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云南理论网频道
[文史哲]走近禹王山
2018-03-01 09:32:47   来源:云南日报
分享至:

昆明民众欢送六十军出征

在台儿庄战役中坚守禹王山阵地的滇军

作者在禹王山抗日阻击战遗址纪念园

禹王山抗日纪念馆

作者:谢本书  云南民族大学

2018年初,中央电视台与香港凤凰电视台合作,拟拍摄滇军60军禹王山战斗的纪录片《喋血禹王山》(暂名),派出编导、记者到昆明采访。摄制组特邀我偕夫人与从美国专程回国的龙云将军幼子龙绳德(85岁)夫妇、张冲将军之子乌谷(81岁)夫妇等,同赴江苏省邳州市禹王山现场采访,协助拍摄。我们都觉得意义非凡,欣然同往。

抗日滇魂

抗日滇魂何处寻?邳州城外禹山顶。

禹山者,禹王山也。禹王山是一个小小的丘陵似地带的山包,在邳州城北面约30公里。邳州西距徐州约90公里,是江苏省西北部一个较大的县级市,全市人口今已达195万,是全国人口最多的第五个县级单位。禹王山这个小小的地名及其所归属的戴庄镇,在普通地图上是找不到的,只能找到邳州。

然而就是这个小小的丘陵似地带的山包,却在抗日战争中打出了大大的名气。以卢汉为军长的滇军第60军,尤其是以张冲为师长的滇军第60军第184师,在这里打出了威风,打出了骨气。滇军的顽强坚守,英勇奋战,在禹王山难以置信的20多个日日夜夜里,粉碎了日寇板垣第5师团、矶谷第10师团两个王牌师团的多次进攻,重创了敌军,掩护了第五战区数十万部队实施的战略转移,为部署抗战初期关键的大会战“武汉保卫战”赢得了宝贵的时间。禹王山战斗是徐州会战(又称台儿庄会战)第二阶段的一个重要战场,从而使徐州会战第一阶段的台儿庄大捷得以延伸,成为抗日战争初期国民党正面战场一次重大的胜利战斗,为抗日战争的历史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在这场艰苦的英雄战斗中,滇军60军付出了重大的代价。该军正式投入战斗35123人,伤亡达18844人,其中阵亡13869人、负伤4545人,失踪430人。伤亡及失踪占投入战斗人数的半数以上,营、连、排长亦伤亡过半,旅、团长亦有多人伤亡。

禹王山抗日阻击战,显示了滇军不怕困难、为国牺牲、英勇作战的可歌可泣的精神。在整个抗日战争中,滇军没有出现过伪军,没有产生过投降将军,有的只是抗日烈士和抗日名将。禹王山就这样凝聚了抗日滇魂。

禹王山,英雄山,滇魂山,为中国人民,更为云南各族人民所仰望,所向往。

瞻仰遗址

20世纪80年代,著名的抗日影片《血战台儿庄》公映,影响广泛。此片主要描绘的是徐州会战第一阶段的情景。由于滇军尚未投入战斗,片中自然没有滇军的影子。这引起了云南人民,特别是滇军官兵及其后人的强烈反应,希望以后类似的影片能够有滇军的镜头,尤其希望台儿庄抗战纪念馆能够有滇军英雄形象的画面和展品(那时台儿庄抗战纪念馆尚无滇军60军的画面和展品)。近年来,台儿庄抗战纪念馆新增了滇军60军纪念室,而在禹王山则投入巨资新建了“禹王山抗日阻击战纪念园”和“禹王山抗战纪念馆”。

禹王山抗战纪念园的大门十分壮观。大门旁宽阔的白色墙壁上,刻有滇军60军老兵、后为书法家的熊文楷先生题写的“禹王山抗日阻击战遗址纪念园”十几个大字,非常耀眼。纪念园比我想像的开阔、雄壮、美丽,而且有山有水,虽然是冬天,草木并未完全枯黄,绿色随处可见。纪念园包括战壕遗址、纪念广场、纪念馆、纪念亭、禹王园、鉴湖等设施。据纪念馆馆长张合先生介绍,纪念园占地达278亩之多,被国务院列为第二批公布的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是徐州地区唯一国家级抗战纪念遗址(设施),总投资已达人民币2亿元之多。

进纪念园大门,沿着一条漂亮的道路前行约200米,到达禹王山脚的鉴湖,山林美景倒映其间。取名“鉴湖”,含以史为鉴之意。在鉴湖岸边有一块小平地,摆放着三块长方形黑色粗壮的石条,上面用白色字样分别注明“1937.07.07”、“1938.04.22”、“1938.05.18”三个日期。在游人上禹王山之前,这三个日期就提醒人们,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之日,是日本全面侵华的开始;1938年4月22日,是滇军60军进入禹王山地区,与日寇激烈交锋的第一天;1938年5月18日,是滇军60军多次击溃日军进攻后,实施战略转移的日子。这三个日期,浓缩了滇军在禹王山的战斗历程。

