文豪班固撰写的《东都赋》等历史名篇,与保山坝关系密切。这些历史文化遗产,蕴含着巨大的研究保护和传承开发的空间,极富潜力和魅力。

传统村落文化遗产

国务院七部局联合公布的中国传统村落名录,保山有板桥、金鸡、育德、河图西街和保山坝南方丝路入口地段的水寨共5个村落入选。如何加强对其进一步保护开发,各级政府部门已有专门文件提出要求。笔者在此结合保山坝的实际情况提三点建议:一是深入挖掘和保护传承各村落特有的历史文化。发展和创新要按照文件规定“保持传统村落的真实性,杜绝无中生有”。二是这5个村落的分布较为集中,可以考虑做群体规划保护。三是这5个村落都分布在保山坝子北部,南部应抓紧进行即将启动的最后一批中国传统村落遴选申报。

要注重保护、传承、发掘传统村落的特有资源。例如板桥,现已戴有历史文化名镇、传统村落、永子特色小镇等五顶“帽子”,但无论帽子有多少,都必须保护好千百年来特有的四项文化遗产,即:一是保护好街面、商铺、民居等传统建筑的形式、格局和肌理;二是保护好文星楼、万家祖祠、万家大院、三教寺古戏台等文物古迹;三是保护发掘好万家的顶子(万氏家族耕读传家,自古至今举人进士、专家学者出得多)、马家的银子(马家善商贸)、姬家的鞍子、徐家的轿子、戈家的饼子、董家的包子等“十子”文化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四是保护好板桥的自然环境和历史风貌,板桥不同于全国大部分传统村落坐落在山边水尾,它位在平原中,河流贯穿,因此保护好这里的河流、水井、田畴、菜畦等田园风光,意义更为重要。

滇西抗战文化遗产

保山有众多的抗战文化遗产。抗日战争期间保山坝发生了三件大事。第一件是28个县的民工修筑547公里滇缅公路西段时,工程总指挥部设在保山坝,以保山坝为主力的全县民工承担了147公里公路的修筑任务,占公路长度的37%。第二件是日军飞机狂轰滥炸保山坝城市乡村,保山城是一次被炸死万人的惨案发生地,留下草葬死难者的“千人坑”。第三件是保山坝是滇西四年守卫和全面反攻的战略基地和指挥中枢(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部和美军顾问团长驻坝北),是远征军16万人规模最大的集结和军训地,是南侨机工滇西大本营,是反攻时步炮空联合作战的飞虎队前沿基地,是滇西抗战中的核心后勤基地,是“全国慰劳总会滇缅慰劳团”慰劳盛典举行地,是战功显赫、毛泽东和周恩来等领导高度赞扬的戴安澜统率第200师驻军地……等等。因此,保山有众多的抗战历史文化地面建筑和遗址,应该以多种方式进行保护和纪念,以永远铭记中华民族伟大的抗战历史。

名人文化遗产

保山坝子拥有众多的历史名人资源。自东汉坚持举国归汉的哀牢王柳貎以降,有云南第一清官郑纯、吕不韦“宗族子弟”之吕凯、明代名士名臣张志淳和杨慎、清代名宦刘树堂、爱国名宦名将名士李根源、爱国侨领梁金山……等等,他们在国内外均有一定影响,都曾有或现尚有故居、诗亭、广场雕塑,应该加以维修、提升或设置标志。

保山坝众多的历史文化遗产,如果得到较好的保护和利用,它将构成保山的“乡愁美”,与山水美、城乡美、生活美一起,构成保山坝人民的“四美”生活,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作者单位: 保山市博物馆 本文图片除署名外均为杨斌燚拍摄并提供)

责任编辑  耿嘉  郭笑笙

 

责任编辑: 王大林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