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云南理论网频道
[理论纵横]精准脱贫振兴最美小凉山
2018-05-03 09:35:38   来源:云南日报
分享至:

作者:杨承新

未来三年是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交汇并存、协同推进的重要历史时期。宁蒗彝族自治县各级各部门、各族干部群众必须积极主动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大力弘扬“跨越发展争创一流,比学赶超奋勇争先”精神,找准推进脱贫攻坚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结合点,破解制约因素,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在深化脱贫攻坚中推动乡村振兴,在加快乡村振兴中巩固脱贫成效。

乡村振兴,脱贫为先。坚决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当务之急和关键所在。宁蒗县是云南省27个深度贫困县之一。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政策措施的全面落实,全县经济社会保持稳中向好的健康发展态势,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城乡人居环境日益提升,贫困群众的收入稳定增长,贫困发生率明显下降。与此同时,我们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锻造了一支能征善战的扶贫队伍,提振了贫困群众的脱贫信心。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脱贫攻坚是一场输不起、不能输、必须赢的战役。我们要立足“山、少、偏、穷、特”五位一体的基本县情,紧扣发展不好、不快、不协调的现实县情,着眼潜力巨大、资源丰富、优势明显、前景广阔的发展县情,以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攻坚精神,真情实意、真抓实干,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脱贫攻坚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工程,乡村振兴是巩固脱贫成果的长远之计。宁蒗县要把乡村振兴作为推动脱贫攻坚、巩固脱贫成效的根本举措,把脱贫攻坚的目标任务、工作要求融入乡村振兴战略之中,让二者有机衔接、互促共进、长效发展。

紧扣“产业兴旺”,做好“三产融合”文章。农业强,产业必须强。宁蒗要立足资源禀赋,打造好以泸沽湖、县城、永宁坝、丽宁公路沿线为主体的“一湖一城一坝一带”旅游经济带,加快实现旅游业的转型升级。发展以马铃薯、高原红米、烤烟、畜牧和特色林果为主的五大高原特色农业,推动现代农业发展提质增效。按照“一园三片区”规划,加快建设工业园区、高原特色农产品展示园区、农产品精深加工园区,走好新型工业化道路。实施好电商示范县建设,培育发展新业态。

紧扣“生态宜居”,做好“城乡协同”文章。坚持公共设施补短板、产城教融合化、环境容貌整洁化、建设改造特色化、管理智能化,努力把县城打造成有历史记忆、地域特征、民族特色、宜居宜业的具有彝族特色的园林城市。建设泸沽湖女儿国、普米古寨等一批产业特色鲜明、文化浓郁深厚、环境美丽宜人的特色小镇和田园综合体。统筹山水林田湖草保护,改善水、电、路、气、房、信等基础设施,打好农村环境污染整治攻坚战,推进山、水、田、院绿化美化净化,高质量保护好绿水青山和田园风光,保留住独特的乡土味道和乡村风貌。创新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促进城乡在规划布局、产业发展、要素配置、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生态保护等方面相互融合和共同发展,实现城乡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紧扣“乡风文明”,做好“移风易俗”文章。坚持“口袋鼓”与“脑袋富”有机统一,厚植乡土文化之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弘扬自立自强、勤劳勇敢等优秀传统文化;重视各民族孝善文化基因传承,保护和开发利用好历史文化村落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把移风易俗、乡风文明建设与群众文化活动紧密结合,遏制大操大办、厚葬薄养、人情攀比等陈规陋习,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紧扣“治理有效”,做好“平安和谐”文章。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建设好农村基层党组织,培养好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重要组织保障。坚持自治、法治、德治“三治”结合,创新乡村治理体系建设,深化基层民主和法治建设。

紧扣“生活富裕”,做好“美好幸福”文章。聚焦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打好精准扶贫攻坚战,确保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如期脱贫。完善农业支持保护体系,落实好各项支农、惠农政策。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鼓励和支持农民就业创业,稳步增加农民家庭经营收入、工资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

紧扣“人才振兴”,做好“人才支撑”文章。解决农村人口和农业劳动力的老龄化问题,引导部分农民工返乡、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回乡、城市农科人员下乡,鼓励、扶持他们到农村去创业。加大新型农民培训、农村专业人才定向培养、乡村干部队伍建设力度,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

(作者系丽江市委常委、宁蒗彝族自治县委书记)

   责任编辑 耿嘉 从永刚

 

责任编辑: 王大林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