跨过鉴湖拱桥,有长约150米的石级,向禹王山顶峰延伸,直到纪念馆大门下边的平台,共有178个台阶,寓意是纪念在禹王山战斗中牺牲的滇军连排长以上军官178人。登上这些台阶向上一望,纪念馆即在眼前。纪念馆的设计非常有特色,它是碑、馆相结合的式样。

在纪念馆前,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块巨大的纪念碑式的建筑,高约8公尺,宽约5公尺,上面刻有熊文楷先生题写的“禹王山抗日纪念馆”几个大字,庄严肃穆。碑旁一小门,成为进入纪念馆的通道。纪念馆在碑后,然而它主要不是在山间平地上修建,而是深挖30多米,把纪念馆的主要建筑放在地下。这种因地制宜、奇特的建筑设计,是由清华大学建筑规划设计院负责完成的。采用碑、馆结合的理念,纪念馆成为半掩体建筑,总建筑面积1838平方米。外墙采用自然山石铺设,庄重朴实,简明大方。

馆内展陈面积有1200平方米,共有三层,分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民族危难,救亡抗日》,第二部分《禹王山抗日阻击战》,第三部分《徐州邳州抗战史存》,第四部分《铭记历史,珍爱和平》。全馆通过大量文物史料、照片图片和现代化展陈技术,生动形象地再现了以滇军60军为主的抗日军民参与的禹王山阻击战发生的背景、战斗过程、伟大意义。展览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富有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含意。

英雄不朽

从纪念馆后面一出门,就到达了禹王山顶峰。这里保存了当年的战壕遗址原貌。因山顶地形限制,几条战壕都不长,但挖得比较深,有的深度在一米以上。参战将士雕塑置于其间,再现了当年浴血御敌的场景,令人有身临其境之感。为方便参观,在战壕之上,架设了木板人行通道。人行通道依山势而上,从下到上分别标注了若干数字,如0、10、20、100、500、1000直到13800。13800的数字,寓意为纪念滇军60军在这里牺牲的13800余位烈士。标注13800数字的地点,正是禹王山顶峰的最高点,战前这里的海拔高度为126米,战后测量为124.6米。也就是说,战争中日军炮弹削去了山峰达1.4米之多,可见战况之激烈程度。

禹王山顶峰之侧,今建有禹王园一座。相传,当年夏禹治水路过这里,当地群众为纪念夏禹,曾在这里建禹王庙。庙后为战火所毁,今在禹王庙遗址上修建了禹王园,建筑面积238平方米,供游客观赏休憩。据解释,禹王山战斗时,这里曾是张冲184师指挥所所在地。我对此表示怀疑。作为滇军“智多星”“小诸葛”的张冲,不大可能把师部设在禹王山顶、敌人炮火可以直接射击之地,师部最大的可能是设在山腰低洼处或壕沟内。184师进入禹王山后,营、团、旅、师指挥部都在山上,互相距离不足100米。禹王园所在地有可能只是临时前线指挥地,不大可能是师指挥所。在禹王园,主人希望留下一点墨迹,我即写下了这样的字句:“滇军英雄不朽,张冲将军永垂!”

在禹王园下方,至今还保留一棵高大的麻栎树。据考证,当年在战斗中山顶地区的树林全被炸毁,草皮也几乎烧光了,只有这棵麻栎树活了下来。此树见证了当年惨烈的禹王山之战,历经20多日的战火洗礼而顽强存活下来。80年来,麻栎树栉风沐雨,枝叶葳蕤,默默地陪护着禹王山的阵亡将士,因而被人称之为“忠烈树”。

距忠烈树20多米的山间平地上,有一处“阵亡将士遗骸丛葬处”,前面竖有石碑。我们一行在碑前敬献鲜花,并向烈士们致以三鞠躬,以示悼念。

据纪念馆张馆长介绍,纪念园和纪念馆已成为江苏徐州地区的一座抗日丰碑,虽然远离城镇,但自2014年兴建,2016年10月21日建成开放以来,来此参观的人不少。春节期间,日参观人数甚至达到10万之众。

我们一行人久久不忍离去,夜色降临,才不得不离开。天地间浩气荡胸,久久不能平静,一直难以忘怀。

(责任编辑  耿嘉  郭笑笙)

 

责任编辑: 王大林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