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云南理论网频道
[调查研究]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加快建设美丽云南
2018-03-20 09:16:36   来源:云南日报
分享至:
       创新绿色发展路径奋力实现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治国理政的重要战略位置。“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重要论断,贯穿在习近平总书记的生态文明思想中。它打破了简单地把发展与保护对立起来的思维束缚,生动阐明了发展与保护的内在统一。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云南时,明确提出云南应着力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努力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他指出:云南作为西南生态安全屏障,承担着维护区域、国家乃至国际生态安全的战略任务。同时,云南又是生态环境比较脆弱敏感的地区,生态环境保护的任务很重,一定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坚决保护好云南的绿水青山、蓝天白云。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云南的宝贵财富,也是全国的宝贵财富。我们必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努力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为推动云南实现高质量发展与跨越发展有机统一提供重要保障。必须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要求,树立发展和保护相统一的理念,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坚持发展必须是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理念,平衡好发展和保护的关系,按照主体功能定位控制开发强度,调整空间结构,实现发展与保护的内在统一、相互促进。必须按照党的十九大报告的要求,以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为关键,坚决保护好绿水青山、蓝天白云,坚持绿色生产和绿色生活,构建绿色产业体系,探寻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新路径,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环境。

把节约资源作为保护生态环境的根本之策,深入推动全社会节能减排,推进节能、节水、节地、节矿,节约一切资源。必须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绿色发展的思想,坚持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综合运用市场、法律、经济等手段,全面推进工业、建筑、交通运输、商业、公共机构、农业和农村等各领域节能降耗与资源综合利用,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确保到2020年,构建覆盖全面、科学规范、管理严格的资源总量管理和全面节约制度,着力解决资源使用浪费严重、利用效率不高等问题。按照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方针,健全用水总量控制制度,保障水安全。完善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划定永久基本农田红线,按照面积不减少、质量不下降、用途不改变的要求,将基本农田落地到户、上图入库,实行严格保护。建立健全矿产资源集约开发机制,提高矿区企业集中度,鼓励规模化开发。

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培育更多绿色产业市场主体和新的增长点。必须坚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信念,牢固树立“生态立省、绿色发展”理念,积极探索实践具有云南特色的绿色产业发展路径,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双赢。在产业部署方面,第一产业要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高原特色农业现代化,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提高农产品质量和效益,推进农产品绿色营销,着力打造云南高原特色农产品的“金字招牌”。第二产业要坚定不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发展集约、特色和多元工业经济。坚持实施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发展道路,保证工业发展沿着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发展思路顺利进行。第三产业要积极探索现代服务业发展新模式,加强自然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并通过挖掘历史文化资源突出地方旅游特色,优化游客旅游体验,重塑云南旅游业的良好形象。同时,加大对绿色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对具有前沿性、应用性、创新性的绿色科技,给予政策倾斜和资金帮助;将目前分头设立的环保、节能、节水、循环、低碳、再生、有机等产品统一整合为绿色产品,建立统一的绿色产品标准、认证、标志等体系;进一步完善绿色财政、税收政策,大力推行建立绿色信贷、绿色发展基金、绿色担保机制等绿色金融体系,为绿色发展提供政策支撑。

发展壮大循环经济,促进生产、流通、消费过程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提高全社会资源产出率。积极鼓励与支持社会组织和民间团体参与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各项活动,使全民能够理解、支持和自觉参与节约资源、爱护资源、合理利用资源和循环经济事业的发展,从而使循环经济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加快研究制定与国家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固体废弃物回收处理和再资源化、废旧家电和电子产品回收处理和再资源化法、推进清洁生产、城市生活废弃物分类处理和再资源化等法律法规相配套的地方法。充分发挥税收、金融、财政等经济政策对循环经济的导向、推动作用。突出抓好省级工业园区循环化改造,逐步实现园区土地集约利用、能源梯级利用、废物交换利用、废水循环利用。探索建立促进资源高效利用考核指标体系,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积极开展工业产品生态(绿色)设计示范企业创建工作,总结推广示范企业推进模式和成功经验,引导工业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道路。

(执笔:赵思旭)

责任编辑: 王大林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