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云南理论网频道
[理论纵横]紧扣“六字”推进脱贫攻坚
2018-03-29 09:45:33   来源:云南日报
分享至:

采取超常举措,拿出过硬办法,汇聚各方力量,夺取新时代第一场硬仗全胜

作者:周家纬 何晓琼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今年新春,习近平总书记在成都主持召开的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座谈会上强调,打好脱贫攻坚战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三大攻坚战之一,对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我们党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清醒认识把握打赢脱贫攻坚战面临任务的艰巨性,清醒认识把握实践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解决这些问题的紧迫性,不放松、不停顿、不懈怠,提高脱贫质量,聚焦深贫地区,扎扎实实把脱贫攻坚战推向前进。作为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脱贫攻坚任务艰巨的我省,要如期完成脱贫目标不拖全国后腿,必须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做好应对和战胜各种困难挑战的准备,围绕“闯、实、准、巧、全、暖”六字,采取超常举措,拿出过硬办法,汇聚各方力量,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8项要求落实到打好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的行动中,夺取新时代第一场硬仗全胜。

在脱贫攻坚方法思路上要突出“闯”字。坚持实事求是,不断解放思想,大胆闯、大胆试,敢于突破、敢于创新,促进脱贫攻坚方法思路多样化、实用化、特色化,努力闯出一条符合当地实际、操作性强、个性鲜明、具有本地特点的精准脱贫攻坚路子。尤其是如期完成脱贫目标仅有3年时间,而且越往后遇到的越是难啃的硬骨头,需要以更加积极进取的闯劲,再接再厉,连续作战。

在扶贫责任上要突出“实”字。坚持社会动员、凝聚各方力量,充分发挥政府和社会两方面力量作用,形成全社会广泛参与脱贫攻坚格局,是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的重要经验。我们必须进一步树牢愚公移山志,把责任扛在肩上,切实强化脱贫攻坚领导责任制,坚持上下同心同向,把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州(市)县抓落实的管理体制,片为重点、工作到村、扶贫到户的责任制真正落到实处,调动各方力量,形成脱贫攻坚强大合力,切实做到目标任务明确、完成时限明确、帮扶措施明确,通过“硬”指标,形成“硬”约束,确保帮扶工作扎实、脱贫结果真实。

在合力帮扶上要突出“准”字。摸清底数、找准“穷根”、明确靶向,因地制宜、对症下药,全面制定帮扶措施、全面精准施策。精准锁定帮扶对象、精准施策、精准发力,做到扶贫对象精准、目标精准、任务精准、资金精准、措施精准、责任精准、投入精准、帮扶精准、落实精准、考核精准和成效精准,确保脱贫攻坚不断实现新突破。在扶贫项目和资金上,尤其需要做到既同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相适应,又确保把扶贫项目和资金投入到发展最需要、扶贫最迫切的贫困地方,通过建成一批批扶贫攻坚示范片、示范走廊、示范园区、示范工程和示范村寨,发挥精准扶贫项目的放大效应,以点带面拉动贫困地区的脱贫攻坚深入推进。

在产业建设上要突出“巧”字。 促进一二三产业创新发展,拓宽和巩固增收渠道,是提高扶贫、脱贫质量,实现长效脱贫的必然选择。但是,必须强化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发展理念,树立大局观、长远观、整体观,坚持保护优先,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贫困地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要严格遵循“种养结合、以种为主,市场导向、政府扶持,循环利用、生态环保”的原则,既大力发展能尽快见效的“短、平、快”产业,又慎重选择与村情相适应、与民意相一致、与环境相协调的长远致富产业,指导、扶持贫困户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实现产业培植到村到组到户,做到产业培植“一村一品、一组一策、一户一法”,使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家都有脱贫的门路,以产业建设促进扶贫转型升级,促进贫困地区尽早实现“脱贫、摘帽、增收”目标。

在扶贫工作机制上要突出“全”字。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动员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扶贫事业,鼓励支持各类企业、社会组织、个人参与脱贫攻坚,构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等多方力量有机结合的大扶贫格局。坚持扶贫攻坚与全局工作相结合,走统筹扶贫的路子;坚持连片开发与分类扶持相结合,走精确扶贫的路子;坚持行政推动与市场驱动相结合,走开放扶贫的路子;坚持扶贫扶志扶智“三位一体”与自力更生相结合,走“造血”扶贫的路子;坚持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相结合,走生态扶贫的路子。

在服务贫困群众上要突出“暖”字。贫困群众既是脱贫攻坚的对象,更是脱贫致富的主体。要让贫困地区彻底摆脱贫困,必须注重以暖心的服务,激励和引导贫困群众激活、激发内生动力。因而必须从巩固党执政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从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的高度出发,保持顽强的工作作风和拼劲,满腔热情做好脱贫攻坚工作,深入贫困地区一线、项目工地、田间地头、群众家中,真诚服务贫困群众,帮助贫困群众解决各种困难和问题,温暖贫困农民群众的心窝子,让贫困群众积极主动地在党委、政府和全社会的帮扶下,齐心协力、顽强奋斗,脱下贫困帽,勤劳奔小康。

(作者1单位:楚雄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办公室;作者2单位:楚雄州政府外事侨务办公室)

(责任编辑 耿嘉  从永刚)

责任编辑: 王大林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