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云南理论网频道
[调查研究]加强思想理论建设 推动山区跨越发展 ——陆良县龙海乡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进改革发展的实践与探索
2018-02-13 09:11:53   来源:云南日报
分享至:

云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调研组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毫不动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陆良县龙海乡作为我省三大革命老区之一、“陆良八老”的家乡和曲靖市首家“省级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及“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所在地,乡党委、乡政府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结合当地山区实际,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带领全乡干部群众边学边讲、边讲边干,用理论指导实践,用实践检验理论,实现了学习宣讲有创新、理论武装有成效、干事创业有作为的良好局面。

打牢学懂基础,在提升领导班子学习力上下功夫

理论中心组集中领学。坚持健全完善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理论学习制度,充分发挥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的龙头示范作用,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纳入重要学习内容,结合全乡脱贫攻坚、美丽家园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依法治乡、民族团结、民生安全等不同专题,采取“走出去看、请进来讲、沉下去访、聚起来议”等不同的方式,深入学习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做到真学真信,真懂真用。

班子成员带头讲学。为确保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乡党委班子成员坚持先学一步,深学一层,自觉撰写学习心得体会、宣讲稿,并带头到各站、所,深入村寨、农户家中、田间地头宣讲党的创新理论和方针政策,以讲学检验学习成效。班子成员之间采取交心谈心、座谈交流等方式,互相交流学习心得,互通有无,共同提高,确保学有所得,学有实效。同时,广大党员干部还以“微宣讲”“微党课”等方式,带头学习、宣传党的创新理论。

寻找差距观学。为进一步激发广大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激情和动力,组织部分乡党委班子成员、村组干部、村民代表到外地参观调研脱贫攻坚、美丽家园建设情况,在比较中查找差距,在学习中找准方向、理清思路,提振信心、激发动力,做到学以致用。

摸清乡情研学。为进一步摸清乡情,找准问题,确保精准施策,乡党委班子成员带头分组深入全乡各村组,对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民生保障等进行深入调研,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龙海乡“一核四点、一轴一带”美丽家园建设战略思路,提出在巩固提升烤烟、粮食两大传统产业的基础上,围绕“旺畜、扩菜、增薯、创药、兴旅游”的精准脱贫对策。

深入群众访学。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乡党委班子坚持俯下身子,深入群众,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群众诉求;坚持问题导向,深入基层寻找贫困原因,破解产业发展难题,攻克民生改善困难,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帮群众之所需;坚持深入田间地头,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科学拟定脱贫攻坚计划,制定产业发展规划。

强化弄通措施,在推动创新理论深入人心上下功夫

理论基地用起来。理论基地是理论工作和实际工作的结合点、联系点和辐射点。龙海乡党委、乡政府把基地建设作为创建工作的重点,在适宜宣讲的场所建成理论、实践基地16个。一是建成树搭棚等村级党建理论、实践基地2个,梨檐山等村组党建理论、实践基地4个。二是建成小新村等4个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示范基地,带动危房改造800户,并建成政府托底安置区4个。三是将花木山林场建成曲靖市首个省级生态文明和市级党员干部教育示范基地。四是建成核桃村牛场、地车房养鸡合作社2个脱贫攻坚示范基地。五是建成雨谷等3个红色文化革命遗址宣讲基地。六是建成核桃村明德小学等道德讲堂示范基地。

村头喇叭响起来。龙海乡地处山区,人员居住相对分散,信息传播较为困难,村组干部充分发挥大喇叭宣传覆盖面广、针对性强的优势,把大喇叭用起来、响起来。每天分早中晚3个时段,精选广播内容,通俗化地开展广泛宣传,涵盖了时事政治、天气预报、科技知识、法治教育、安全教育、农产品销售、农业开发等贴近实际、贴近生产、贴近生活的内容,并改编成群众听得明白、理解得了的通俗方言在广播中宣讲,为群众增收致富提供有用信息和便捷服务。

入户夜访谈起来。推行“民情恳谈夜访”工作法,将群众劳作后的空闲时间充分利用起来,由当天值班领导带领干部职工进村入户搞宣讲、访民情、谈思路、集建议,确保每个夜晚都有干部职工活动在村中。

重大节日唱起来。龙海乡文化站指导各村建起11支文艺演出队,利用春节、端午、火把节等重大节日群众集聚在一起的时机,举办各类文体演出活动,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惠民利民政策,通过快板、山歌小调、方言小品等形式宣讲到群众中。

干部带头动起来。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成立以乡党政“一把手”为组长的学习宣讲领导小组,制订工作方案,明确责任人员,细化学习任务、宣讲重点、工作职责等。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列入每月理论中心组学习,列入党员干部自学内容,干部带头学习、带头宣讲。

