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云南理论网频道
[理论纵横]把握稳中求进的哲学内涵
2018-03-01 11:06:39   来源:云南日报
分享至:

运用辩证思维,科学理解、把握稳中求进的新内涵新要求,正确处理“稳”与“进”的关系,在把握好度的前提下奋发有为、知难而进、以进促稳

作者:阮 勇 魏 伟

稳中求进从经济领域的工作总基调上升到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表现了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鲜活运用和创新发展,体现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深刻认识和全面总结,深刻理解、准确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的哲学内涵,对于我们做好新时代经济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体现了遵循事物发展规律的唯物主义观。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认真总结执政经验、深刻汲取历史教训,善于把握和运用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律,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推动经济发展,现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些举世瞩目成就的取得,靠的就是脚踏实地、稳扎稳打、不断前进。实践证明,只有遵循社会发展规律,正确把握“稳”和“进”的辩证关系,切实把握好时机、力度和节奏,做到既不因循守旧、停滞不前,也不脱离现实、贸然急进,才能使党和人民的事业平稳健康持久地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稳中求进的重要性,稳中求进的科学内涵不断丰富拓展,从经济领域的工作总基调上升到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和经济工作的方法论,并成为指导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原则、基本方法和基本遵循,这既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深刻总结,也是我们党对治国理政规律认识的深化和升华。

“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体现了对立统一原则。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强调:要特别注重运用唯物辩证法对立统一、量变质变、否定之否定三大规律,科学正确地指导工作。我们要坚持辩证的观点,运用辩证思维,科学理解、把握稳中求进的新内涵新要求,正确处理“稳”与“进”的关系,在把握好度的前提下奋发有为、知难而进、以进促稳。

稳与进相互作用、相互促进,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稳是主基调,是基础和前提。稳是为了更好地进,持久地进;稳是为进创造条件,奠定基础。进入新时代,持续深化改革、深入推进社会进步,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推动民生进一步改善,一个健康稳定的发展环境至关重要。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们必须把该稳的稳住,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期间,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居民消费价格涨幅平稳,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实现城镇新增就业和调查失业率既定目标,国际收支保持基本平衡。

进是方向,进是目标。发展才是硬道理,没有发展、没有进,就不可能真正实现稳,实现真正的稳。在保持稳定的状态下,把握好工作的节奏和力度,突出工作重心和关键点,科学地进、协调地进、高质量地进、有力有序地进。新形势下,我们党及时作出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科学判断,就是要求不能单纯追求经济发展的速度,而是要稳中求进、求好,实现可持续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涉及方方面面,不能单兵突进,必须坚持统筹兼顾,协调推进。当前,要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把该进的进到位,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推动乡村振兴,推动开放新格局全面形成,推动民生水平不断改善,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体现了鲜明的问题导向和强烈的问题意识。敢于面对时代发展最迫切的问题,并努力解决问题从而改变世界,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宗旨。近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问题导向,着眼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宏伟目标,兼顾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始终把稳中求进作为发展的基本原则、解决问题的关键。

“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体现了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实践哲学原理。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我们必须牢牢抓住实事求是这个活的灵魂,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按照事物本来的面貌和固有的规律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方法,必须学习和掌握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实事求是,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的、辩证的认识论,是我们党始终坚持的根本思想方法。”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始终把握稳定的大方向,实现了经济增长稳、就业岗位稳、社会发展稳,实现了结构改善有进,动力转换有进,体制改革有进,民生改善有进。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是党中央在深刻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并结合我国当前和相当长一段时间的发展实际作出的科学判断,凸显了党中央的战略自信和战略定力。

作者单位:昆明市五华区发展和改革局

(责任编辑  耿嘉  从永刚)

 

责任编辑: 王大林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