活动场所讲起来。结合中心工作和部门工作实际,统筹安排各个宣讲团的宣讲时间、场所、内容等,深入机关、村组、学校,通过座谈、讲故事、说评书等各种形式进行宣讲。

做实真用文章,在助力高质量跨越发展上下功夫

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旺畜、扩菜、增薯、创药、兴旅游”。在巩固提升烤烟、粮食两大传统产业的基础上,重点实施“一轴一带”战略,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千方百计促增收。一是突出3个重点“旺畜”。核桃村村委会发展壮大生态黄牛养殖业,大竹园村委会提升生猪养殖水平,再邑村委会扶持生态土鸡养殖。二是抓住契机“扩菜”。在树搭棚村委会成立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按照“以供定产、以产促销、产销互动、双向调节”的发展思路,扩大山地蔬菜种植面积,2017年达到2.9万亩,实现产值8000万元。三是结合气候条件“增薯”。2017年,在完成大春马铃薯种植2万亩,高产创建1万亩的基础上,结合气候条件,在小寨、核桃村等村委会将烟后晚秋马铃薯扩大到5000亩、大春马铃薯种繁2000亩,实现产值5000万元。同时,创建马铃薯原种扩繁基地200亩。四是结合地理条件“创药”。结合雨古、小寨、树搭棚等高海拔地理位置,采取市场开拓、样板示范、稳步推进的发展思路,培育发展新型药材产业,2017年种植云南参、木香、桔梗等中药材6500亩。五是整合资源“兴旅”。充分发掘龙海厚重的红色文化、鲜活的“陆良八老”、浓郁的民族文化资源和优越的生态资源,加大对外交流合作,统筹推进乡村联动发展,加快推进农村电子商务站建设,催生“互联网+”“旅游+”新产业。

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硬路、储水、保安全”。近三年来,龙海乡共完成52.9公里通村道路建设,实现乡政府到行政村、行政村到行政村道路全硬化,农村公路硬化率达到57%,完成生命安全防护工程23公里,便捷安全的交通网络逐步形成,建成“四好农村公路”38公里。建成人饮小水窖2353件、田间水窖1800件,维修坝塘2件,新增蓄水14万余方,群众用水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投资5372万元组织实施了2.2万亩基本农田整理项目,有效解决了田间道路不畅、储水不足、搬运成本高的问题。

推进社会事业建设,“五帮、五送、重民生”。开展“民情恳谈夜访”工作法,完善村情清单和户情清单,实现全乡农户7779户全覆盖联系。通过“挂包帮”“转走访”,对全乡578户2067人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结对帮扶,将强农惠农政策及民政、计生卫生、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相关政策,统一整理编印成册,向群众发放相关政策手册,做到户户有手册、人人学政策。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植树、播绿、护资源”。传承“陆良八老”精神,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开展生态保护行动,加大森林等植被保护力度,将森林覆盖率提高至48.6%。围绕生态建设,植树播绿、见缝插绿。通过科技示范,龙海乡已走上年产值800万元的林业产业之路。同时,全面强化林政资源管护。

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美家、换貌、建场所”。整合项目资源,统筹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占地162亩,建筑面积5.16万平方米,总投资达1.8亿元的双箐口红色幸福家园投入使用,破解了以路为市难题。小松毛村73套住房及基础设施全面建成搬迁入住;总投资1.02亿元,占地46亩的小新村,被评为“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下古都依建成民房60套,40套的托底安置区、23套的烤房小区、35套的畜牧小区已完成建设;下再邑农户建房和村民活动场所建设已基本完成。

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管党、治党、强组织”。从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和强化着手,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把全面从严治党责任落到实处,严格按党的纪律、原则、规矩办事。一是龙海乡党政班子带头作表率,深入各支部学习研讨、讲党课,对党员干部集中轮训,对农村党员开展实用技术、致富技能培训,将电子商务融入综合服务平台,打造“一村一品”。二是新建“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微信平台,实行“智能式”教育。三是不断加强执纪监督问责力度,坚决整治基层不正之风,整合司法、纪委、组织等力量,定期不定期深入到各村查处,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基层党风廉政建设体系。四是整合资金,高标准、严要求建设村民小组活动场所,实现全覆盖。五是针对软弱涣散党组织,建立整改方案和整改台账,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

推进人居环境提升,“清洁、护路、善管理”。围绕“七改三清”目标任务,全面清理村内柴草、杂物,清除街道两侧的私搭乱建,清运公共空地的积存垃圾、死角垃圾,清除沟渠内多年积聚的垃圾渣土,引导农民对房前屋后的乱堆乱放进行清理。同时,认真落实“户分类、组收集、村清运、乡处理”垃圾处理制度,规范垃圾倾倒点的设置,在各项目村配备生活垃圾集中收集斗,组织专人定时定点清运,有效解决生活垃圾乱堆乱倒等问题。健全管护制度,全面推行“路长”制,健全完善村规民约,督促指导农户签订“门前四包”责任书,探索农民参与和自主管理村庄环境的有效途径,定期开展“村对组”“组对户”环境卫生评比活动,引导农民群众普遍接受和遵守村规民约,落实设施维护、绿化养护、垃圾收运,使村庄环境管理逐步走上规范化、制度化、长效化轨道。

(调研组组长:和亚宁 成员:史红祥 赵应华 朱蓉 沈艳 朱亚 苏宇箫)

(责任编辑  从永刚  郭笑笙)

责任编辑: 王大林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